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与话题和焦点的关系.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aoka****i345
  • 文档编号:131067064
  • 上传时间:2020-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与话题和焦点的关系摘 要:本文以介词“在”“跟”为例,借助兼类特点来分析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关系经分析论证发现,在两个含有介词结构且意思基本相同的句子中,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不同,句子的话题和焦点也就不同 关键词:介词结构 否定词 兼类特点 语序关系 话题 焦点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的主要功能是介引一般认为,对有介词结构的句子进行否定时,否定词放在介词结构的前面但有时候,否定词只能放在介词结构的后面,如介词“连”和“离”另外,有的介词结构,如“在”构成的介词结构,对其进行否定时,否定词既可以在介词结构的前面,也可以在介词结构的后面本文选取具有兼类特点的一些介词,如“在”和“跟”,通过探讨这些兼类介词结构和否定词之间的语序关系,来论证介词和否定词的语序关系对句子的话题和焦点选择的影响一、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关系关于现代汉语介词的来源,太田辰夫(2003)认为:“现代汉语的介词都是动词虚化而成的[1](P231)朱德熙(1982)在《语法讲义》中也持这种看法[2](P174)动词演化为介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演化过程中,介词的功能出现后,动词的功能也就随之慢慢消失了。

      另一种情况则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过程中,“介词的功能出现了,而动词的功能并没有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直到现在,动词、介词并存[3](P5)“在”就是后者的典型情况在”介引的一般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条件或前提等词本文选取“在”字结构表示地点的情况,探讨“在”字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关系在“在”字结构中,“在”的性质不同,否定词和“在”字结构的语序也就不同1)在操场跑步(2)在教室看书例(1)和例(2)中的“在”字结构都表示地点,并且其否定形式有以下两种:(1)a.不在操场跑步 (1)b.在操场不跑步(2)a.不在教室看书 (2)b.在教室不看书由上述可知,否定“在”字结构时,否定词既可以在“在”字结构前面,也可以在“在”字结构后面但并非所有的“在”字结构和否定词都可以有如此灵活的顺序位置如:(3)他现在在美国对例(3)中的“在”字结构进行否定,则只能有如下形式:(3)a.他现在不在美国在例(3)中,否定词只能在“在”字结构前面是因为此处的“在”是一个表示“存现”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存在的地点而例(1)和例(2)中的“在”是一个介词,作为介词的“在”和其后的体词性成分构成表示地点的介词结构。

      因此,在例(1)和例(2)中,否定词既可以在“在”字结构前面,也可以在“在”字结构后面前面已经提到过,介词的主要功能是介引,即把体词性成分介引给谓语动词就介词的这一功能而言,它和连词有一定的关系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它也可以连接体词性成分,如“跟”“和”“与”“同”等因此,“跟”类词兼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跟”兼属介词和连词的性质使得“跟”和它前后的成分形成从属关系和联合关系因此,必须要把这两种词性弄清楚,否则会导致前后关系的混乱区分介词和连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换位,一种是插入换位是指互换“跟”前后的成分如果换位后,句子意思没有发生变化,则“跟”为连词;如若颠倒前后成分的位置,句子意思发生变化,则“跟”为介词如:(4)a.小王跟小李喜欢打篮球b.小李跟小王喜欢打篮球5)a.小王跟小李?f过篮球比赛的事b.小李跟小王说过篮球比赛的事在例(4)这组句子中,“小王”和“小李”互换位置并没有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因此,“跟”是连词但在例(5)中,“小王”和“小李”互换位置后,意思恰恰相反,故“跟”在这里是连词区分介词和连词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看是否能在“跟”“和”“同”“与”前插入其他成分,一般来讲,能插入的是介词,不能插入的是连词。

      如在“跟”前能插入否定词,则“跟”为介词;不能在“跟”前插入,则“跟”为连词如:(6)明明不跟珍珍吵架7)明明跟珍珍不吵架在例(6)和例(7)中,否定词“不”和介词“跟”的语序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例(6)的否定词“不”插在“跟”前面,此处的“跟”是介词;例(7)中的否定词“不”只能在谓语动词前,作否定状语修饰谓语但这并不适用于任何情况,当“跟”作为介词表示“对象”或“对”时,否定词既可以放在“跟”前,也可以放在“跟”后如:(8)a.他不该跟你说这些b.他跟你不该说这些以上考察了“在”字结构、“跟”字结构和否定词之间的语序关系对于这种语序关系,应该从“在”和“跟”的兼类特点来考察在”“跟”和否定词之间的语序关系不仅有助于兼类词的词性的确定,同时,这种语序关系对于句子话题和焦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二、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话题选择的影响话题,又称主题话题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在句首出现;第二,它表示的是定指的事物由于话题总是在句首出现,因此,话题和主语、施事有时候会出现交叉如“他把花瓶打碎了”,“他”既是话题,又是主语和施事,但是三者的性质并不相同主语是句法上的概念,施事是语义平面上的概念,话题是语用平面上的概念”[4](P227)。

