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标题: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docx
23页论文标题: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作者姓名:任白祥研究领域:制度经济学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华亭县支行 通讯地址: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华亭县支行 邮政编码:744100制度经营与政府治理一、引言:内容摘要:本文构造了一个内生的、全要素动态政府治理模型政府契约是内生于经济运行过程的 生产性团队,政治规则规定了该团队经营及销售活动的基木准则,制度是政府契约经营的产品交易结 构、频度、特性等决定了制度的供给数最、质最及价格等变杲,形成动态的政府契约结构及治理特征 政府契约利润的绝大部分转化为再投资,政治家首先是政府契约的所有者,同时是政府投资的控制者或 决策者,制度供给的多样性,决定政府治理及政治家身份的多样性高监督成本导致了政治家与政府雇 员的特殊契约安排,它决定一个内部科层的治理结构和最佳丿值员数就制度销售的空间距离影响政府利 润,政府总部向下设置分层治理的分支机构关键词:交易成本契约制度政府具有独立效用追求的经济人,总是不可避免地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中,如社区、企业、 政府等,一个有效的组织理论必须能够解释经济行为主体的双重身份及由此决定的一系列 特征如果合作生产和交易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单独进行生产和交易的收益,则经济人选择 团队生产邙可尔钦、徳姆塞茨、1998),问题是,不同经济人的策略选择又如何形成统一 行动的意志呢?制度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整个过程基木上是F貝绕纟R织理论展开的,交易成木 概念是其分析的核心。
制度经济学家们根木不能面对人们在降低交易成木的努力过稈中交 易成木不断提高的现实,生产成木和交易成本在团队中的支付必然是由收益引导和规定 的,从组织理论发展的方向看,我们还需要对交易成本进行定价分析,而不是将其当作经 济损耗处理(任百祥、2004)现有的国家理论或政府模型基木上是继承了韦伯(2004)的哲学传统,将政府假想为 一种交易结构或特殊的企业,在具体方法上,接受霍布斯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或暴力论 的观点然而,“在目前,我们还看不出博弈理论、政治模型或其他某种机制小有那一个 能更好地解释复杂的组织决策过程”(菲吕博顿、瑞切特、1998)o如果说企业纽.织理论的 成果比较丰硕的话,对政府组织的分析则显薄弱,这不仅受基木理论的局限,还來自观念 的束缚,人们习惯于认为政府是由广大“公民”委托而形成的预算平衡的团队诺斯(1988、1993、1994)的制度及国家理论,从需求方面说是充分的,但从供给方 面看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他关于制度起源问题的解释不符合历史学、人类学、和考古学 的证据(林岗、刘元春、2000)o其次,诺斯认为国家是一种交易结构,公民向国家交税, 国家向公民提供安全和产权。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国家(或政府)作为提供安全与产权的 生产团队,其剩余索取权是如何配置的呢?如果说,它是一个预算平衡的团队,那么,对 政治家及其政府官僚的劳动的定价机制何在?国家(或政府)将不存在最后的监督人;如 果政府是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团队,则利润的存在、实现、分配将是政府治理的关键所在, 而不是产权激励在诺斯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政治交易理论逐步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前沿温格斯特 (1998)提出立法交换模型,将市场交易的结构扩展到政治市场上;暴力交易理论(约翰. 奈、2003,查瑞普、哈姆、2003)将政府看作是一个掠夺性的团队,侧重于说明暴力或以 暴力为条件的交易与市场交易的统一性;第三者强制实施理论(巴泽尔、2003)认为政府 是以使用暴力作为强制实施手段的最终第三方这些理论体系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从暴力分 配不平衡的假设出发,认为政府是从“匪帮”发展演化而成说到底,这些理论只能说明 政治交易的一个侧面或某些特征,却不能综合地冋答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如果将“匪帮” 等同与政府,那么,所谓国家理论只不过是逻辑的循环而已,最多貝能说明其暴力治理这 一特征;如果说,“匪帮”不同于政府,那么,所谓“匪帮”是需要经济学来回答的问题, 而不是解答问题的概念。
