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备振动标准.doc
12页机械设备振动原则 它是指引我们的状态监测行为的规范最后目的: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每台设备的原则(除了新安装的设备)n 监测点选择、图形标注、现场标注n 振动监测参数的选择:做某些调节:长度、频率范畴n 状态判断原则和报警的设立1 设备振动测点的选择与标注1.1监测点选择测点最佳选在振动能量向弹性基本或系统其她部分进行传递的地方对涉及回转质量的设备来说,建议把测点选在轴承处或机器的安装点处也可以选择其她的测点,但要可以反映设备的运营状态在轴承处测量时,一般建议测量三个方向的振动铅垂方向标注为 V,水平方向标注为H,轴线方向标注为A,见图6-1图6-1 监测点选择图6-2在机器壳体上测量振动时,振动传感器定位的示意图1.2 振动监测点的标注(1)卧式机器这个数字序列从驱动器非驱动侧的轴承座赋予数字001开始,朝着被驱动设备,按数字顺序排列,直到第一根轴线的最后一种轴承在多根轴线的(齿轮传动)机器上,轴承座的顺序从驱动器开始,按数字顺序继续沿着第二根轴线到被驱动器往下排列,接着再沿着第三根轴线往下排列,直到机组的末端为止常用的几种标注措施见图6-3~6-5图6-3 振动监测点的标注图6-4 振动监测点的标注图6-5 振动监测点的标注(2)立式机器遵循与卧式机器同样的商定。
1.3 现场机器测点标注措施机壳振动测点的标注可以用油漆标注,也可以在机壳上粘贴钢盘来标注振动测点,最佳采用后一种措施标注采用钢盘时,机壳要得到较好的解决钢盘规格为厚度5mm,直径30mm,用强度较好的粘接剂粘接,以保证良好的振动传递特性2 设备振动监测周期的拟定振动监测周期设立过长,容易捕获不到设备开始劣化信息,周期设立过短,又增长了监测的工作量和成本因此应根据设备的构造特点、传动方式、转速、功率以及故障模式等因素,合理选定振动监测周期当设备处在稳定运营期时,监测周期可以长某些;当设备浮现缺陷和故障时,应缩短监测周期在拟定设备监测周期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安装设备或大规模维修后的设备运营初期,周期要短(如每天监测一次),待设备进入稳定运营期后,监测周期可以合适延长2)检测周期应尽量固定3)对点检站专职设备监测,多数设备监测周期一般可定为7至14天;对接近或高于3000转/分的高速旋转设备,应至少每周监测1次4)对车间级设备监测,监测周期一般可定为每天1次或每班1次5)实测的振动值接近或超过该设备报警原则值时,要缩短监测周期如果实测振动值接近或超过该设备停机值,应及时停机安排检修如果因生产因素不能停机时,要加强监测,监测周期可缩短为1天或更短。
3 设备振动监测信息采集3.1 振动监测参数的选择对于超低频振动,建议测量振动位移和速度; 对于低频振动,建议测量振动速度和加速度; 对于中高频振动和高频振动,建议测量振动加速度阐明如下:(1)设备振动按频率分类根据振动的频率,设备振动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超低频振动,振动频率在10Hz如下2)低频振动,振动频率在10Hz至1000Hz3)中高频振动,振动频率在1000Hz至10000Hz4)高频振动,振动频率在10000Hz以上2)位移为峰峰值;速度为有效值;加速度为有效值;有时根据需要,速度和加速度还要测量峰值3.2 振动监测中的几种“同”为保证测量成果的可比性,在振动监测中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种“同”:1)测量仪器同;2)测量仪器设立同;3)测点位置、方向同;4)设备工况同;5)背景振动同并尽量由同一种人测量3.3 振动数据采集应严格按监测途径和监测周期对设备进行定期监测采集设备振动数据时,一般还需要记录设备的其她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以便于比较和趋势管理设备监测人员要及时作好测试记录的整顿、备份;对存在疑义的数据记录,要及时核准;及时分析解决测量数据;作好趋势预测和简易诊断。
4 评价机器状态的措施机器状态的评价是设备简易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根据某些振动原则或措施判断机器处在什么状态,为设备有序运营和适时维修提供根据由于机器振动特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在类似运营状况下机器的振动水平会浮现较大的差别一种振动水平在一台机器上也许较好,而在另一台机器上也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对不同的设备建立不同的振动原则由前所述,设备振动监测劣化倾向管理的措施有三种,即振动值(振幅)、无量纲参数和频谱图的劣化倾向管理运用振动测量评价机器状态大体上也分为这几类实际工作中建立评价机器状态原则的措施有许多,常用的有振动原则法、类比判断法、趋势图法等等建立振动的原则还可以参照机器制造商的建议,固然最佳是长期监测设备,创立特定设备的原则4.1 绝对判断原则绝对判断原则是评价机器状态最常用的措施绝对原则有国际原则、国标、行业原则等1)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ISO2372(表6-1)、ISO10186(表6-2)等国际振动原则是最常用的振动判断原则表6-1 ISO2372国际振动烈度原则振动速度有效值(mm/s)ISO2372ISO3945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刚性基本柔性基本0.28AAAAAA0.450.711.12B1.8B2.8CBB4.5CBB7.1DCC11.2DCC18DD28DD4571注:第一类 小型机械(如15Kw如下的电机);第二类 中型机械(如15~75Kw的电机以及300Kw如下的机械);第三类 大型机械(刚性基本);第四类 大型机械(柔性基本);转速:600~1rpm;振动测量范畴:10~1000Hz。
