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玉米菇与高粱菇.doc
5页漫谈玉米菇与高粱菇.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漫谈玉米菇与高粱菇(一) 叶 苇 玉米菇、高粱菇,提起这两样东西,大家也许感到有些陌生它们是玉米和高粱上产生的菌类,别看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却为人称道下面,就让我们走近玉米菇与高粱菇,去一探究竟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多对玉米上长的那种瘤状的东西和高粱茎顶所长的那种灰白或灰黑棒棒一类的东西都不陌生但一听“菇”也许会迷惑上来,那就先对对号吧 我所指的玉米菇和高粱菇就是那种黑状物,是黑粉菌所致查资料,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真菌侵染了植株,便长出各种样式的孢子堆,形状不定,长或直径达3至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一般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带黄绿色,破裂后呈黑色,会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病原菌)通常叶片和叶鞘上、果穗上等都会长同一植株也会多处生瘤,或同一部位多个病瘤簇拥而长明白了吧?但是名称在全国各异辽宁一带称之为玉米黑霉、棒子包;河北一带称之为菇闷、棒子黑疸、菇米、菰米,还有的地方称之为稔头…… 首先应排除“菰米”这种叫法,写法。
因为“菰米”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紫小花,古代曾称之为雁膳、菰果、安胡、黑米、雕菰等等,实际就是现在植物学中的“茭白”,可入药干燥的果实为圆柱形,长1至1.5㎝,直径1至2㎜,折断面灰白色,富有油质,入阳明经,止渴、解烦闷、调肠胃等等,它和玉米菇不搭边,也容易混淆,远不如“菇米”合适 高粱菇大同小异,为高粱黑粉菌所致,称高粱黑穗病分三种:丝黑穗病,抽穗后症状明显,病株较矮,病穗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散发黑粉散黑穗病,为全穗受害,穗形正常,籽粒变成长圆形小灰色后破裂,出黑籽坚黑穗病,为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色,外膜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开裂,内存黑粉在药物学中,一般都称为“高粱乌米” 因本文的主旨不是谈论如何预防玉米和高粱不长菇或少长菇,恰恰相反,是想谈如何利用和发展,主要是从保健养生角度,从饮食营养和疗疾角度,所以,先赐给他们一个好听点的名字,“名美百世芳”么,也是为其正名,就称玉米菇和高粱菇吧! 我接触玉米菇和高粱菇最多时还是搞生产队的年代吃“大锅饭”时,一伙人同下地干活每当高粱在大平原上挺起身姿和吐出散穗的时段内,在地里参加劳作的人们往往寻一点暇趣,瞪起双眼搜寻高粱菇。
一般都是苞米紧实的那一种,有的露出一星半点儿灰白,并不易寻得摘下来,去掉苞叶,灰白的一段菇展现在面前,咬一口,微甜,无杂味,很好吃的难的是寻那种包得严严实实尚在孕育的菇这种菇株型略有差别,穗部常显膨出状,挺出一叶片,究竟里边是穗还是菇是需要经验去辨别的上把年纪的老农有的眼光很毒,叫“一眼看穿”,很少出错年轻人则不然,常有看“走眼”的时候若是真正的菇,剥开来,披一身细腻的白膜,咬它,嫩嫩的,其味甘而隽永那时候农村果品本来就少得可怜,吃一点鲜野之味,宛如天下一种奇珍异果,或咬了一口王母娘娘的寿桃一般,叫你回味不尽,当然也充饥了 玉米菇呢,则常做家庭菜肴那时候地里的玉米菇多得很,常常是背一个筐,穿行玉米地中,自由选择我每每在雨中,去寻那些丰满的,那种在发散灰粉或腐而烂的菇是不能要的采回家,有三种办法进行处理:一种是清理干净后掰成小块,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去掉些水分;一种是先蒸后晒;还有一种是用淘米水热焯一下,晾干然后就可以储存备用了若做菜,可清炒,不过需多搁油当时习惯是和长豆角之类蔬菜一起炒这样做出来的菇有口劲有朋友告诉我,他用蒸晒的玉米菇和小鸡同炖,成了招待客人的一道“拿手菜”,配合也巧妙,令客人大快朵颐。
