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资料】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610)学习精品.docx
12页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6-10)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6-10)6. 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 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③选自《魏源集》)[注释]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苞人③一啜(chuò):尝一口[文言知识]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 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 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 就解为“接触”, 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语“望尘莫 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 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 意为及格、录取[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乌 披2. “五岳”是指、、、五座局山3. 翻译:①履之而后艰 ;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4. 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晓得困难,哪 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 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 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 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参考答案】1. ①哪②翻阅2. 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 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 厨师的尝一口4. 实践第一7. 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 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 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管仲对曰:“夫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 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 人的衣着③戮:侮辱[文化常识]4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 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 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 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 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 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4][5][思考与练习]L解释:①无以②对③为2 .翻译:①齐桓公患之 ;② 禁之奈何?;③非名之则利之也3. 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 ;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4. 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 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 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 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 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 ”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 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 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 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 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参考答案】7、管仲破厚葬1. 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 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 可图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8. 董叔攀附权贵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⑥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 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 之,乂何请乎?”(选自《国语•晋语》)[注释]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援:结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 称董祁。
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⑥纺:吊、悬[文言知识]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句式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 (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 他代词如“我”、“尔”、“之”等 ),因为有这两个前提, 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 乂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他日 执2. 翻译: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 子盍为我请乎? ;③欲而得之,乂何请乎? [4][5]董叔快把范氏娶进门,叔向说:“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 ”董叔说:“想要结交攀附他们往后的某一天,董祁(范氏)向(她的哥哥)范献子哭诉说:“(董 叔)不尊重我范献子抓起(董叔)把他吊在槐树上叔向经过董叔处,(董叔)说:“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 ”叔向说:“(你)要结交的已经结交了,要攀附 的也已攀附了,(你)想要的都得到了,乂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参考答案】8、董叔攀附权贵1. 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 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 (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乂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9. 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 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 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 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 名婿,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 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群(z I )归(今湖北境内)史书 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 (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 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阿氏(y a nzh i )阿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 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 昭君墓[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图 但 中2. 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3. 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 ; “常者"向 货赂4. 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 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 工行贿。
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 圆工就把她的容貌圆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 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 看到她那么美丽,乂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 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参考答案】9、王昭君出汉宫1. ①画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 她3.容貌平常;画工4. 报出10.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 豕不肯就轴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 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 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 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 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 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宁毋先生顾 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4][5](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释]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 I ):同“猪”。
③轴(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 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 (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文言知识]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 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 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乂,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乂,“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犊 尤 过④应 几 顾 盖2. 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②吾悯而诏子 ;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3.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 不肯就范(被套上轴),一套上乂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 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 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硕(有力) 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 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 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 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宁毋先生顾 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宁毋子先生说:“《话经》不是有云(说)吗? ‘向 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 ’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 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 ” 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白姓必须用 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 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 的话去责备治理白姓的人啊? ”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4][5]【参考答案】10、商於子驾豕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 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乂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 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 统治百姓的人呢?3. 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