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 .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2215982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终身教育的理论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主要标志是世界各国对终身教育和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相应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国开展终身教育的最高准则和依据法国国民议会在 1971 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终身职业教育法》 ,而且还在 1984 年通过了新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教师继续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指导产生并发展起来的,20 世纪 90 年代前,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在职培训时期,主要进行学历提升培训和技能提高的补偿教育,使其能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90 年后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师态度、知识、技术和能力方面的专业发展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知识、技能、情感一体化教育,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心开始向质量提高阶段转移目前中职校的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校办学水平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并于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人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等随着赶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先驱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师关注问卷》中提出了四个阶段:任教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使人们认识到教师是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在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是费斯勒 1985 年提出的周期动态模式,他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职阶段、能力形成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职业受挫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职业低落阶段、职业退出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第一次正式认可教师职业,将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这一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66 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应经过严格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职前知识、技能的准备阶段、在职实践阶段,而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是在职的实践阶段继续教育的重点就是,提升中职教师在职时的知识、情感、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认清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才能针对性的开展继续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要实施“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引领教师全面业务达标;对于中青年教师要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质的飞跃,通过专家引领、校企合作培养“顶梁柱”;对于处于稳定性和停滞阶段的中老年教师而言,要通过“传帮带”形式激发其积极层面由此可见,认清到职业生涯理论中的普遍规律,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18 年,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物,如农业生产出谷物、工业制造出各种器具等;二是指能生产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过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顾客互通有无、医生为人们解除病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生有利之物”与“生有利之事”,就是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本领。

      “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 ”这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认为建设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保证在对“生利主义之师资”的论述中,他指出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第一,必须具备“生利之经验”,也就是必须具备从事职业的实际本领或者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必须具备“生利之学识”,也就是必须具备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没有学识作为经验指导,便会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第三,必须实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专业各不相同,职业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质,教、学共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职业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论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种方法:(一)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生利的经验、学术与教学;(二)收录职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学术与教学;(三)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成长为职业教师不同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职业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支生利的师资队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经验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对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而言,每年都有 50 个学时的企业实践要求,这一规定较好的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意图,达到了培养生利之师资的目的。

      因为专业老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能带动与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便于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快速成长其次,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可以走进校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企业骨干还可以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参与研讨、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实用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是中职校所迫切所需的最后,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职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实现设备的资源共享,老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对于今天的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来说,我们要在做好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创新大赛的同时,重点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对企业进行对口培养,让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专业教师的生利之经验,圆满完成社会实践的要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承担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发展迟,这些因素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才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师培之路。

      作者:荀大勇 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1]金林祥,胡国枢主编.陶行知词典[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2]夏冰.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2010[3]王冬凌.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