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共8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姜志权 新闻与传媒学院11级2班电视语言的符号构成系统:一:可视性系统:1造型语言【景象语言】(形体,表情,服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 2文字语言(屏幕文字、画内文字)二:可听性系统(音乐,音响,语言)一、基本分类影视中的声音,从声源可分为人声(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语言【人声】:是信息的载体,市广播宣传最主要的手段指广播中的人物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发出的有声语言作用:播报信息;营造节目内容的过度;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音乐音响是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 二、人声(一)对白(二)独白(三)旁白 (四)解说词其中独白、旁白和解说词是画外音(画外叙述声)的主要形式 (一)、对白即影视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主要作用:1,交代剧情2,塑造人物形象3,传达潜台词的丰富内涵(二)、独白指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也称“内心独白”指艺术片中人物独自表述或倾吐自己内心活动的人生语言。
也就是人物在屏幕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形态独白与文字在表达上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 (三)、旁白是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这是一种画外传来的人声语言形态,由于有声语言能有效的通过暗示唤起群众的想象因此,画外音可以交代画面不亦表现的场面 分为角色和非角色两种角色类:《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非角色类:《天使爱美丽》《阿甘正传》功能: 叙事、转换时空、体现导演风格 (四)、解说词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 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解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画外语言,并且可以丰富,引申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增强电视艺术作品的文学性和纪实性解说直接交流的对象使观众,因此在这种解说中,往往能促进观众的理解和共鸣要求简洁、客观,信息明确 三、音响比如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等从艺术创作来源可以分为 : 自然音响、人造音响音响语言可以在时间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联系,使画面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作用:原汁原味的音响增强的内容的真实性;特定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音响能渲染烘托环境的气氛;音响能表现新闻人物、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从而刻画任务的心理活动;音响有时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
四、音乐按出现方式分为:有声源音乐、无声源音乐音乐的功能: 1. 创作节奏、情绪和气氛 2. 概括和暗示主题 3. 表达时代感与地域特色 4. 提升戏剧效果 5. 揭示人物内心 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式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感情反映现实的艺术以独立的音乐节目形式存在充实广播的文艺版块;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使广播节目系统连贯有序音乐语言在电视作品中的作用:1背景性音乐语言,它说明交代画面内容的背景或铺垫画面情节的基调2现场型背景音乐,它是事件中的组成部分3.抒情性音乐,以画外音来抒发人物或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补充加强作品的情感色彩五:画外语言: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指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但观众能听到,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进去的语言画内语言,指由电视画内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是影片创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后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
声画关系一、声画同步 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与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包括配音)在银幕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的关系,使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画同步是最常见,也最为观众接受的声画关系,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像的感染力二、声画分立(声画分离) 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相吻合、不同步、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画分立的运用使电影突破了舞台剧的限制,为电影艺术再现生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声画分立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声音主观化作用,还能借此衔接画面、转换时空它可以以同一种持续进行的声音为纽带,把一系列表现不同场景、不同内容的画面组接起来,构成自成首尾的蒙太奇段落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形像的从属地位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声画分立以分离的形式,加强了声音同画面形像的内在联系,使之更加富于感染力,从而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三、声画对位是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声画对列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画面组合关系的一种升华飞跃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重复表现同一事物,而能各自发挥作用,大大扩大了电视传播的容量,打破了画面的时空局限声画对位重印互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声画对位与声画分立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前者是内容上的对比,后者是形式上的差别声画对位的结果会产生某种声画原来各自并不具备的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声画合一 