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跨区域调配.doc
18页资源跨区域调配一、 考纲精读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规律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和意义3、理解理资源的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考点精记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__________、西电东送、___________、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___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___东____、北___南_____,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___________、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 4、 天然气和煤炭相对,具有______________等突出优势 东部地区:能源相对_______,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西部地区:能源__________,需求昊小,供大于求 5、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6、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_______ 7、 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 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 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三、 真题精练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图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题1、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 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B.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 ②③⑤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格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完成 4-5题 4.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① 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 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6-7题6.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B.ⅡC.ⅢD.Ⅳ7.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四、知能精检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1-3题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裸地高山灌丛草甸比重(%)28.9025.3010.403.105.701.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3.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4~5题4.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5.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 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2) 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 (3) 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5) 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五、反馈精梳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结合世界、中国各类能源、资源分布图,要求学生关注各类能源、资源的分布、运输线路、沿线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其中重点是该类资源的特征、分布;输出、输入、沿线各地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线路的走向及影响选线的主要因素;沿线地区该种资源的补给需求状况;调配后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产业转移一、 考纲精读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2、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区和移出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考点精记 1、概念:产业转移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 劳动力因素: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_________2)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___________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3) 市场因素:当市场达到_______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4) 其他因素:_____________、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___________,加快工业化进程。
2)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_________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__________;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3)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___________;另一方面导致__________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4)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_____________三、 真题精练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1~3题 1、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2、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B.土壤深厚肥沃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价廉质优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4~5题 4.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5.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