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11页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张掖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温暖、送服务”的号召,我们几个志愿者向老人惠赠棉鞋B . 您不久就要回国了,周六在阳光俱乐部我们会为您举行一个欢送会,请屈驾前来C . 刘秀莲为了照顾舍弟,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在当地超市当收银员D . 医生奉告我,我的伤口感染非常严重,骨头已经被细菌严重腐蚀,要赶快住院治疗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2. (1分)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3. (6分) (2015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1) 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B . “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C .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 . “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2) 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士子把做官并将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B . 在“学而优则仕”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C . 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D . 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B . 《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C . 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D . 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唯帝王之命是听4. (15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不朽的失眠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 , 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
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1)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 简洁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榜纸那么大那么长”一句意在强调什么? ②作者说,“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在作者看来,这钟声对张继起着什么作用?(3) 章题为“不朽的失眠”,请结合全文,解释标题的含义,并说说标题的好处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原州①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②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释】①原州:北宋一边疆地区;②贫官:指张贲,其官职卑小,俸禄菲薄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惟”“更”二字写出了边塞之地离家乡的距离之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B . 颈联将塞角高咽与泾河不流两种情景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C . 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D . 诗人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乐景写悲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2)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6. (10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②能将几何③于君何如(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7.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