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价格支持政策与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自然实验.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0544868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0.15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价格支持政策与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自然实验    廖进球 黄青青内容提要:基于2007年起中央在东北产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这一自然实验,在测算主产省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政策实施前后(2004〜2015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政策带来的增产激励,会导致玉米生产中化肥、种子、机械服务等要素过量使用以及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并弱化技术进步效应,从而抑制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上升,不利于增强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Key:价格支持政策;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玉米临时收储;全要素生产率:F320.2  :A  :1003-7543(2019)04-0115-11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实施了以粮食价格支持为基础措施的一系列农业补贴支持政策,促成了2004〜2015年国内粮食产量“十二连增”,2016和2017年也连获丰收,粮食总量供给空前充足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也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透支问题,农业资源要素过度消耗和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引起决策层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农业生产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目标。

      2018年中央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于是,一些重要问题产生了,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价格支持政策,究竟是增强还是弱化了我国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这种效应的主要渠道有哪些?按照经济学一般理论,粮食收购价格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支持后,粮食变现渠道可靠,收益有保障,农民稳定并扩大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从而形成了“价格支持一产量增长”的传导机制粮食增产路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即粗放型与集约型所谓粗放型生产,就是加大生产要素投入,通过投入量的绝对扩大实现粮食增产;集约型生产则强调应用良种良法,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依靠技术进步和投入结构优化实现粮食增产两种模式对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迥异由于生产效率可理解为在既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可增长能力或在既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可减少能力,因而生产效率的高低可作为评判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或弱化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围绕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生产供给影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结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观点认为,中国21世纪以来出台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连年稳步提高政策性收购价格,在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具有直接性和快速见效性优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类观点则认为,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产量增长、效率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且会损害生态环境质量,减弱国产粮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与所处环境不同,导致结论分歧较大本文以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各省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粮食生产中“价格支持—生产效率”的逻辑关系一、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调节粮食生产的通用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干预市场粮价,促成价格和产量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均衡,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亦可视作微观层面农民种粮决策和行为调整的结果,很可能对粮食生产效率造成显著影响一)制度背景国外较为典型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美国无追索权贷款、营销援助贷款和反周期补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粮食干预价格和目标价格,日本政府储备大米的招标收购价格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施过统购计划定价、合同定购价、收购保护价等政策2004年,中央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规定“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按照这一规定,中央从2004年起先后启动了针对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区域为相应品种的主产省份此后,为解决其他重要粮食品种价格下跌和“卖难”问题,中央又于2007年起在东北产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先后針对玉米和大豆实施了类似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临时收储政策。

      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都是中央调控国内粮食生产和收购市场的重要措施,大致思路是,中央制定相应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在新粮上市后,如市场粮价持续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由中央政府委托相关国有粮企,在特定省份特定时段按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相应品种的粮食,从而打破“谷贱伤农”规律,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二)机理分析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第一种机制是预期效应粮价支持能够使农民对种粮收益形成稳定预期这种预期表现为市场风险大大降低,种粮收益主要与粮食总产量相关粮食总产量取决于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即TP=Q×(TP/Q)其中,TP表示粮食总产量;Q表示粮食播种面积;TP/Q表示土地产出率,即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在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lnTP=lnQ+ln(TP/Q),表明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大致等于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率与粮食单产增长率之和在种粮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下,农民存在扩大经营规模或增加农资投入以实现快速增产的激励然而,现实中扩大经营规模往往面临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以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土地碎片化的约束,难以达到最优规模加大农资投入虽然对单产上升的效应“立竿见影”,但投入品不合理增长容易引起配置效率低下及边际效用递减。

