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探究.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033458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探究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探究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赵国光(盐城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盐城224002)[内容摘要]文章从宏村的聚落特征着手,分析其形成原因与该地区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且重点关注了当地近 年来的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建设 性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关键字] 宏村 旅游开发 保护在我国长江下游的皖南山区,星罗棋布地散布着许多古 村落,且大都仍保持着几百年来的古村风貌,这就是近年来 颇受世人瞩目的徽州村落,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黔县 的宏村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西南麓,地理坐 标为东经11738 ,北纬30 11 o该村早在北宋(公 元960年)以前,就有人家居住,南宋绍兴年间(公元 1131—1162年)始建村落,名弘村,到清乾隆年间始更名为 宏村,至今有860多年的历史宏村占地28公顷,古村落面积公顷,现存明清古民居 158幢,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37幢整个村落以正街为 中心轴线,西临羊栈河,滩溪河交汇处,东傍东溪和东山, 背枕雷岗山,北围月沼湖,南倚南湖与奇墅湖该村落集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步步成景,处处入画,被美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一宏村的聚落特征(一) 牛形村落宏村自古口碑称为“牛形村”,这与整个村落的形状酷似 牛形是分不开的据当地导游介绍: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 山为“牛头”,亭前两棵苍郁青翠的古树为“牛角”,全村鳞 次栉比的房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月沼湖和南湖分别 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 肠”,村边滩溪河上横卧的四座木桥为“牛腿”,四周青山黛 峰,四野相连,整个村落就像一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二) 皖南古民居村落皖南古民居村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它是以徽 商资本为经济基础,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徽文化熏陶下造 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由于皖南地理环境经 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等诸方面因素的特殊性和徽文化发展 的自身规律,宏村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格局, 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信息,村落布局构筑精巧,空间层次富有 韵律,水口庭院景色如画,街坊弄巷幽雅宁静,建筑雕刻、 室内外装饰诸多方面都独具一格这充分展现了人文与自然 的和谐统一,有着显著而又独特的地域特征1精巧的村落规划(1) 顺其自然的整体构筑该地区群山逶迤,丘陵连 片,且谷溪较多,无数幢单体民居建筑无不与地形环境紧密 地有机结合,形成颇具规模的民居建筑群。

      该地区村落布局 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水系脉络特点,多依 山傍水而居,造就了高低错落有致,形态空灵通透的特色建 筑群宏村背枕雷岗山,北围月沼湖,南附南湖、奇墅湖,其 间楼层院叠,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整个村落大都处于山间 平坦地带,靠山脚却依山势而上,背山起楼,面坡垒园,石 径幽幽,信步盘桓,庭院花草无不匠心独运羊栈河与滩溪 河交汇于村头扩大了村落与河流的接触面积,也为用水提供 了方便,且有青山黛峰为屏障,整个村落又处于山间,防风 性能好,便于构造独到的人文景观2) 巧妙的人工水系安排宏村的发展过程中,在发 挥天然水系作用的同时,也巧妙地安排村落内人工水系宏村人工水系的雏形设计大多出于山民之手,具有明显 的朴素性,有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但在具体的策划过程中, 根据历史经验和教训,很关注自然利用、渠塘处理、楼舍建 筑三个子体构思的融合关系,赋予其新意,大胆突破束缚, 以别具一格的人工水系网络丰富了村落景观,也便利了生 活、生产用水,且有利于防火,调节水位,净化空气,美化 村落等3) 水口的设计水口是皖南古村落的一个重要组成 咅卩分,它是村落空间的开始,是进入村落的形象标志宏村背有雷岗耸峙,碣溪环带,其水口在村西水圳头,俗称石碣头。

