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支护结构检测方案.doc
4页基坑支基坑支护结护结构构监测监测方案方案、、 编制依据:1.1、 依据长安明珠 1#、5#、6#、7#楼及综合配套服务楼施工组织设计1.2、 长安明珠 1#、5#、6#、7#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S/T8-971.4、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1.5、 长安明珠住宅小区 1#、5#、6#、7#楼及地下车库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方案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 2 号是博龙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的长安明珠住宅小区,本小区1#、5#、6#、7#楼连体地下二层地上十九,建筑总高度1#、7#楼为 65.9m,6#楼为 70m,5#楼为 46m,基底标高为 11.66 米,总建筑面积为 66916.4m2 边坡支护结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自然地平 4.5m 以下为卵石层,卵石层土体松散,且基底标高-11.66m 相对高度较深,边坡支护难度较大,为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本工程采用土钉支护结构,土钉墙体位移小,对相临建筑影响小,又由于基槽较深,因此建立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方案 施工准备:3.1、设置专职的测量人员、配备专用的经纬仪,人员、仪器设备固定。
3.2、点位设置:基槽开挖灰线撒好后,设置观测基准点,基准点宜选在距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地点测站点用水泥桩固定,桩顶设小钉,以保证仪器对中的精度,桩附近设立醒目标志,以防桩位破坏观测点布置在土钉挡土墙顶面,观测点间距 15m-20m点位用水泥钉固定,并做好标志详见基准点、测设点位图、测设成果表 观测方法:5.1、可采取直线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之前进行一次观测,作为基准数据,以后的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相比较求出桩点位移即将经纬仪支设在基 1 点,照准控 1 点,旋转 90 度角观测 1-1、1-2、1-3、1-4 记录数据,做为起始依据,以后的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相比较,求出桩点位移同样方法测出7-1、7-2、10-1、10-2将经纬仪支设在基 2 点,照准控 2 点,观测 2-1、2-2、2-3、2-4、2-5 记录数据,作为起始依据和以后观测相比较,同样方法观测基 3、控 3,基 4、控 4,基 5、控 5,基 6、控 6,基8、控 8,基 9、控 9,基 10、控 10 桩点位移详见长安明珠 1#、5#、6#、7#楼边坡位移观测点分布测设图5.2、观测时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下挖 4.50~5.0m粘质粉土过后,每天或每步完成后,进行一次观测。
在雨后第二天加强一次观测,基坑开挖结束达到稳定后,方可停止监测因本工程基础深,属于一级基坑,边坡位移允许30mm,须待肥槽回填后方可停止监测 资料整理:每次测量结果作详细记录,及时整理分析,并绘制有关代表边坡位移道路沉降量的时程曲线同时利用曲线成果预测下一步施工阶段支护系统及邻近建筑物的变行发展,如发现异常现象位移超出 20mm,应立即通报有关决策部门,采取抢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