
Republic of Cameroon 喀麦隆 喀麦隆金矿工作小结.doc
9页喀麦隆东部省金矿区 2012 年选区评 价野外工作小结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喀麦隆东部省恩贡迪金矿区 2012 年选区评价野外工作小结项 目 名 称:喀麦隆东部省恩贡迪金矿项 目 性 质:新 立项 目 工 作 周 期:二零一二年八月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一、项目基本情况:(1) 、矿区位于喀麦隆共和国东部的东缘,相邻于中非共和国的西缘,距雅温得市中心直线距离约 700km,距巴都里行政区约 200km,行政区划绝大部分地区属巴都瓦行政省管辖,南东角部分地区属邦巴- 恩哥科行政省管辖,地理坐标北纬 3°48′59.9″-3°59′ 26″,东经 14°53′13.86″-15°09′31.9″,矿权范围由 A、B、C、D 四个拐点所构成,该区域底部以 A 点为界, A 的坐标如下:经度 15°9′31.90″,纬度:3°49′11.99″目标区域分别以点 A、B、C、D 为界,拐点坐标如下:A B C D东 经 15°9′31.90″ 15°3′43.22″ 14°53′27.80″ 14°53′13.86″北 纬 3°49′11.99″ 3°59′24.04″ 3°59′26.03″ 3°48′59.94″以 A 线起直线距离 AB=21km,BC=18.6km,CD=19.4km,角度分别为:320°、 271°、181°、187°。
该区域测量总面积为:470.3km²2) 、该区内交通不便,只有一条省级简易(土路)公路位于矿区的北东、东南面通过,实地踏勘中尚未发现有任何路径通往区内或穿越测区,居民点稀少,已有居民点均分布在东缘省级简易公路的两侧,居民点附近有少许的人行小路、但路径不长,是村民砍柴耕作之用的3) 、工作区位于赤道附近,雨季长达 4~6 个月,年降雨量达:4000 毫米,属于赤道雨林气候;树林茂密,植被发育4) 、工作区属低山丘陵,地形标高多在海拔 550~750 米之间,最高海拔为:760 米,相对高差小5) 、水系比较发育,主要河流是:Motomo 和 Gbatouli 河流,是这个地区的主要水源水系所在部位及两侧森林密茂、植被均极为发育,乔木、灌木、沼泽地普遍,通视条件极差二 、工作区的选择:根据已有资料和实地踏勘分析,测区的南东部(即矿权拐点 A 的北西部) ,出露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混合花岗片麻岩(见基岩) ,本区段正处于两岩性的接触部位,在踏勘过程中,发现本区段的褐铁矿(铁帽)分布广泛、在第四系覆盖深厚的地区,此类现象的出现我们认为与区内构造及成矿作用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仔细观察,在该区的东侧,已有当地村民在冲沟中淘金达两年之久,淘金现场所见第四系覆盖厚度达 5m 之厚,且尚未见基岩,剖面上上部为腐植土,中部主要为红褐色亚粘土,下部为含碎石亚粘土,碎石亚粘土,碎石层。
碎石主要呈次棱角状、次为次圆状矿物成分主要为褐铁质碎石,次为石英碎块碎石大小约:1-2cm,往深处碎石逐步增多,块度增大,最大可达:10-15cm偶见少量较为新鲜的变质石英砂岩块村民淘金效果较好,可见自然金呈片状、粒状还有呈树枝状,这些都反映其物质来源属近地或原地产物,搬运距离短,此冲沟离源头只有 1000m 左右该区段内有省级简易公路穿越中部,工作条件比较有利,因此该区段为今年工作区段,面积为 50-80km²三、工作方法:1、工作方法的选择:本次调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选区评价、了解沙金砂矿的分布和赋存状态、更主要的捕捉原生金矿和微细粒金,以及其它有用矿种的找矿信息、为下步矿产预查提供可靠资料、由于本区第四系风化残积层覆盖面大且厚、基岩露头极差、单一的地质找矿方法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找矿效果、只有通过有效的科学手段提高找矿效果、根据本区的客观条件(自然条件、人力、物力)、和以往的找矿经验以及项目要求、确定采用地质调查、化探(土壤测量)相结合的找矿方法2、地化剖面测量 :地化剖面测制的目的是由于区内植被发育、通行困难、规范的网格测量无法实施、固采用剖面系统控制、面上追索延展的方法实施、 在 470.3km²范围内计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布置三条地化剖面。
由于时间因素今年先实施东部与选择区段相关的地化剖面,全长约 22km,实测 18.8km 化样剖面采用 1/5 万精度实施,采样间距 100m,采样深度(B 层) 20—50cm,地质剖面由于基岩裸露差,无法细分各岩性地层,采用路线剖面测制,工作中与化探同步进行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参照 1:100000 区域化探精度进行,但考虑在区域内通行、通视条件差,采用加大线距、加密点距的方法实施,线距1000m,点距 200m,采样深 20—50cm(B 层) 所有样品野外加工处理,精样送样4、区域地质调查:地质调查与土壤测量同步进行采用 1:100000 区域地质调查精度要求进行,但由于区域内第四系覆盖广泛,基岩露头极少,因此,采用以找矿为目的,对基岩裸露区,尤其是与成矿有关裸露地质体(断裂、构造破碎带、剪切带、各类岩脉、石英脉以及石英带、蚀变带)等进行系统控制系统采取相关化学样5、淘金点调查:对该区内已知淘金点逐一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所处地质环境、成矿背景、物质来源以及矿物成分及含量,且进行了地质编录、GPS 定位、系统采取了化学分析样四、技术质量管理:4.1、 项目每完成一项工作后,均开展了相应的质量和野外验收,做到层层把关,力争不漏。
4.2、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有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和有关规范、规定,如下:1)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2)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3)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 》 4)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 5)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6)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7)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 8)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9) DZ/T0078—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五、已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及成果:2012 年 8 月底开始对该区进行了野外踏勘,编制设计,组织实施,针对性的进行勘查工作,到 11 月底结束了野外工作,已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如下:1、 对该区以往的文字资料和图件进行就收集和整理2、 完成了该区的野外踏勘面积约:100 平方公里3、 对该区进行了 1:50000 地化剖面测量。
长:18.8 公里,提取了 188 件土壤样品,并对各地质点和工程点采取了 GPS定位,以及野外记录4、 在该区完成了约 50 平方公里的 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以及 1:50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提取了 242 件土壤样和 30余件岩石化学样并在野外对样品进行了粗加工5、 初步查明该区是以片麻岩和铁帽为主的混合岩区,且在该区的东南部公路中发现 2 条石英条带,宽约:4-6 米,其间隔距离约 300 米,局部见约 30-50 厘米较小的石英条带,但是未能追到走向在该区的南部发现磁铁石英岩,含三氧化二铁高达百分之五十多6、 对 10 处人工淘金点进行了调查,沙金主要分布在河边的碎石粘土层(C 层) ,碎石主要以棱角状为主,磨圆度较差,搬运较短,淘金效果比较可观,主要呈颗粒状、片状、次为树枝状7、 资料整理、编制成果及图件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交通不便2、语言障碍,只有一个翻译,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讲当地方言3、地质人员甚少4、工作及生活条件太差七、其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