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4附件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样式与示例.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4223116
  • 上传时间:2018-0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 部: 经济管理学部专业班级: 12 电子商务一班 学生姓名: 毛 婷指导教师: 沈 金职 称: 讲 师完成日期: 2015 年 11 月 11 日一、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二、 阅读文献综述(不少于 3000字)(说明:阅读文献综述不能是资料的堆砌,而应该是经过归纳整理的、分门别类的、提炼出观点的综述,形式上要有小标题 )三、 研究方法四、 论文框架五、 计划进度安排六、 阅读文献目录(说明:阅读文献是检测学生阅读量,以及阅读文献的适合性的当然阅读量大一些、与选题联系密切好一些 )七、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年 月 日八、 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意见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年 月 日九、 毕业论文小组意见经济管理学部年 月 日开题报告示例:文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为例学 部(系) : 经济管理学部专业班级: 12 电子商务一班学生姓名: 毛 婷指导教师: 沈 金(职 称) : 讲 师完成日期: 2015 年 11 月 11 日一、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1、选题来源在 21 世纪,网络政治的兴起势不可挡。

      网络在进步的同时为网络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政治的参与作为实践民主的一种途径,不仅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而且增强了公众表达诉求和媒体的环境网络政治在促使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和舆论调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主要表现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制度化参与、数字鸿沟的拉大和非主流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空间的兴起给政府治理方面带来的挑战,网络政治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挑战在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中,青年大学生作为“科技哺育的一代”表现出了积极参与的热情,也是我国公民参与网络政治的主体力量2014 年第 3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46.9%,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网络为我国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政治提供了平台,也对传统的政治民主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尖锐的挑战由近年数次大的网络政治事件中可以看到,青年大学生已成为参与网络政治的主题,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

      从我国近现代的历程来看,青年大学生与政治的结合往往孕育着巨大的生命力2、研究意义大学生积极与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将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内涵与外延,深化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且促进大学生作为社会所需独立个性的“公民”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把大学生作为对象,主要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其参与的规律,以助于推进和加深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网络政治的参与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政治的参与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和信息表达渠道所拥有的缺陷,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带来各种机会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政治参与,大学生不仅能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也有利于提高本身的政治素养,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且促进其理性、健康地参与,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压力,有效避免了他们因正当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去寻找体制外的解决方法,抑制了大学生过激的行为,减少了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地参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形成了对政府的监督,推动了决策的民主性,也加速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益于激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主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二、 阅读文献综述(不少于 3000字)(说明:文献综述不能是资料的堆砌,而应该是经过归纳整理的、分门别类的、提炼出观点的综述,形式上要有小标题 )1、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研究Lori M.Weber(2003)认为研究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是“谁在参与” ,且其中参与主体自身的基本属性,例如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收入高低等变量,常常被用来描述政治参与者的基本状况Dari E.Sylvester 和 AdamJ(2010)则提到,一般地,男性比女性网络接入率更高,年轻人比老年人网络接入率更高Marko M.Skoric 与 Deborah Ying(2009)认为,受教育时间较长的年轻人或者收入较高的人群更加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中Homero Gil de Zúñiga(2009)认为,政治信息的接触前提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并且经常在网络中搜寻信息的人的网络政治参与概率会更高些Kimmo Gronlund(2007)研究得出,25—34 岁的年轻人更加擅长使用网络工具搜寻政治信息,且在网络中搜寻政治信息的具体行为与他们受教育年限长短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Corinna di Gennaro 和 William Dutton(2006)研究得出,在年轻人群体中,18—24 岁的群体更擅长在网络中搜寻政治相关的信息和与政府机构相关的人员接触Michael Xenos 和 Patricia Moy(2007)提出,年轻人、受教育年限和收入高的人更倾向在网络中发掘各种与政治相关的信息,而性别的影响作用却并不那么显著由于受教育时间较长的年轻人网络接触频繁,所以可以认为他们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在经济收入的方面,Brian S.Krueger(2002)认为,家庭收入的增加反而可能降低了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相关的活动,但经济收入不是很高的群体则更愿意参与具有平等优势的网络政治讨论Corinna Di Gemiare 和 William Dutton(2006)研究了关于英国线上与线下政治参与的关系,他们认为互联网的使用经验对个人是否参与线上政治有一定的影响2、网络空间与网络社会的研究由美国的迈克尔·海姆所著的《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中,对计算机虚拟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化生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对于网络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两者间的关系,他提到, “网络空间暗示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维度,表示一种再现的或人工的世界,一个由我们的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我们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

