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高考真题诗歌汇编.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2547539
  • 上传时间:2023-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14.BD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14.BD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7.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解析】(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词内容该题考核诗词内容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1.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七、【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答案】19.(2分)采地黄 卖地黄20.(6分)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八、【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