如若刚采摘回来就鲜炒也成,但口感松软些不管怎么做,都是丰润甘腴,很好吃的 自然了,无论是糠菜半年粮的年代,还是闹灾荒的旧社会,高粱菇和玉米菇都是穷人家的食粮和菜肴就是不缺粮不缺菜的年月,两种菇也是我们农村调解乏味生活不可或缺的好东西,是一种“废”物的再利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恩赐永远不应忘记它们 (未完待续) 漫谈玉米菇与高粱菇(二) 叶 苇 进城多年,自己保留了一个习惯,常采食野蔬,其中包括每年要品尝几次玉米菇有回乡的机会,老家的人陪我采摘,炒食用这些年回乡机会少了,恰自己住在沧州市近郊之处,走出数里,便有不少的玉米地常在地边观察,在陇上穿行,放出眼光用力去寻找但越来越难了也许是品种的变化,也许是农药的多用,每年要费好大的功夫才能采回几块,才能炒上一锅,珍贵呀,珍贵 现在条件好了,油比当年多的是,调料亦丰富,我的感觉:出锅前点一点儿香油,撒一撮儿味精,风味上佳如若用肥肉片炒出,更是上口,香而不腻,保你回味七日有余 如是,这些年就这样过来了,叫“菇”心犹存吧 谁知到了2009年的8月份,有条消息让我“菇”心大动: 媒体报道,《玉米杆上突然结出“菰米”——黄骅市夏庄子村受损农民“欲哭无泪”》。
其所言“菰米”正确的说应是菇米原来是该村村民凡是种植“浚单20”和“永玉1号”的,地里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玉米杆长了“菇米”有一户人家种了18亩,玉米几近绝收,户主唉声叹气……当然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寻找原因,请农技人员出主意 我却产生了好奇,反其道而思之,这本来可以开发利用呀!这本来可以使其升值、大大超过玉米呀!好奇心驱使我欲赶往夏庄子去考察一下,采购一部分,只可惜,10多天内那里正在修路,又值下雨,也就没有去成,心里总觉是留下了一段深深的遗憾 于是开始查资料、查网络,看看这玉米菇和高粱菇究竟对人类有什么样的意义 就玉米菇来讲,一体现在经济即实用价值可生食,可炒食,事实已经证明,经常食用有益无害,有一定的营养作用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做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二体现在药用价值上中医认定的功效为:益气养阴,补气安神,补中解毒一般用于血虚或津液不足,口干舌燥,或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者;倦怠食少,脘腹作痛者;用于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疾病,也可用于小儿疳积和药物中毒者其性味:甘,寒;其归经:入心、肝、胃、大肠四经仅从入经看,其作用范围就相当广泛其服法,一可内服煎汤,每次6至9g;二可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炼蜜为丸,备用。
高粱菇的营养价值与玉米菇有同有异,具体待查明,其医疗面略窄性味:甘,平;只归肝经,可煎汤内服,每次9至15g,功能为调经止血,主要用于月经不调,血崩,便血,也用于红痢与黑痢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祖祖辈辈,生生息息,特别是饥寒交迫、家境窘迫的时候,“二菇”确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当在食物和药物排座次中给其一席之地 有了这么多的经历和见闻,我对“二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在不少场合,我都以“二菇”为题讲保健养生,结果引起了一次次热烈的讨论,都希望我继续探究,有所收获我便动心将其营养成分做一全面检验在哪里能进行呢?联系沧州农科院等,皆不能承担有同志推荐去北京,联系了数家单位,我便开始采集标本正好有一个赴京的机会,又有在北京的一位朋友的帮助,最终送到了pony谱尼测试集团这是一个检测服务网络遍及全球的大型跨国集团,检测报告得到62个国家和地区的确认,也列入了国家质检总局首批公布的可检测“三聚氰胺”《食品检测机构名录》总之,有一定的权威性至于收费多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总觉得意义所在,值在其中 一段时间后报告寄来了,检测结果如下: 每百克的玉米菇含蛋白质1.74g、脂肪0.61g、粗纤维2.09g、维生素B20.54mg,另:天门冬氨酸0.17g、谷氨酸0.23g、甘氨酸0.10g、胱氨酸0.48g、缬氨酸0.29g、亮氨酸0.34g、酪氨酸0.22g、苯乙胺酸0.17g、赖氨酸0.12g……氨基酸总量2.65g。
