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练且领悟—数学练习的几点认识.doc
4页且练且领悟——数学课后练习的几点认识 咸阳电建学校 数学课后练习是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 它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是 检验 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 课后练习就显得尤为重 要下面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后练习的几点浅识: 一、在练习中,加深课堂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达到一定的理解领悟程度, 可是课后经常还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不会做题的同学大有人在,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堂记忆浅显,课 后不加练习,遗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二是课堂上有老师引路,自己 只是顺着老师的引领思维,大体方向稳定,造成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甚至没有三是课堂上学会是一种假象,因为在群体中,大家都在说, 自己也被这样牵着,感 觉是会了这种会,没有主动性 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没有课后练习的巩固与延伸,要想说“会” 是 言之过早的比如课后安排一道动手操作练习:用硬纸板做一个棱 长为 5 厘米的正方体,再做一个长、 宽、高分别为 7 厘米、5 厘米、3 厘米的长方体通过这个练习,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 的形状、大小和棱的长度关系,进而为学习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
在这个练习中,还慢慢形成了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和几何运算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探索,对图形及空间的组合、切割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再比如学 习分数乘法 知识时,可以让学生 结合商场打折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7 折 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对应的分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真正让数学知 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在练习中,提高计算技能,并逐步达到熟能生巧 贯穿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可以说是最基础 和最基本的技能,是今后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工具从事 过数 学教学的人都知道计算能力的提高,对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 考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计算能力的培养首先是算理和法则的 掌握,然后才能循序渐进并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在教学百分数时,我设计过这样的练习: 5÷5%,6÷6%,7÷7%,8÷8%除以一个数等于乘 这个数的倒数,这个 法则不论是整数还是分数都通用,这样计算起来就很容易了通 过 这组练习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这类题目的做法,今后出现的这类计算, 99%的学生都能一口 说出答案紧接着我又出示下一组题目: 5÷(1-95%),6÷ (1-94%),7÷(1-93%),8÷(1-92%)。
有括号必 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四则混合运算必 须遵守法则,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有些学生马上就说, 这不是和上面那组题目的计算相似吗?我 说就是啊!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就像这两组题目,我们通过 识别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审题,由浅 入深加以比较,数学思 维 逐步加深,使自己练就一双慧眼,还害怕数学的计算吗? 三、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 俗活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螺旋上升的, 是从初步的感知数、形到数学思考、推理、验证的过程,考虑不周更 是难免 记得在一次测验中,有位学生就把一道很简单而且平时也 很难出错的一道题做错事后我找其谈,自己也感 觉很可惜,说是不 知道是咋回事,还反复说不可能啊其实这位学生优点是聪明,缺点 也是“ 聪明” ,他的口 头禅是“简单,太简单了”,是由于 懒惰,课后不 勤加练习所以就埋下隐患 还有一次,在进行百分数教学时,有一道 题是这样的:养鸡专业户王奶奶用 1200 个鸡蛋孵小鸡,结果有 5% 的鸡蛋没有孵出小鸡,孵出了多少只小鸡?有位同学就说老师这太 简单了,不就是 1200×5% 吗?马上就有许多同学指出说:不对。
他忽 闪着大眼睛,认真看了看说:哦,我明白了,应该是 1200×(1-5%) 可见学生在看到题目时,往往思维会有一种定势,这种定势会使学 生犯下不该犯的错误 归根结底,练习太少,思维还不够宽泛,知识 还不会融会贯通再如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这个过程需要乘 法知识、 图形知识、空间思维的综合运用,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计算 法则的准确运用 四、在练习中,增强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数学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问题往往是数、形等的综 合体,需要感知、推理、猜测、验证等数学思维的运用比如:某村要 修建一个长 50 米, 宽 30 米,深 1.5 米的蓄水池,如果要在水池的四壁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池中放入 1.2 米深的水,水池内有多少立方米的水?这道题目考察两个知识 点:一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二是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表面积 和体积这两个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空间直观思维,加强了乘法运算 法则的练习,又体 现 了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综合运用这两个 知识点在这个问题中巧妙的结合,使这道题内涵增大了,学生也对 表面积和体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 20 年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课后练习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同行们且教且思考,让学生且练且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