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柳永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48404756
  • 上传时间:2022-08-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平2.深入词中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3.感悟词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教法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诵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走进杭州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的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著名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611年大举进攻南宋这传说虽不可信,但却从反面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下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二、反复吟咏,感受杭州1.学生齐读全词,读准字音2.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三、品评鉴赏,流连杭州思考: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参考答案:(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东南,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三吴指的是吴兴、吴郡、会稽,泛指江浙一带,作为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对前两句总结,因为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2)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4)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5)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三秋桂子”照应“叠巘”(时间)“十里荷花”照应“重湖”(空间),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补充:传说 灵隐寺 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香” /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白天笛声悠扬,夜晚歌声欢快,以及渔翁 ,采莲姑娘都很欢快(互文见义) 总结:一首《望海潮》,我们看到,金主完颜亮是不是因为这首诗中的词句引起他的南渡之野心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柳永笔下的《望海潮》的确是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应了宋初杭州城的盛况四、再读全词,品赏手法1.思考: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点           染 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2.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五、美读全词,告别杭州那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借助这些文字传递出的这些画面,我们读到了青年柳永怎样的情怀呢?【板书设计】 形胜(地理)——自然风光之美  都会(都市)——都市繁华之美        惊叹   赞美   羡慕   繁华(历史)——民生安乐之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二、 朗读,整体感知1.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2.齐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明确: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临别之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孤独痛苦的情状4、情感基调:请学生讨论,并给出结论明确: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三、赏析全词1.读画面:发挥想象,把词描绘成画面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明确:三幅画面1)刚下过雨的傍晚,京城门外的帐篷下,一男一女举杯对饮,桌上摆满美酒佳肴,但两人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停杯放筷不吃 ,四目相视,忧伤难言2)岸边,一男一女拉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噎3)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晚风吹拂,酒醉刚醒的词人在舟中怅然四顾,只看到天边一轮残月照着江面,岸边的杨柳在凌晨的秋风中瑟瑟摇颤,诗人感慨万分,悲伤不已。

        总结:大家描绘的都很美,我们一起为离别排列一个层次   别前 别时 别后  2.品情感:刚才我们通过读想象了词中三幅优美画面,下面我们重点来品味这首词的情感,并试着弄清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1)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离别之情?  明确:帐饮无绪 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作者怎样表达这种离愁别绪的?   明确: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实景)   烟波 暮霭 杨柳 晓风 残月(虚景)   渲染离别之情  3.析技巧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以景传情,达到情景交融全词表达的是伤离别的情感,作者选取冷落的秋景作衬托,如“寒蝉”“长亭”“骤雨初歇”等,渲染离情别绪总之,本词写景,都是为抒情服务的,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4.探名句  (1)本文优美语句很多,不胜枚举,明代词评家贺裳说,柳永此词有“千古俊句”,请问是哪一句?试分析它的妙处?  (2)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 赠柳惜别,缕缕离愁   “晓风”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写出别后凄凉   “残月” 透出凄清冷落之感  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3)发问:把“酒”换成“梦”,“晓”换成“凄”,“残”换成“冷”,变成“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酒醒”写出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伤感离愁更浓   “晓风”秋日早晨之风,风凉,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刻,“晓风”意味着“离”   “残月”月光是冷的,残月的光更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   “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正是这样,才渲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四、布置作业  1.默写两首词2.任选柳词,写一篇赏析短文板书设计】 上片:别时(实写) 晚(黄昏) 长亭(饯别——催发——执手——念)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别后 (虚写) 今宵 杨柳岸 经年 未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