重金属(以铅计)<10mg/㎏ (未完待续) 漫谈玉米菇与高粱菇(三) 叶 苇 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这个检测报告 首先是营养成分:每100g的含量和几种常见的野蔬如荠菜、苦菜、马齿苋等相对比,玉米菇的蛋白质、脂肪都不算高,维生素类更是含量极微,独粗纤维高居榜首,相当于马齿苋的3倍,比荠菜高出1倍,也高于苦菜、扫帚苗等等再突出的是氨基酸蕨菜含16种以上的氨基酸,算是野蔬中的佼佼者;荠菜含10种以上;而玉米菇于其中可称之为“富含”,达18种以上再广泛查一下,几十种野蔬竟没一种能出其右者 何谓氨基酸?简单说,它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或曰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生命的物质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他在抗体内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自然界中,天然的氨基酸已发现了300多种,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有22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作用范围十分复杂,不但提供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而且对于促进生长,进行正常代谢,维持大脑、肝胆、脂肪、腺体、脾胃胰及淋巴组织的正常运转都具有精妙、细微的作用 检测的重金属包括:砷、铅、镉、汞、铬五种,除含微量的铅之外,其余未检出,这就排除人们一个最大的顾虑和疑惑,由此可以宣告玉米菇是无毒的。
玉米菇的形象不佳,状似肿瘤,可谓丑陋,甚至让一部分人恶心就连农村,好多人对其也懒得一顾所以,吃过玉米菇,想吃玉米菇的人并不是很多从久远的历史到现在,人们宁吃多种野蔬也不吃玉米菇,我常常惋惜:这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呀!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这个世界上最丑的东西往往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动物、植物等都是如此,像蜈蚣、蛤蚧、蝎子、土鳖虫、癞蛤蟆一个比一个丑陋,或令人作呕,然而却都是人类疗疾的良药螃蟹长相亦不雅,但肉如脂玉植物里边,仙人掌并不悦目,但口感和营养多受称道高粱菇说不上丑,也说不上俊美,反正不难吃玉米菇成熟后是以丑著称的,你能忽视它吗?且不说其氨基酸一类的营养成分令人注目,单是这“黑”就够诱人的了在大谈养生保健的今天,“黑”色食品可是备受推崇的肾主水,黑色入肾养肾的佳品就有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米、乌鸡等等,而玉米菇要是论其“黑”,应在“黑五类”之上你想想,其补肾的功能还用怀疑么?同时益肝健脾,这叫以“黑”取胜 我还想:玉米菇确像瘤,食之能治瘤否?这叫即以此物之形攻击彼物之形资料显示:玉米菇的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这不过是一个初步的试验,提示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总的看,对食用玉米菇、药用玉米菇还缺少系统观察和深入研究,只是停留在民间的使用上、零散的病历上,它究竟有多少奥秘还待于发掘,只望引起更大范围的注意 还是回到食用上来吧! 既然我国从历史上就有食玉米菇、高粱菇的习俗,既然含有一定的营养素,既然对人体有补益之功能,既然口感上佳,那何不开发成一种风行国内外的黑色食品呢? 于是我想,先拿出几种品牌菜: 1、保留原有的:(1)豆角炒玉米菇;(2)肉炒玉米菇;(3)凉拌玉米菇(热焯或凉拌);(4)小鸡炖玉米菇; 2、推出新品牌:(1)爆炒双菇(和香菇同炒);(2)“双黑媲美”(与黑木耳同炒);(3)软炸玉米菇;(4)“五彩缤纷”(黑:玉米菇;红:红柿椒或西红柿;白:山药片;黄:胡萝卜;绿:油菜、菠菜或其它绿蔬);(5)全玉羹,即玉米糁、玉米菇、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