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都金沙博物馆解说词.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5015400
  • 上传时间:2018-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材料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7年8月编2 (讲解从南大门始) 上午(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我是讲解员 , 非常荣幸,今天能陪同大家参观我们博物馆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曾经兴 盛一时的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 旅吧 (从大门到遗迹馆间或陈列馆前内容) 发现于2001年2月8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在 5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 后又一个都城所在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也被 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456亩(与国 外观众讲解时必须用30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38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由遗 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以横 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 能协调,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时候 可省)] 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 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 尉建行、李岚清、吴仪、王乐泉、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视时间可适当省 略一些)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 好、保护好、建设好 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 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的发展,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成都建设文化强市的突破 口,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金沙 遗址成为我国一流博物馆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金沙遗址发现后,市委、市 政府重新规划了遗址周边的所有建设项目;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国文物 保护、考古发掘、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成都召开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 市委、市政府根据论证会意见,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 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对一般观众可不必讲)]2003年开始进行遗 址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遗址周边建筑的高度及色 彩的协调等具体操作问题从2004年起,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年年列为市委、 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和责任目标。

      2004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和建设全面 启动,市政府全额投资 4亿人民币(不含土地费) ,并提出了把金沙遗址博物3 馆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博物馆要求2006年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 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金沙遗址与 三星堆、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7年4月 16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为进 一步发展成都的旅游业,并使之成为成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条件金沙文 化还和都江堰、大熊猫一道被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 (以上内容可视具体 线路情况调整)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文物保护专家十分重视文 物保护,并注重把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首先组织专家制定了金沙遗址文 物保护总体规划然后根据总规再进行建设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经 过多次充分的论证,充分考虑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 (关于金沙遗址的建设情况对一般观众可少讲甚至不讲,主要针对政府官员、 文博干部讲解 ) 乌木林 在我们的右边竖立着古老沧桑的“乌木林” 这些乌木有的在金沙遗址内发 现,有的出土于其他遗址或建筑工地。

      乌木又称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 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 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大量乌木的出土,充分证 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玉石之路 沿着我们左边的这条小路设置有“玉石之路” 古蜀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 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等 一会儿我们在展厅里就可以见到古蜀人制作的大量精美玉器 太阳神鸟雕塑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塑,就是由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 金饰放大而成其原件外径12.5厘米由于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 流畅,极富韵律,凝聚了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 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 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2005年8月16日 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 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2005年10月17日,太阳神鸟蜀绣制品又搭载神舟六号 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2005年12月18日,这个永久性的纪念性雕塑 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

      为扩大金沙遗址的知名度,大力宣传成都悠久的4 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遗迹馆外) 各位观众,我们眼前的这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建筑,就是遗迹馆,它的总面 积约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 米,这里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 所的所在地,也是2001年2月8日金沙遗址的发现地,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 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 遗迹馆主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结构基础主要设在建筑外缘已完成发掘或 进行勘探无重要文化堆积的点位,馆内则为无柱大空间,为保护、发掘、展示 提供了灵活的空间这样既不会对地下遗存造成破坏,同时又为未来的考古研 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上在获取符合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间的同时, 将建筑对地下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让观众对金沙遗址和考古发掘本身产生真实的现场体验感,遗迹馆将 文物保护与现场陈列紧密结合,以考古发掘现场原状保护为主,形式上强调原 生态展示,不作过多的设计和创意,保持与考古现场风格的协调,这样一方面 使观众可以真实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场面的宏大,文化堆 积的厚重,为刚刚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力,另一方面 又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发掘过程,并亲眼目睹一件件珍贵文 物的出土。

      (遗迹馆内) 祭祀区的发掘从2001年初就开始了,已经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 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到6000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象牙、数以千计 的野猪獠牙、鹿角等,是目前金沙遗址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出土遗迹最为丰富, 遗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 的文物极其珍贵,很多文物还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发掘工作从2002年开始暂 停大量的探方目前只到西周晚期的地层,离生土还有近3米深 (探方知识视 来宾兴趣或根据提问作答)以后这里的发掘将会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有计 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在这里短短一年多的发掘,已经发现了60多处与祭祀 活动有关的遗存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走下阶梯,去近距离看看 8号祭祀遗迹 为纪念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6月10日, 中央电视台对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四个地点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直播,我 们眼前的这个八号遗迹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在当天的考古发掘中, 这里就出土 了金器、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57件 直播后又对八号遗迹进行了再次清理 发掘,清理结束后,发现为一椭圆形坑,长径194厘米、短径134厘米、深度5 30—42厘米。

