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金山区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6页金山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3.11阅读(60分)1、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4分)引起的文化思考章文颖 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传媒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一场革命,并对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②20世纪末出现的,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截至今年春,我国移动用户已达3.3亿,平均每百人拥有24.8部,已超过固定的拥有量 ③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那个笨重的“大哥大”曾经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初次亮相,即便功能和造型都有很大的缺陷,在彼时彼刻也仍然价格不菲,俨然成为时尚潮流与尖端科技的标志这样一来,“大哥大”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便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 ④的出现打破了公共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手持可以在公共场合接打、发送短信;也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收听MP3或者打电子游戏;摄像功能,更是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记录形象;蓝牙技术还可以无线数据传输,取得私人信息。
利用,你可以在群体之中做完全属于私人的事情,却并不“离群”,因为在使用的同时,你并没有离开群体,而且仍然可以参与群体的交流和其他活动于是,公共场合的使用,使群己之界变得更为模糊不清,处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之中 ⑤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短信第一次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 】 ⑥短信具有作为文本的根本属性,“它是用文字写就的,也就是说,它的创造和理解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心态文本传播对传播者和受传者来说都是一种心绪的写照它结合文字和符号表达意义,这种表达所传递的心态是完全不同于声音和影像的而且由于短信的非正式性和即时性,往往使编辑的过程更加随意,和网络文字传播相似,短信文本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号和语词比如,表情符号“:)”(微笑)、“:(”(不悦),抑或“88”(拜拜),“3X”(谢谢)等等或许有语言学家担心这些不规范文字的使用会污染语言的纯洁性,但文字本身的功能就是传情达意,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文字和符号的新用法,给传统的文字带来了活力和趣味,巧妙地表达了传播者的情绪和意图。
⑦的随时随地性以及它现在的多媒体功能,使它具有了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并“把整个世界转化成一个可随时向你做出回应的环境,至少是对你想知道的事情做出回应的环境”于是“每一只手、每一个衣袋不仅成为一个亭,而且成为一家互联网网吧掌握,我们就可以身处异地而仍轻易地获取本地甚至各地的信息,鱼与熊掌兼得在信息获取方面成了可能 ⑧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一书中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媒体属于“第一媒介时代”,是由文化经营,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的;而在互联网出现后,则进入了第二媒介时代,特征是消灭了传播中心,使传播者可以成为散点的交流的人际传播方式正是这种散点传播的典型一例无线网络的普及,每一部都可以是信息的终端,也就是说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 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认为,那些以工作为中心的人,电脑也许最可能成为他们的信息终端;以家庭为中心的,电视也许最可能成为其信息终端;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终端也就是说,对应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的多媒体化和多媒体的化,各个媒体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如此一来,所主导的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也通过人际传播而融合到大众传播方式中去了。
这种融合无疑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且随着这种生活方式被普遍接受,也必将对人类社会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纵观历史,每一种新传媒技术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飞跃,在知识领域产生革命性变革,人际交往方式进一步拓展,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观念作为一种新媒体,一种低准入门槛的信息终端,使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方式任何人表达任何内容成为现实,这是科技史和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当然,和所有其他的技术发明一样,在给人类社会开创了一片新的前景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消极的隐患,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想象,值得我们深入而审慎地探讨 (2005.9.2《东方早报》)1、 看拼音写汉字:价格不 fēi ( ) 众目 ku ku ( )(2分)2、 第段加点词“文化的意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五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更是兼备了通讯点到点私人交流的特点则比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而且由于是无声传播它不仅克服了文字传播时间上的限制A.,,,,. B.,,,,.C.,,, ,. D.,,,,.4、 第段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 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第一次革命,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B.短信文本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号和语词,语言学家们担心这些不规范的文字的使用会污染语言的纯洁性C.的随时随地性使它具有了获取广泛信息的能力,掌握,我们就可以身处异地而仍轻易地获取本地甚至各地的信息D.随着的多媒体化和多媒体的化,所主导的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通过人际传播而融合到了大众传播方式中6、 第段提到“在给人类社会开创了一片新的前景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消极的隐患”根据你深入而审慎的思考和想象,说出其中两点消极的隐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高等教育 司玉筌(1)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2)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3)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4)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5)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6)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7)强就当了经理8)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9)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强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10)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11)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12)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13)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14)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15)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16)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17)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18)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19)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20)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21)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7、 第(6)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 第(8)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良心”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9、 下列对文章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小说主要写强的经历,由于缺少对强的外貌和心理描写,所以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B. 小说共有两处对比,即本家哥和强对比以及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和强对比C. 外商迟疑是因为怕“吃了人家的嘴软”,后来看到晚餐简单,就高兴地签了合同D. 小说以第三人称方式叙述,语言朴素,对话简洁,不用引号,使得行文明快紧凑10、 根据第(12)段——(18)段的内容,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11、 小说题目“高等教育”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名句默写(任选6句)(6分)12、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____________________.(《韩非子 大体》)(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尽心上》)(3)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秋水》)(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