      话题除了是句法层面上的主语外,还可以由介词结构来凸显话题介词标记话题的功能除了体现在“对、对于、关于”等词上之外,还体现在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上如:(9)a.你和你奶奶不住在一起吗? b.你不和你奶奶住在一起吗?前面已经讨论过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与介词的兼类特点有关同样,表达同样意义的两个句子,话题不同也跟介词的兼类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如在例(9)中,(9)a中的“和”是一个连词,与其前后的成分构成联合关系,而(9)a中的话题也是“你和你奶奶”;(9)b中的“和”是一个介词,与其前后的成分构成从属关系,而在(9)b中,句子的话题是“你”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表达同样意思的两个介词结构中都有否定词,且这个介词具有兼类的特点,那么否定词在介词结构前,则话题只包括否定词前的名词性成分,否则话题就包括整个介词结构,如例(9)a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10)a.我姐什么也没跟我说10)b.我姐跟我什么也没说例(10)中,“跟”都是作为介词而存在,并且否定词对介词结构进行否定时,否定词既可以出现在介词结构前,也可以出现在介词结构后面,而以上两个句子的话题都是“我姐”三、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焦点选择的影响所谓焦点,就是指新信息的重点。

      句子是用来交流思想,并在旧信息的基础上传达新信息的新信息在句子后面,焦点也因此在句子末尾如:(11)我?]有把这件事情办好12)我没有办好这件事情例(11)的焦点在“办好”上,例(12)的焦点在“这件事情”上虽然这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但是焦点并不相同焦点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我们调整句子,往往就是要把最需要强调的部分、最新的信息放在焦点的位置上,使之得到最为充分的凸显[5](P306)凸显焦点的方式除了采用焦点标记“是”和运用对比的方式外,还可以用介词来凸显焦点用介词来凸显焦点的典型用法是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受事或成事从常规句法位置――动词后宾语位置上,移动到动词前,这样以来,焦点也就凸显出来了但除此之外,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于焦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13)a.他不在图书馆看小说b.他在图书馆不看小说14)a.小王不在火车上吃泡面b.小王在火车上不吃泡面在例(13)a和例(14)a中,“看小说”“吃泡面”都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即“图书馆”“火车上”这些表示地点的词和介词“在”构成介词结构,并成为该句子所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否定词也在介词结构前面而例(13)b和例(14)b强调的是动作“看小说”“吃泡面”,这两个部分成为句子的焦点,否定词也靠近它们。

      因此,在包含表示地点的介词结构的句子中,否定词通常靠近焦点成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结论:表示地点的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句子焦点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否定词在介词结构前,则句子焦点为动作发生的地点,如例(13)a和例(14)a;否定词在介词结构后面,则句子焦点为动作,如例(13)b和例(14)b四、结语本文通过对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关系作简要分析,发现这种语序关系对句子的话题和焦点的选择也有影响1.分析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必须从介词的兼类特点出发,在具有兼类特点的“在”和“跟”类介词结构句中,否定词既可位于介词结构前面,也可位于介词结构后面同样,根据具有兼类特点的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也可以判定兼类词的词性2.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句子话题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包含具有兼类特点的介词结构的句子中,表达同样语义的两个句子话题不同,跟介词的兼类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否定词对具有兼类特点的介词结构进行否定且位于介词结构前,则话题只包括否定词前的名词性成分,否则话题就包含整个结构3.介词结构和否定词的语序对焦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否定词如果在表示地点的介词结构前,则句子的焦点为动作发生的地点,否则句子的焦点则为动作。

      参考文献:[1]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傅雨贤.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4]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5]张登岐.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熊仲儒.否定焦点及其句法蕴含[J].中国语文,2005,(4).[7]孙新爱.“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补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郭丽丽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