在经验证据上,任何“匪帮”都是违背特定制度交易结构的存在, 为政府所不容,更何况,它总是以特定政府的存在为前提博弈理论和认知科学被誉为是代表经济学发展前景的领域,重在寻求经济行为更深层 次的微观基础,其更重大的意义可能在于代表了经济学家们欲将经济学建设成为一门试验 科学的强烈预期,但我们不能不说,M弈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制度经济学越来越远离 组织理论的核心博弈理论将制度当作是博弈的内生规则(青木昌彦、2003),从制度的 规定性特征说是恰当的,但这不能说明制度的产生问题现实经济总是在局部均衡的调整 过稈中运行的,作为一般均衡的制度,如果不从供给方面分析其产生问题,博弈论的成立 就要以一定的制度和组织为前提或许行为经济学在解释一定总量效用的微观基础方面更 有说服力,“对冲突的观察结果表明对绩效衡量必须是可分解的和实质性的,而不是假设 为整体的”(斯密徳、2()04),问题是,主体行为理性与偏好貝是效用函数的一个动态维度, 它以效用体的存在为前提,这么说,行为科学仍然不能揭示制度与纟R织的产生与变迁问题 经济学发展的迫切性也许不在于其更深入的微观基础而在于更宽广的分析框架任百祥(2004)以交易成木的定价理论为基础,从交易需求即契约生产的角度分析了 制度生产与政府治理的必要性问题,木文的目的是在该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政府治 理的供给模熨,首先冋答什么是政府、什么是制度等实证问题,在论述政府如何产生问题 的基础上,核心讨论政府治理的特征、规则及契约安排等问题。
二、交易何以形成:制度供给与政府契约(一)交易成本、契约、制度与政府斯密(1974)认为一国国民的劳动就是供给他们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 泉马克思(1956)在关于不变资木的讨论中指出:非人力资源是人们过去劳动的表现物 所以,一个经济体投入的劳动量包括新的劳动(指预算期人力资源的付出)和过去劳动(非 人力资源)两部分任百祥(2004)将人类交易过稈定义为契约的生产过程,据此定义和 分析了市场契约、企业契约的性质与供求状况,这一分析体系的启发意义在于:人类劳动 可以内在地划分为交易劳动和生产劳动两部分所谓生产劳动,指人们改变实体资源效川 形态的行为过程,所谓交易劳动指特定主体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流、沟通所付岀的脑、体力 消耗狭义地说,交易劳动指主体之间就相关资源进行交易付出的劳动,广义地讲,不同 主体Z间任何形式的直接交流,我们都认为是付出了交易劳动进一步,在价格体系内,预算期劳动和一定的过去劳动形成一个经济体运行的预算期 成本,所谓价格,就是对这些劳动的效用的评价,形成预算期的效用值据此,经济成木 可以划分为生产成木和交易成木两部分,一个完全的价格体系必然包括实体资源的价格和 契约的价格。
现有的经济理论只分析了实体资源的定价问题,而将契约的定价问题忽略了 (任百祥、2004)0自交易成本概念提出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将交易劳动的问题引入经济 分析过程,但其定价体系却是遵循固有的理论,将交易成木看作是交易过稈的损耗,这样, 就掩盖了交易成木的实质,理论的解释力一直存在局限正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基本假设,它又以零交易成本为理论铺垫然而人们 习惯于从数学的递进关系上去认识两个假设之间的连接,而忽视了在现实中,两个假设前 提的过渡包含着极为复杂的故事张五常(1996、2003)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 易成木包括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 鲁索经济中的成木这么定义交易成本,因其操作性并而受到许多批评,但是,该定义 的科学性不在于它对交易成木的解释方面,而在于它其中包含着一个零交易成木世界的确 切概念: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纟R织的经济,换句话说,零交易成木就 是人们不能或没有进行交易劳动的情形这样,从理论上说,零交易成木假设使我们找到 了经济人假设的原点,从现实上说,将经济人假设与零交易成本假设结合起来,我们就站 在了人类社会的起始点上。
