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304761148
  • 上传时间:2022-06-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9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殊节目)——魏德友同志★★ 魏德友,男,1940年11月生,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1连退休职工 他始终秉持“我为祖国守边防”的坚决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边防一线1964年初,他响应党中心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来到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戍边卫国期间,他带头参与“铁牛队”行动,与邻国军队对峙三天三夜;他主动请缨担当“牛群组”组长,迎着外军、顶着风险巡边护边;他还把自己的妻子从山东接到连队,住进半地窝子里,把家安在边疆线上兵团驻地调整后,他仍旧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无论严冬酷暑,每天来回于边疆线区域,防止不法分子趁机越境、图谋不轨50多年来,他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磨破了80多双鞋子,堵截临界牲畜数万只,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多次在极端恶劣天气下与死神擦肩而过,他负责的管控区内未发生过一起涉外事务他被誉为边疆线上的“活界碑”,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一★★ 魏德友同志作为一名入党33年的老党员和老军垦,以扎根艰苦偏远边疆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决志向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殊能战斗、特殊能吃苦、特殊能忍耐、特殊能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兵团人“酷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仔细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学习他坚决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听从支配的政治品行,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仔细较真的崇高境界,酷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与兵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乐观向上、低调淳朴的生活看法,不忘初心、接着前进 要真心实意为老军垦老同志排忧解难,做到政治上敬重、思想上关切、生活上照看、精神上关怀,使老军垦老同志始终感受到党的暖和 要以开展向魏德友同志学习为契机,深化宣扬中心和自治区党委对兵团事业、对兵团老军垦、对兵团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切关怀,深化挖掘、主动选树、广泛宣扬身边典型,教化和激励兵团广阔干部群众特殊是年轻一代,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志向信念坚决、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为推动兵团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气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二★★ 1964年年初,魏德友响应中心号召,从北京来到塔城地区,成为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的一名“新兵”。

      为了筑牢国防屏障,原兵二连没有设在外逃边民遗留的农牧作业点,而是进驻到荒无人烟的萨尔布拉克草原 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盐泉”因为土地盐碱化严峻,这里草木不生,虽叫草原,实为一片戈壁荒滩 兵团人有令必行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滩,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抡起坎土曼、铁镐、铁锹,开荒、种树、掏地窝子 “当时,我一天靠着两个黑面馒头,开一亩多地或挖二三十个树坑魏德友笑着说,“大家手上的茧结了一层又一层,有的拳头都握不紧,但个个斗志昂扬,发誓战天斗地 兵团人的到来,让寂静多年的“盐泉”起先有了庄稼地、林带、草场,草原变得喧闹起来 魏德友也起先明白,兵团人肩负着屯垦戍边特别使命,这使命是兵团成立的初衷,也是兵团安家立命之本 他很庆幸当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为自己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无比傲慢和骄傲 1967年,魏德友回山东老家结了婚,把妻子刘景好带回来,先后哺育了4个孩子,踏踏实实地在草原上安下了家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三★★ 上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国与苏联边疆事务频发,国土平安受到威逼 当祖国最须要的时候,魏德友同许很多多的兵团人一起,沿着边疆线放牧、种地,肩负起巡逻守边任务。

      驻守在离边疆线4公里的连队牧业点,魏德友的双手在粉碎草料时一不当心被卷进机器,拔出时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根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双手留下了严峻后遗症,至今一遇到水或泥土,皮肤就会严峻皴裂,难受难耐 尽管如此,魏德友依旧牢记并坚守着兵团人的使命,常常在放牧途中与当时的苏军擦肩而过 1982年的一个冬日,草原上白雪皑皑、寒风刺骨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疆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觉一架飞机在上空回旋他快速卧倒在地,睁大双眼死死盯着 飞机一离开,魏德友赶忙跑到回旋区域搜寻,发觉了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他快马加鞭到连队汇报,并奉命和连队其他人一起绽开地毯式搜寻,将可疑人员逼退回边疆线以外 上世纪末,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起先实地勘界、划界、定界 兵团人坚持在边疆线上种地、放牧,为两国和平解决“争议土地”问题,供应了大量有力的“中国领土”依据 2022年,中哈国界勘定,在划归我方土地的“确权会议纪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协同协作和艰苦工作,完成了中哈边疆15个争议地段的界定工作,其中包括巴尔鲁克山区域内31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领土。