      在村西横溪建石碣,拦一泓碧水,清澈澄清, 远处平岗田畴,叠陇乔林,原上方约500米处建有水锥房, 水圳蜿蜒曲绕,垒院设园,外河内湖,使水系与村口的入口, 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特富有诗情画意2规整的平面布局(1) 平面布局类型多样该地区民居多以天井院落为 单元的内向方形布局格调,主要有口、、、日等几种类 型四合院式住宅,俗称上下厅堂,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 中间为天井,两侧上下均为厢房或廊屋形民居,又称三间式,最为普遍,正列三间,中为客厅, 厅两侧为厢房,厅堂前为长方形天井形民居前后为天井,前后客厅背向而列,两侧为前后厢房日形建筑则根据不同的基址范围,向纵向或横向拼接组 合而成,首进厅堂与次进厅堂两侧各有一个天井,各进厅堂 两侧均有廊屋与偏厅相通2) 封闭式院落其中以宏村的承志堂最为突出,外 围高墙围院落内各种设置齐全,各院建筑以主厅堂为中轴 线,以一进一厅向纵深延续,横向大体左右相称最重要的 特点是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的均衡交错关系和聚合的品性以 整体协调的聚合设置,展示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福禄财 禧为追求的民俗文化内涵3) 灵活的布局该地建筑以正宗天井院落为主,适 应不同形状的基址,向纵向、横向拼接组合,这些加接的单 元大都有单独的出入口,因高墙的隔离,又有走廊和偏门的 贯通,把民居平面总空间分割成若干小单元,各居室互不干 扰,且伴随家族人口增多,并不需要多大的拆迁和改建。

      4) 弹性的庭院庭院在封建社会里是天地的象征, 可以充分补充天井或内庭采光、通风、排水、交通功能的不 足;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在庭院建筑中得到充分的 体现;也是家庭老幼共同的娱乐活动空间;也是家庭举办婚 丧庆典堂屋不够用时的缓冲地带、弹性空间;是封建社会民 居建筑中的半开放地带3灵活的空间结构(1) 外部立体造型丰富多彩粉墙、青瓦、马头墙, 既端庄稳重,又舒朗生动2) 天井空间的特殊功能在不占用更多地基的前提 下起到了封闭式民居内部的通风、换气、排水、遮阳、避暑 等作用,又是内外导向的枢纽地带,贯穿民居两侧附属建筑 的要道3) 街与巷弄由于村落民居的格局自发性多于规划 性,原本并没有界定明确的街,只是由于处于村落的主要交 通要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形成人们认识中乡村的街道 与之相对,巷弄倒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网络整个宏村以正 街为中心轴线,全村围绕月沼湖这个中心地带,窄巷深弄, 纵横交错4精湛的三雕技术三雕是指砖雕、木雕和石雕宏村地区的建筑艺术将三 雕融合成一体,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技 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雕刻艺术风格5古朴的家具风格家具在中国古代虽不是建筑,却是充实民居的具体内 容,是促成建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该地区家具 的主要特点是简练质朴,比例协调,收分有致,稳重挺拔, 线脚多变,卯椽丰富,装饰合理,结构紧凑,雕饰明快,质 感光泽6厚重的历史渊源(1) 聚族而居奠定了村落基础2) 徽商资本巩固了经济基础3) 程朱理学规范了行为准绳4) 风水之说迎合了环境需求5) 自然环境铺就了特色的格局二宏村的聚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自然环境对宏村聚落的影响1气候因素宏村地处长江下游的皖南山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 区,因此,该地区终年气候宜人夏季,尽管气温很高,但 村落处于山间谷地,加之该地植被丰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 当地的酷暑现象;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却又遭其称为 天然屏障的雷岗山阻隔,也不会太冷而且,该地全年降水 丰富,表现在建筑风格上就是该村落的房屋屋顶大多有较大 的坡度,因此,村落常年处于绿水青山环绕之中,气候宜人, 风景秀丽2地形因素宏村地处江南丘陵带,四周多山环绕,群峰连绵,该地 区的建筑也多利用石料建筑,除了上层精致建筑用烧制的砖 瓦,主体仍用的是石料,充分利用靠山优势,就地取材,且 该村背枕雷岗山,周围群山环绕,进一步说明了山区建筑的 另外一大特色,即依山傍水而建居民点,高矮差次,鳞次栉 比。