站在人类社会的起始点上,我们关注人们如何摆脱这个点的状态诺斯(1994)认为, 因为存在潜在的交易收益,但这只是从需求角度讨论了制度产生的必要性,而不能I叫答其 产生的充分性克拉夫茨(1989)认为,制度无法通过个人Z间的交易计算得到充分的供 给设想在起始状态下,既不具备交易的社会条件,也不具备发生物品交易的资源基础, 所谓的双边交易不可能发生,人类只是普通的自食其力的动物极低的自食其力的能力产 生分工劳动的需求,然而,经济人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分工,在人类制度起源问题上持合作 群体论的观点,尽管符合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证据,但是不能准确冋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因为其理论不是建立在个体行为基础上(诺斯、1994)0这时候,供给一套能够进行组织分工劳动的机制将有利可图,假设其中的一位经济人 发现这种需求的价值,构思了一套能够达成分工劳动的实施机制,将若干数星的经济人纟H. 成分工劳动的群体,由他来组织、实施分工活动,并从分工群体的劳动所得中获取一定报 酬只要这个计划付诸实施并得到认可,我们所谓的政府就产生了我们说,这个供给分 工机制的经济人其实就构成了所谓的政府,一个仅由一个政治家组成的、最原始简单的政 府,政治家设计的实施机制构成政府契约,为纟II织完成分T劳动过程所利川的资源就是制 度,政府契约即所谓的政治规则(制度)迅生产制度的机制,而制度就是讲行交易的公共 资源,由群体成员让渡给实施人的产品是制度的价格,进行具体劳动的群体成员成为该政 治家的顾客。
这就形成了制度的供求关系,政府与其固定的顾客群体结成了一个初始的国 家形态,该国家形态总是在由血统联系的群体内形成,是因为血统这种白然因素能够极大 地降低制度成木而提高制度质量该国家形态里,包含了两层交易关系,其一是政治家与其顾客Z间就制度的交易,政 治家供给进行分工劳动的制度,实现制度价格,而群体成员支付制度价格示,就获得政治 家提供的制度服务可以设想,只要分工劳动所得高于其白食其力这一保留收入,分工群 体比单干时的福利就有所增加,这些成员就乐于参加分T劳动即购买制度;相应地,只要 实施机制的供给人能够取得高于其单干的保留收入的收益,或者在供给人预期收益稳定的 条件下,如果他预期能够在较短时期收冋其专用性投资并有盈余,他也乐于进行分工劳动 的组织工作即进行制度经营,实现制度利润最大化其二是各顾客Z间在分工劳动中产生 交易劳动,即发生一定交易,如一起捕捞、打猎、采集或其它分工劳动等一系列广泛意义 上的交易活动,当然,这些交易不同于现代社会里的交易,这里的交易行为只是制度意志 的体现,交易考没有个人的话语权,但我们必须看到交易关系的存在,因为这些交易活动 就是制度存在的基础上述第二层交易关系构成一个社会运行的基木框架,人们需要的齐种资源都产生于这 个环节,然而它Z所以成为现实,是因为有了制度的供给与经营。
制度交易是一个生产与 交易相结合的社会的前提条件,政府是社会形态的开拓者,白从产生了政府,人类社会从 原点出发,走上了社会进化的道路,被经济学所肴力分析的市场、企业等制度其实产生于 第二层交易关系,不是社会形成的前提,而是社会繁荣的标志为了使模型更接近现实的政治经济状态,我们分析由初始政府向现代政府进化的情 形首先,在一人政府的经营中,如果群体某成员向往政治家“不劳而获”的生活,或者 白认为可以供给更好、更廉价的制度,则政治家就出现竞争者,竞争使制度进步,也可能 使制度复杂,诸如武力与崇拜问题产生;其次,制度供给下的分工劳动使生产扩大、技术 进步,政治家在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政府事务扩大,政治家就会雇佣政府雇员来完成具体 工作,雇员的出现,在原来两层社会关系上增加了政治家与雇员的关系、雇员与雇员之间 的关系、雇员与顾客的关系,使得社会关系复杂化,尤其使制度监督问题显得突出机会 主义一方血发生在顾客群里,当产出增加,制度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