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版《管子.水地》与古代水文化汇编.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57764645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版《管子.水地》与古代水文化汇编 水在大地之间,无处不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尼罗河孕育出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出古印度文明,而黄河则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由此产生了许多以水解释生命和宇宙起源的诗篇、神话和传说《管于·水地》是一篇关于水的专论,但其重点并不在水的自然特性和地理分布,而是试图用水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对了解古代的水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原之水 近代以来,学者对《管子·水地》的注意,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以为《水地》提出了“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具有相同之处从《水地》篇来看,它首先认为地是万物的本原,水是地的血气,犹如人的血脉中流淌的血液水可以聚集于江河湖泊,流人大海,也可以飘荡在太空,散落于大地,凝聚成冰霜雪雨,隐藏于万物之中,草木因水而丰茂,鸟兽因水而形体肥大、羽毛丰满所以,《水地》最后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什么叫本原?本是木的根,原是水的源本原就是事物的起源西方泰勒斯是自然哲学家,他直接面对自然进行思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思维,试图寻找万物的统一性而中国古代思想中对“本原”的运用更多地带有隐喻性,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如果把《水地》也看成是寻找万物的统一性,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如开篇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最后却以同样的语言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在没有更多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下,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在泰勒斯那里,“水是万物本原”的命题,不管是如何简单和幼稚,它由个体性的思想演化为古希腊哲学的主流,成为思辨的开端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他这个命题,是哲学命题;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的,因为藉着这个命题,才意识到‘一’是本质、真实、唯一自在自为的存在体也就是说,从此古希腊人开始摆脱日常生活的图景,进入纯概念的思辨领域,开始哲学的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实在被哲学意义上的实在扬弃了,“一切古代哲学中所讲的是关于概念方面的变化”,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但是,中国古代思想一直没有脱离日常生活世界,而且强调日常生活同样,《水地》所表达的思想并没有成为一种哲学的开端,没有生发出一种哲学传统,因为它并非寻找世界的统一性,而是从感性的、猜测性的角度论述了水对万物产生、生长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可窥中西思想发展的差别 德性之水 水在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形态,随顺而流,由高就低,无常形,无成势,清澈见底,澄明如镜。

      正是这些,给予人丰富的联想,尤其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成为道德和正义的象征 由于《水地》认为水与人的道德品性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因此《水地》提出“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人的品性也不同齐地的水流湍急,所以齐民贪粗而好勇;楚地的水柔弱而清澈,所以其民轻果而敢;越地的水混浊而且向外浸润,所以越国人愚昧而好嫉妒;秦地的水浓聚迟缓而且淤浊混杂,所以秦国的人贪暴奸诈而好杀;晋地的水枯涩混浊,淤滞混杂,因此晋国的人阿谀奉承而暗藏奸诈,乖巧奸佞而好财尚利;燕地的水聚集于低洼而且柔弱,沉滞混杂,因此燕国的人愚朴刚直而忠诚坚贞,容易激动而不怕死;宋地的水轻缓强劲而清澈,所以宋国人淳朴平易而祟,尚正直圣人施行教化,就是根据各地水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君子能从对水的观察中体悟出道德的意蕴,这同《水地》的思想脉络是一致的《水地》体现出古人的一种思维模式,对人生智慧的领悟可以通过对自然瑰象的观察获得,自然事物可以体现或具有与人类相似的价值观念、道德品性著名汉学家艾兰在《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中说:“从这种最常见与最多变的自然现象的沉思冥想中,中国人找到了对生命基本原则的理解,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于物质世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所以水成了抽象概念底部的一个本喻,它构成了社会与伦理价值体系的基石水不一定是中国早期哲学的本喻,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确对自然抱有一种亲近的态度,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融人到对自然的体验中去 生命之水 也许是观察到人的生命离不开水,《水地》不仅认为自然界的草木鸟兽中凝结着水,而且说:“人,水也人类生命的孕育,是从男女精气交合开始,由水流布而成胎儿,三个月能含受五味,五味主五藏,五藏具备后产生五内,继而又发育出九窍,五个月成形,十个月而生这就是《水地》对人的生命产生过程的描述,水在其中无疑是独特而重要的因素对人的生命形成过程的描述,又见于《文子·九守篇》和《淮南子·精神训》,二者描述基本一致其中《淮南子·精神训》说:“故一月而膏,二月而联,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藏乃分不过这里木是以水为生命之源,而是与大地相附会 《水地》篇以水解释人的生命构成和发生,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是,20世纪90年代郭店出土的楚简中有《太一生水》篇,其中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然后产生神明、阴阳、四时、寒热、湿燥等。

      它把宇宙的生成演化和自然现象的形成与水联系起来,与《水地》具有相似之处,而且有些词汇在《管子》中也经常出现,二者似乎都受到某种观念的影响但“太一生水”主要讲宇宙演化,而《水地》讲水的重要性,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 神灵之水 水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为人类控制和利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自在***,在《水地》中被称为“水神”人们把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与水联系起来,产生了从水中化生的神灵,它们不仅具有超凡***,而且能预言或左右人间的福祸《水地》描述了四种与水有关的神灵;龙、龟、妫和庆忌 古代将常见的动物分为五类:鳞虫、介虫、羽虫、毛虫、倮虫《大戴札记·易本命》说:“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其中傈虫指的是人,所以排除圣人,凤、麒麟、神龟、蛟龙就是古代的四灵《礼记·礼运》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水地》认为,龙与龟都是水中产生的神灵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龟与龙是也 龙是古代传说中善于变化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可能已经是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观念,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可能并非完全一致,多与本地的风俗习惯相结合。

      《水地》认为:“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地;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从《管子》来看,龙主要作为能够腾云驾雾的水中精灵和祥瑞而受到崇拜《管子·形势解》说:“蚊龙,水虫之精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管子·轻重丁》记载“龙斗于马渎之阳,牛山之阴”,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天使使者临君之郊请使大夫初饬,左右玄服,天之使者乎!”当时人们听说这件事情,也都认为龙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是祥瑞的征兆,结果齐桓公还没有出兵,已经有许多诸侯来归顺《管子》中的这种观念,在以后的文化发展中得到加强 龟是古人崇拜的另一种水中动物,为介虫之长对龟的崇拜起源可能相当早,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多有葬龟甲的习俗,而在殷代则已经用龟甲占卜吉凶《水地》说:“龟生于水,发之于火,于是为万物先,为祸福正《管子·山权数》记载了一则故事:齐都临淄之北郭有“掘阙得龟者”,于是国君派了大批使者,带着上百斤黄金把它迎奉回来,并赏赐发现龟的人中大夫的头衔 妫与庆忌是与水有关的另外两种精灵《水地》说妫是“涸川水之精”,一头而两身,形状像蛇,身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郭沫若认为这里的妫即《庄子·达生篇》中的“委蛇”,《庄子》形容它“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山海经·海内经》中也记载了一种与此相似的神灵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庆忌也是“涸川水之精”,湖泽干涸数***而山谷没有移位、水源没有断绝的地方就会产生庆忌,《水地》说它“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管子·小问》说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看到一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疾”,可能就是这种神灵 自然界是人类存在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左右着人类的命运在《水地》中,水不仅是人类生命之源,也成为神灵的栖息地它把龙、龟、妫和庆忌等看作从水中化生的神灵,龟能为“福祸正”,龙能够翻云吐雾,一方面形成了对龟、龙等的***与崇拜,另一方面增强了水的神秘感这种直观经验与猜测想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对水的认识崇拜中,而且存在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中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