      可见,预期效应引致的一些快速增产措施可能带来生产效率损失第二种机制是财富效应作为一项“价补合一”的强农惠农手段,粮价支持政策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提升其财富水平,增强其后续生产投资能力,并改变其投资决策传统的粮食生产过程劳动强度较大,随着财富的增长,农民对闲暇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一些重农活环节倾向于用全程机械化替代这种倾向虽然能够减少劳动用工时间,但也可能引起不计成本地扩大机械作业投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当然,财富的增长也可能使农民更有能力运用技术进步成果对粮食品种、生产投入及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优化,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第三种机制是资源透支效应粮食生产效率往往受制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特定粮食品种的价格支持,将带来粮食品种间、粮食与经济作物间比价关系扭曲,农民倾向于种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内的粮食品种,长此以往会造成耕地得不到合理轮作休养,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过度刺激粮食生产,还会造成一些滩涂、沼泽地改粮田,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进而衍生土壤盐渍化、地层下降等环境问题资源透支会直接影响粮食产出水平,并间接倒逼农民不断加大农资投入以维持产出相对稳定,从而对粮食生产效率造成负向影响(见图1)。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一)模型构建1.随机前沿(SFA)模型SFA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式主要有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数和超越对数(Translog)函数规范方法是先使用Translog函数,在参数估计后作投入要素系数是否为0的似然比检验若能够拒绝投入要素系数为0的原假设,则使用Translog函数,反之则改用C-D函数这里借鉴胡祎和张正河的做法,产出指标采用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投入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劳动用工投入和租赁服务投入等三项首先构建Translog函数如下:式中,β、β、β……为待估计值;i为省份代码,t为时间趋势变量;Y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公斤);K为单位面积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元),包括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等,并以各省份历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得出以2004年为基期的实际值;L为单位面积劳动用工数量(天);S为单位面积租赁作业服务费用(元),包括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和畜力费,并以各省份历年农业生产服务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得出以2004年为基期的实际值;υ为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μ为技术无效率项,表示技术无效率对产出的影响,服从0特征的截尾正态分布。

      随机扰动项与技术无效率项的差值ε=υ-μ为合成误差项同时,构建三要素的C-D函数如下:式中,4表示技术水平,λ、φ、Ø、为待估计值,其他变量含义同模型(1)2.双重差分(DID)模型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需要选择一个粮食品种,既有部分省份执行了该实验,又有其他省份未执行;执行省份既有一段时间执行了该实验,又有其他时间未执行中央针对稻谷、小麦、玉米及大豆实施了价格支持政策,其中稻谷和小麦在2004年以前实行的是收购保护价政策,2004年和2006年起分别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支持政策空档期过短,不是合意的自然实验研究样本玉米则在2004〜2006年无价格支持政策干预,2007年首次实施临时收储政策,至2015年退出,可作为研究样本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执行省份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处理组,其他有关省份未执行,为对照组根据以上分析,设定DID模型如下:lntfp=α+βyear×treat+ρX+σZ+ω+η+υ(3)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ntfp表示i省份在t年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treat是处理组虚拟变量,若i省份属于处理组,则treat=1,否则treat=0;year为时间虚拟变量,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执行时间为2007?2015年,初次实施时间是2007年东北玉米上市后,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时间应当从2008年起,因而2004〜2007年year=0,2008〜2015年year=1;year×treat为政策效应变量,其系数β的显著性、正负、大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反映的是价格支持政策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ω和η分别控制了地区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υ为随机扰动项。

      农业生产效率通常与农业基础条件、技术进步及自然气候因素紧密相关为使实证结果更加稳健,模型中加入了一系列可能影响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省级特征向量X作为控制变量省级特征向量中代表农业基础条件和技术进步的指标包括有效灌溉率(ggl)、单位农机动力(jxl)、一产产值比(ycb)及玉米播种面积(lnarea)其中,有效灌溉率为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重,该变量的扩大,反映了农田质量的提高,可能影响粮食单产水平;单位农机动力为农机总动力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该变量反映机械化程度,能够直接改变劳动用工数量和粮食单产水平,进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发生变化;一产产值比为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占比,反映了当地产业结构层次,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工业化程度更高,可能引起玉米加工产品供给和需求扩大,对玉米生产构成一定影响;加人玉米播种面积,旨在控制主产区可能带来的生产效率变化由于玉米属于春播作物,其生产更多受上年农田基础建设影响,因而本文对有效灌溉率和单位农机动力数据作滞后一年处理省级特征向量还包含代表自然气候因素的变量,有受灾比(szb)、平均气温(lnwd)、总降水量(lnjsl)和总日照时数(lnrz)。

      根据李茂松等研究得出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最大的结论,本文选取各省份受灾比(即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作为衡量各省份自然灾害情况的指标借鉴侯麟科等的观点,气候变化也是影响粮食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气温、降水和日照三项指标对主要粮食品种单产水平的影响显著,但影响方向存在地域和品种差异,本文选取省会城市历年的平均气温、总降水量和总日照时数作为衡量各省份气候条件的指标农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利益最大化是其从事生产的根本动机,因而生产过程的投入决策可能受到当年农资价格影响,这里加入省级市场向量Z,主要包括化肥价格指数(p_fert)和种籽价格指数(p_seed)需说明的是,农药投入也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变量,但其主要取决于当年病虫害情况,价格弹性一般较低,因而控制变量中未单独加入农药价格指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