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新).doc
10页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1.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 ②癌变是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过程 ③寄主细胞因病毒的增殖释放而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概念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首先是细胞内开始合成新的特异性的蛋白质B.细胞分化进程是细胞原有的高度可塑性潜能逐渐增加的过程C.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固有基因的正常的严格有序的表达过程D.细胞分化是细胞由非专一性的状态向形态和功能的专一性状态转变的过程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会受环境影响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D.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对细胞凋亡完成的7.如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C.骨髓干细胞 D.卵巢中的细胞8.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B.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C.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D.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坏死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C.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D.老鼠胚胎时趾间有蹼出生后趾间无蹼是细胞凋亡的结果10.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化B.促进细胞分裂C.促进细胞衰老D.促进细胞癌变11.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2.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③ D.②与④13.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14.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形成合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15.下列有关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中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B.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C.该细胞在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D.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17.一正常人的细胞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X染色体,此细胞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有丝分裂间期细胞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8.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 B.tRNAC.mRNA D.rRNA19.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20.下面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21. 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如果放射性完全标记的1个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两次,那么所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特点是( )A.部分DNA分子含有放射性B.全部DNA分子含有放射性C.所有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D.所有分子的两条链都没有放射性22.下列关于染色体和DNA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DNA均位于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就是DNA 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④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⑤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 ⑥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⑦染色体和DNA都是在间期复制并加倍 ⑧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都是在间期复制、后期加倍 ⑨基因都位于DNA上,也都位于染色体上A.③ B.②③⑤ C.①⑦⑨ D.④⑧⑨23.一个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和含15N的DNA分子分别占( )A.1/3,1 B.1/4,1 C.1/3,1/2 D.1/4,1/224.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过程在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C.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25.某生理过程分析发现有两个核酸分子、五种碱基、三条多核苷酸链,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两个DNA分子B.转录:一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C.翻译:一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D.复制:两个RNA分子26.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抗菌机理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可促进DNA螺旋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28.下图所示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1号、2号、4号和5号,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5号、6号与9号,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由图可以推知2号为显性纯合子、5号为杂合子D.7号和8号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329.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
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A.1/4 B.1/6 C.1/8 D.1/1630.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3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1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32.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
一个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1/9 B.1/8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