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视像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在时间上吻合一致,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无论是在情绪上还是节奏上,都是基本一致或完全吻合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声音又使画面具有可听性由于声音和画面形象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在观众心理上引起视听联觉的反应,两种不同感觉印象互相渗透,有力地强化了影视作品的逼真性和可信性,从而也达到加深观众对影视艺术的审美感受力度的效果声画合一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审美创造手段声画同步 这是观众对影视作品最自然的要求,是重新再现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在电影艺术诞生的初期,这个概念就出现了,它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也是观众所期盼的。
这种声画形式符合人的视听心理,当人们看到画面上两个人在谈话,就希望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看到画面上手指在扣动手枪扳机,就希望听到一声枪响,没有这些同步的声音,画面就缺少了真实感,削弱了感染力这里的声音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环境、气氛,以及解说画面的作用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又叫声画分离,它指画面中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这时,声音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与形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的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统一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承担起更多的审美创造的任务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爱森斯坦和雷纳·克莱尔等著名导演在有声电影早期提出来的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声画对位的结果,产生了某种声画原来各自并不具备的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如《天云山传奇》中宋薇同吴遥举行婚礼的场面,画面上是新郎吴遥的笑脸、碰杯及客人的祝福,而声音却是代表宋薇心情的沉郁的音乐,声音和画面在情绪上的巨大反差形成一种对比效果,揭示了吴遥与宋薇结合的悲剧性。
声画对位还可使影片具有象征的意义,如法国导演雷纳,克莱尔拍摄的影片《百万法郎》中有一著名的声画对位的段落:画面上几个在歌剧院后台争夺一件装有中奖彩票的破大衣,这时传来的声音不是这些人的哄抢声,而是一场橄榄球赛中人们的欢呼和口哨声影片把形式不同而本质相同的声音和画面对接在一起,相互融合声音以它的独特的象征性深化了画面的涵义,使影片的嘲讽意味更加深刻声画错位 又称声画移位它是指原本可以同步一致的声音与画面,由于导演有意的安排,发生位置的相互错移所造成的不同步和不对位的结构方式它包括了向前移位和向后移位两种情况声音向前移位,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采用这种手法,可以造成期待、悬念的心理效果,或创造心理上的准备,并使前后场景的时空或情绪、氛围保持某种形式的内在联系如《红高粱》的开头,当“我”的画外音响起时,画面一片漆墨,“奶奶”年轻时的画面形象,晚于画外音的介绍声音向后移位,俗称“拖声带”,即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采用这种手法,可以解释、补充并扩展画面,如美国影片《蝴蝶梦》的开头也可以利用画面闪前与声音拖后的复合叠加,创造出一种急切紧迫的声画节奏,烘托出特殊的氛围和戏剧效果。
如一位先生打约会自己的女友,通话的声音还在继续,但画面上却是他匆匆离去的身影 造型语言:是表现电视内容的总形式,它由线条、光线、色彩、影调层次、空间关系等因素综合协调组成造型语言的表意功能:凸显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代替强化任务语言叙述;弥补或暗示功能;抒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原功能为了使电视内容取得准确传播的形象结构,是电视信息更加形象化广电发展史发展1865-19281864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斯威尔提出无线电波存在的设想1888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5 俄国波夫波和意大利马可尼分别制成世界首台无线电接收机1906 美国物理学教授费森登在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进行无线电有声广播无线电声音广播诞生的标志月2日 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呼号KDKA 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1921 法国邮电部建立法国首家广播电台1922 英国建立英国广播公司BBC1926 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熟1928-1970二战中 广播为二战服务 战后除新闻类出现评论类教育类节目进入全盛时期电视发展史1817 瑞典科学家希尔兹利斯发现了化学元素 硒1873 英国人约瑟夫梅 发现 硒的光电转换能力 最早提出电视传播原理19261月26日 贝尔德制造出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受设备。
电视之父电视诞生1930 BBC播出世界第一部电视剧 花言巧语的人1935 电视从机械转化向电子1936年11月2 日 英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诞生日1936年夏天德国用电视报道了柏林奥运会,这可称之为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电视活动1954 美国成为世界首家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歌舞之王》第一部彩色电影1956 美国安培公司研制出了四磁头磁带录像机问世1968 美国电视台使用ENG采录系统中国 1958年 5月 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1958年 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并开始试播1958 12天津电视台 停滞期1966-1976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技术发展 录像设备的使用 开通全国微波路线 完成黑白到彩色的过渡美国 全国广播公司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