      坑内的文物分五层摆放,每一层埋藏文物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区别, 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数量总计343件,其中金器45件、铜器88件、玉器 194件、石器8件、象牙残片4件、陶器3件金器主要有金面具、喇叭形金 器、鱼形金箔、金带、金片;铜器主要有铜面具、铜人头、铜人、方孔形铜器、 璧形铜器;玉器主要有小型玉璋、玉璧、玉环等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文物珍 品2007年6月9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动日,中央电视台又对金沙遗址进行了 直播,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迎接这件金面具入馆,金面具在全国人民面前 展示了它神秘的风采这个坑中出土的镂空喇叭形金器、鱼鸟纹锥形铜器也都 是首次发现,对于认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象牙遗迹 在祭祀区内发现了大量的象牙经专家鉴定它们的种属均为亚洲象这些 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但每一次祭祀活动中使用大象的数 量、方式又有所区别在这里发现的一号坑是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 最规整,也是埋藏文物最集中的一处祭祀遗存坑内的器物分层摆放,从断面 看,下层主要为玉器、铜器等,由于没有发掘至底部,玉器、铜器的数量还是 未知数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最长者近1.6米, 象牙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

      为了更好的保护象牙,这个坑已进行了回 填处理 在祭祀区内发现的有体量巨大(最长者达1.85) ,保存完整的象牙,有的 是取象牙尖祭祀、有被切成饼状的象牙、还有加工成圆柱状或棍状的象牙 (指 L11、L16、L17等象牙照片)这些方式都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 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大家不禁要问,祭祀中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的象牙?象 牙又是祭祀什么呢? 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成都平原在 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推测用象牙祭祀,是因为象牙可能具有 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 祭祀区内发现的象牙遗存较多你不禁还要要问,祭祀中用这么多的象牙, 这些大象来自哪里?成都平原有野生大象吗?当年三星堆出土81根象牙的时候, 考古工作者对象牙的来源作出了种种推测那时候,专家们似乎倾向于大象外来 说,人们认为,这些象牙也许来自云南或者印度当人们面对金沙如此众多的象 牙时,这些大象的来源再次困扰着考古学家与三星堆不同的是,这次,大象本 地说占据了上风而现在成都地区乃至四川境内根本没有野生大象,如果这种观 点成立,那么是否预示着3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的气候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 经科学研究,距今3000年前后是全球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 从文献记载看,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大象的存在。

      在甲骨文6 卜辞中有商王猎取野生大象的记载,中原地区还曾用象兵作战考古人员在这里 的古河道里清理出了一些珍贵的乌木(指示位置) ,还在那边(指示位置)发现 了体量巨大的古树根遗迹此外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象的臼齿,麂骨,犀牛、猪 獾、黑熊、牛、马等动物的牙齿以及两个较为完整的大象的下颌骨等,这些情况 都反映出金沙时期的成都平原可能到处是茂密高大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 可以推测这样的生存环境应适合野生大象的生存因此金沙遗址发现的这些象牙, 很有可能就是本地所产 象牙的保护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首先,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象牙十分 有限,保护研究很不深入,此前,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保护象牙成功的先 例;其次由于象牙的结构和树木的树轮相似,分层组成,一旦表层的象牙质受到 破坏,很快就会风化成为粉末,再也无法固定,更无法保护金沙遗址发现象牙 后,我们文物保护专家就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主要采用了就地回填处 理和有机硅封护两种办法来对象牙进行保护同时又与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 密切联系,寻求多方合作目前已与法国文化部洽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合作 建立中法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金沙象牙的保护。

      同时, 国家科技部也已将金沙象牙保护列入了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2月,美国 驻华大使馆还特别为金沙遗址捐款4.5万美元,用于金沙出土文物的保护 (以 上内容需视来宾时间调节,也可放在三展厅讲解) 文物保护 其实在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研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多学科的 合作,内容涉及物理探测、土遗址保护、古环境研究、出土金器、玉器、铜器成份 鉴定、人骨鉴定、DNA研究等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