      网络空间是编制虚拟实在的巨大电子网,作为一般的媒体,网络空间要求人们的参与同时,在网络世界里,机器界面有时会加强人与人关系不道德的冷漠感计算机常常不去考虑人与人之间该发生的直接反应的需要人不光是互相观察,而且还伺机行动,成为‘潜伏者’ 没有人在场时,参与便是可有可无的了 ”关于网络社会方面的研究,较为典型的代表为美国的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其所撰写《网络社会的崛起》 (1996) 、 《认同的力量》 (1997)和《千年终结》(1998)被称作为“信息时代三部曲” 《网络社会的崛起》从全球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革命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他提到“网络在信息时代社会里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它构建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展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在《千年终结》一书中则对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如何改变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特别地分析了信息时代全球所面临的数字鸿沟,尤其是美国所面临的信息时代的不平等、社会排斥和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了全球犯罪对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影响和欧洲的统一及其网络国家的产生等。

      3、网络政治参与的性质研究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性质与内涵,学者们在形式上基本达成一致,但在参与内容的外延上有所不同王青松(2010)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发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普通公民或者利益团体通过多种合法途径在网络环境中,所进行或者创造的旨在影响涉及权利、利益等普遍性问题的现象或活动李斌(2009)认为网络政治的参与是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其目标直接指向现实的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行为,特指利用网络进行网络对话、网络讨论、网络选举、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或是政府进行政治接触以及网络政治动员等各种相关政治参与的活动郭祺佳(2011)认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特指年轻人在网络空间中参与政治生活,以达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政策的调整或制定、运行相关的各种行为王鸿和王雁等(2013)认为大学生网络政治的参与指,主体是大学生,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个人或者集体的诉求,并对社会政治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评论等,以达到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政府体系运作的各种政治参与行为由此看出上述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性质与内涵的把握基本上是以传统政治参与为基础的,进而引入了网络这个新技术,从而丰富了传统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外延。

      4、网络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赵春丽,她所著的一书《网络民主发展研究》着重探讨了,网络与民主之间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网络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阶段和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还有网络民主与当代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等其认为,网络的特点使其具有民主的潜质,且网络民主能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双重效应第一,其能够很好地促进政治参与的发展,推进信息的公开,转变政府的治理,拓展民主的训练,催生网络的反腐,提升社会的资本,培育公民社会,构建民主文化,强化民主监督,革新政治意识等但是二者还存在着冲突的问题,体现在“人民做主”和“网民做主”两种观念上,例如:集中与自由,传播无序和稳定发展等几对关系的冲突等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网络民主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网络民主平等;完善电子政府发展,促进网络民主制度的建立,增进民主参与走向理性和责任;法律道德兼治,促进网络民主的法制化与有序化;优化政治与文明生态,增进网络民主成长的健全”等许多学者研究认为,网络对民主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可能促进网络民主的发展,也可能阻碍网络民主的发展张磊的《虚拟技术的政治价值论》书中提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促进民主,其建立了一种完全自由和开放的虚拟社会,并且它是完整的,尽可能直接参与政治,实现政治权利的虚拟社会平等。

      但是网络技术又具有集权主义的特质,因为国家对技术具有占有和垄断,各种政治行为的内部操作,网络民主的不符合实际等刘文富认为,网络对政治成长、政治体制、国家机能、政府治理、政治文明等有着积极作用,对民主的兴起发生巨大的促使效果,并且网络对民主也会产生不良效应,如网络的发展也许对国家的凝聚力产生损害,使信息集中控制、信息的拥有不均等,网络的发展对政治非正常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郭小安从“媒介与民主”关联视角中对网络民主产生的相关背景,网络民主的含义、表现形式、运行机制等加以探索,尤其是从网络民主的价值层次,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现实功能,中国的定位与角色,以及对中国民主政治带来的变化等角度对网络民主的效度进行研究,且详细探讨了网络民主的功能和结构的观点他也对网络民主的未来前途做出推测,提出要与实际政治进行包容和对接,为了培育多元化的民主力量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网络民主,还应该与其他民主形式彼此弥补和退让,以网络民主来促进民主模式的均衡成长等5、大学生参加网络政治的研究陈凤兰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 、宋志国的《浅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及产生的影响》和《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为例》 、罗迪的《高校稳定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张鸿波的《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