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
50页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 所属领域 单元题目 单元主要内容数与代数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克 、 千克、 吨的认识数与代数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1、除法的口算、估算2、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空间与图形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数与代数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除法估算2、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3、混合运算空间与图形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1、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2、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数与代数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混合运算4、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 七、我家买的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的认识 (2)面积单位2、面积计算(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2)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合理安排双休日数与代数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1、初步认识分数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统计与概率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十、回顾整理——总复习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会进1、通过具体的情景,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4、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2、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面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解决问题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与不足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一、 动物趣闻 3 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二、 风筝长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10 课时三、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 课时四、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8 课时五、 走进新农村 —— 位置与变换实践活动 —— 变化的影子4 课时1 课时六、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8 课时七、 我家买的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7 课时1 课时八、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的认识5 课时九、 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2 课时十、 回顾整理——总复习5 课时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 教学目标1.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知道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2.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3.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 教材地位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缺少必要的情景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三、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四、 教学建议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2. 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3. 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五、 教学时间:4 课时第一单元:千克、吨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克和千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 掌握 1 千克=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天平、托盘称、食盐、鸡蛋、钮扣、2 分硬币、花生仁、大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几个有关动物的小知识.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学生: 蜂鸟,像蜜蜂一样大 教师:你知道吗?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一克呢! 板书:1 克 教师:你喜欢小狗吗?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狗有多重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一千克 板书:1 千克 教师:你了解袋鼠吗?最大的袋鼠大约重 40 千克,最小的约重 4 克 板书:40 千克 4 克 教师:1912 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 150 吨,它的肾重一吨 板书:150 吨 1 吨 教师:根据老师讲的动物趣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 感受 1 克、1 千克的实际重量 1、认识感受克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解决 1 克有多重的问题,那么一克到底有多重呢? 教师:出示天平,向学生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天平称出花生仁、硬币、钮扣、图钉、黄豆等大约一克的东西。
学生:说出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一克?找出来掂一掂 教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上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可用 g 表示 板书:克(g) 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带的小食品的质量是多少? 2、认识感受千克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带的食盐所标的质量是多少? 那么两袋食盐重多少克? 学生:500 克+500 克=1000 克 教师:表示教重物品的质量,我们常常用千克做单位1 千克又叫做一公斤千克用(kg)表示 谁知道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1 千克=1000 克 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 1 千克? 学生:找出来小组内掂一掂,感受 1 千克的轻重 教师:谁能我们周围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做单位? 学生:小组内讨论 4、 感受体重 教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学生:同为之间互相抱一抱感受一下 三、 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巩固练习:第 6 页 1、2 题 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 四、教后小结教后反思: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了克和千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起了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掌握了 1 千克=1000 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 1 吨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 2、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 1 吨的实际质量,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 1 吨=1000 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4 千克=( )克 3000 克=( )千克 9 千克=( )克 9000 克=( )千克 二、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图,一头大象 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有多重,同学们一头大象有三千克左右,这么庞大的大象,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吃食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每头水牛 350 千克,3 头水牛大约重多少? 1 桶油重 100 千克,10 桶油约重多少? 每袋面粉 10 千克,100 袋面粉多少千克? 每个小朋友重 25 千克,40 个小同学重 1000 千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 吨大约有多重? 学生:得出结论 1 吨=1000 千克 1t =1000kg 4、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吨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 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 4 题 2、 第 5 题,老师问学生答 3.板书设计: 吨 1 吨=1000 千克 1t =1000kg 四、教后小结教后反思: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了 1 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了吨的质量观 提高了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 6——10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 2、 进一步复习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3、 会比较克千克、吨千克之间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会比较克千克、吨千克之间的大小 教学过程: 1、 第六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这艘船一次能不能装完? 学生:思考后回答 2、 第七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第八题,学生独立看图,思考问题 (1) 哪一种球最重?哪一种球最轻? 指导学生,发现铅球的单位是 千克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2) 学生自己独立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5、 第十题 比较大小,重点指导两个单位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500 克○5 千克 4 吨○3900 千克 2200 克○3 千克 3 千克○3000 克 10 千克○1000 克 6000 千克○6 吨 4 米○40 厘米 9000 米○8 千米 700 厘米○70 分米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克、千克、吨的质量单位 进一步复习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会比较克千克、吨千克之间的大小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 11——13 题,小超市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复习巩固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2、 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1、 第 11 题,学生自己读题,感受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