      3水文因素宏村西临羊栈河,滩溪河交汇处,东临东溪,北围月沼 湖,南依南湖和奇墅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地人在村落选 址上考虑到水文这一重要因素该地不仅有优质的饮用水, 而且有方便的,较为纯净的生活用水,水质优良,更新速度 也很快,为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便利4植被因素由于宏村四面环山,山上植被丰富,尤其是木材,这不 仅在当地生活、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其建筑中也得到 充分展示,我们此次实习的地区,几乎户户都有木雕工艺 这里的木材纹理清晰,质地优美,材质柔韧,易于雕刻,诸 如:松、杉、银杏等木雕装饰主要表现在内部建筑的重要 部位上,为梁扌方,梁架,窗户栏板,栏杆等部分以及桌,椅, 凳,案,几等家具装饰上二)社会文化环境对聚落的影响1政治条件的变化由于宏村地处偏僻的山间,受战乱的影响较少,但解放 后,尤其是堪称“”的期间,宏村地区 的许多古建筑被蒙上了严重的政治阴影,许多木质雕刻上美 仑美奂,活灵活现的人脸被无辜铲去,失去了原本的那种气 质美,尽管仍有部分保存较为完整,但也是微乎其微,据导 游介绍是由于作为反面教材才得以残存可见,政治的变化 对当地的古文化遗产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啊2传统观念(1) 家族观念聚族而居是宏村当地常见的构成居民点的形式之一,该 地区几乎所有住家都姓汪。

      这中方式形成的背后可能具有深 刻的历史渊源:一是因为古代家族大都是共同兴亡的,二是 原始的氏族家长制的遗留,三是历史上对于财产继承的传统 准则是兄弟数人均等分得祖上财产与土地这样,他们便世 世代代居住在祖传的土地上2) 乡土观念在中国,“籍贯”常备受重视外籍人常因受种种歧视 而丧失某些当地人享受的权利,即便已经迁居他乡数世,原 籍仍是他们思念和渴望返回的地方,中国民间有句老话,曰: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能就是游子思乡的深刻反映 因此,在我国农村,定居为常态,迁居为变态,许多村中人 即便财产全失,也不愿“背井离乡”3) 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有许多观念束缚着人们迁徙,诸如:父母在, 不远游老百姓历来崇尚数世同堂这些都对当地聚族而居 及永守乡里均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3迷信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聚落大多还有迷信色彩,尤其倚重“风水之 说”宏村的汪氏祖先在村落选址上就十分讲究“风水之说”, 诸如:月沼的兴建与扩建过程中,以及牛形村的设计上,都 请了附近闻名的阴阳风水大师来加以勘测这样,既可以使 全村落的人意见达到基本一致,也使得聚落在建造过程中减 少了许多舆论束缚4个人意志与能力的影响个人的作用虽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决定性的,但在一定 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背景下,个人意志和能力就会对 聚落产生过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个人的意志和能力而升官或发财 的常常置田地以为产业,并在其中某一部位兴建庄园,逐渐 发展壮大宏村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祖先的田产的基础上的,当地的史书上记载:宏村一带原属戴氏人家,后“汪氏祖先 衰落,汪氏子孙最终继承了雷岗地区的全部田产,进而逐渐 发展壮大成今天的情形购求宅基几亩于雷岗之阳”,沧海桑田变迁,戴氏产业逐渐三宏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会议上,宏村、西递作为我国唯一 的古村落类型获得一致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打那时 起,宏村的旅游业开发与保护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伴随着世界遗产的圆满申报,世界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 突飞猛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宏村的旅游业开发 已不只是局限在中国国内,已经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有资 料显示,宏村每年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在不断的 增加,而且这种趋势没有丝毫和缓,在吸引着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