      这310平方公里,是共和国屯垦戍边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忠诚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现在回想起来,魏德友仍有些激烈,“这些年的坚持最终有了回报,我觉得值了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四★★ 像老魏叔那样恒久不忘初心,接着前进!”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引发持续热议 一位老人,戍边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7月29日,在挚友圈里了解到魏德友的故事后,喀什市第28中学老师迪力木拉提?阿不都艾尼感慨地说,“我要把老魏叔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同时,也要像老魏叔那样恒久不忘初心,接着前进!” 魏德友是一名老党员1964年,他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52年来,他和妻子刘京好始终坚守在毗邻中哈边疆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疆线家住路终点,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半个多世纪,这样的生活从未变更他们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这几天,魏德友的故事,经过《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推出后,快速引爆网络。

      H5专刊阅读量超过600万次,点赞量超过90万次,76岁的魏德友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许多网友转发相关报道,并主动参加到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为老魏叔点赞,向老魏叔学习 “魏德友像一棵树,把自己深深‘种’在边疆一线,他的生命坚守与热血担当令我们崇敬吉木萨尔县老台乡党委书记樊卫强说,一诺无悔,不改初心,魏德友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志向信念坚决、甘于吃苦奉献的时代精神,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库尔干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住库尔干村工作组成员在工作之余,用阅读了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大家都为被魏德友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共产党员特殊须要发扬这种精神大家表示,要向魏德友学习,沉下身心、扎实工作,把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推动“去极端化”、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魏德友52年戍边的故事,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广阔牧民中快速传播开来大家深受鼓舞,表示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自己的家乡,把祖国的边疆线、绵延的北塔山保卫好 在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境内的老爷庙口岸上,常年工作在这里的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各族干部职工也纷纷点赞转发了H5页面《无人区?52载守边人》。

      每看一遍他的事迹报道,就为之感动一次魏德友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哈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惠俊红说,“我们要学习魏德友老人的这种精神,立足本职,加快推动老爷庙口岸向多渠道、多领域、多元化综合型口岸迈进 “魏德友老人对党忠诚、遵守纪律、听从支配的政治品行以及酷爱家乡、保卫祖国、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得知魏德友的事迹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昌吉边防支队库甫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努拉哈曼?阿合江深有感受地说,作为一名边防官兵,更应当像魏德友一样,扎根艰苦地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虽然成了名人,但是每天早晨,魏德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旧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然后,赶着羊群去巡边,他说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始终干下去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五★★ 英雄!” “致敬!”“感动!”“功臣!”这两天,一位巡边老人引爆网络,成为网红他就是76岁的魏德友在中哈边疆5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他和老伴守了52年,走了近20万公里!他用自己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他的故事因《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快速传遍大江南北。

      骄阳似火的7月,《现代快报》记者不远万里从南京专程来疆,走进无人区、走进守边人魏德友的家,进行了一周的深化采访 7月26日,《现代快报》制作的H5专刊《无人区?52载守边人》以及系列全媒体作品引爆网络,引起数百万网友的共鸣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央广新闻、光明日报、腾讯、新浪等新媒体终端纷纷转载,并在挚友圈里被频频刷屏不到30个小时,《无人区?52载守边人》的点赞量超过60万次,总阅读量高达590万次 由现代快报社发起的“我陪老魏叔一起巡边”网络行动,也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并从客户端、,延长到了微博、网站 24岁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多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务这是怎样的付出和情怀? 就在网友们热情探讨原委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魏德友用一辈子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然而,魏德友却仔细地说:“我其实就是个一般人,什么也没做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里始终干下去 《榜样6》魏德友同志事迹心得感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