需要阐明的是,ISO2372原则仅合用于机壳或轴承座的振动;对于复杂振动来说,振动速度有效值(RMS)的测量更为重要,RMS值阐明了设备振动的能量大小;对于600rpm如下的设备,也许更关怀峰值的测试;振动值是所测量的各个轴承各个方向的最大值;应选用机器在额定转速和多种负荷下的最大振动烈度作为判断根据;所谓刚性基本是指机器支承系统的固有频率高于激振力的频率,柔性支承指机器支承系统的固有频率低于激振力的频率表6-2 ISO10186国际振动原则第一组:额定功率不小于300KW不不小于50MW的大型机器电机转轴高度 H≥315mm支撑类型区域边界位移有效值μm速度有效值mm/s刚性A/B292.3B/C574.5C/D907.1柔性A/B453.5B/C907.1C/D14011.0第二组:额定功率不小于15KW不不小于等于300KW的中型机器电机转轴高度 160≤ H≤315mm刚性A/B221.4B/C452.8C/D714.5柔性A/B372.3B/C714.5C/D1137.1第三组:离心式、混流式或轴流式——额定功率不不小于15KW的泵刚性A/B232.8B/C364.5C/D577.1柔性A/B364.5B/C577.1C/D9011.0支撑类型区域边界位移有效值μm速度有效值mm/s注:1)适合条件:额定功率不小于15KW和额定转速在120 rpm~15000rpm在现场测量的工业机器;2)区域阐明:区域A:优质;区域B:良好;区域C:注意;区域D:危险。
2)ISO7919轴振动评价原则表6-3为ISO7919-1旋转机器轴振动原则表6-3 轴振动原则区域轴的最大相对振动位移轴的最大绝对振动位移转速rpm转速rpm15001800300036001500180030003600A/B10090807512011010090B/C200185165150240220200180C/D300290260240385350320290使用阐明:1)振动幅值是在稳态运营工况下额定转速时的振动幅值;并且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测量方向上位移峰峰值的较大者,如果只使用一种方向,那么应注意保证它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2)区域A:振动良好,可以长期运营,新交付使用的机器的验收区域区域B:振动合格,可以长期运营区域C:振动报警,可以短期运营,必须采用措施区域D:停机极限、危险,立即停机3)振动幅值的变化,可以是瞬时的或者是随时间逐渐发展的,振动变化意味着机组也许有故障振动幅值变化量报警设定值为:基线值+区域 B上限值的25%4.2 相对判断原则是对同一设备的同一测点、在同一方向(V/H/A/NON)、同一工况下的振动值进行定期测定将机器的正常值作为初始值,后来的实测值与初始值进行比较。
表6-4为ISO2372相对振动原则表6-4 ISO2372相对振动原则1000Hz如下低频4000Hz以上高频注意区2.5倍(8dB)6倍(16dB)异常区10倍(20dB)100倍(40dB)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趋势图法与此类似,可以根据设备运营经验、或通过计算模拟,判断设备的状态,估计或推断设备的剩余寿命4.3 类比判断原则(纵向对比看发展)数台机型相似、规格相似和工况相似的机器,对它们进行测定,通过互相比较做出判断,表6-5为推荐的类比判断原则表6-5 类比判断原则1000Hz如下低频1000Hz以上异常区1倍以上2倍以上危险区2倍以上4倍以上4.4 波峰因数评价法波峰因数是无量纲参数的一种,其定义为:峰值与有效值之比该参数适合于滚动轴承和齿轮箱的初期诊断设备无端障时,该值为3左右;随故障的浮现和发展,该值逐渐增大,可达到10~15;当故障发展到一定限度,它又逐渐变小,并接近于3齿轮轴承故障的峭度检测也有类似的规律4.5 频谱图报警法频谱图报警有两种,宽频带报警和窄频带报警宽频带报警是选择设备正常状态的频谱图作为基准谱,在监测的整个频带上设定若干报警线,一旦某些谱线超过报警线设备即处在报警状态。
窄频带报警与宽频带报警不同之处是,窄频带报警的报警线仅针对某些谱线,这些谱线常常是设备的转频或转频的倍频或零部件的故障频率或倍频等,一旦某些谱线超过报警线设备即处在报警状态报警线的设立要以大量的监测实践为基本才干有效建立评价设备状态尚有诸多种措施,对于齿轮和滚动轴承还可以根据其他某些监测量和措施(如冲击脉冲法等)进行判断固然感官评价也是最常用的基本评价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便作出精确判断5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成效评价5.1 设备状态监测诊断工作绩效评价设备监测和故障诊断必然存在成本安排人员,添置仪器客观地讲,设备监测诊断的成本在设备总成本中占的比例很小,并且还将逐渐减小如何评价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效果是此项工作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群检和专业点检来说,要考察点检与否严格按照原则化进行作业,点检与否到位、点检与否有效、点检与否发现问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