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教育.ppt
56页主持人:陈娟娟、冉建 记录人: 佘秋瑾 指导老师: 邱岚 指导形式:座谈、多媒体 • 中国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 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 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 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民族饮食文化一、回族1 回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回族人一日 三餐,饮食习惯与汉族差别较大回族日常饮食因聚居各地区 的主要农产品不同而略有变化,以面粉、大米为主,辅以玉米 、豌豆等杂粮回族人喜欢吃牛、羊、鸡、鸭肉和带鳞的鱼类 ,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驴、骡、狗的肉,尤其忌食猪肉不 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 肉罐头.也不吃非清真店制作的食品 回族人热情好客,总 以好茶好饭款待客人,还以给客人加菜加饭为敬。
回族一般不 嗜烟和酒,喜欢喝茶回族给客人倒茶、端茶等都使用右手, 客人要双手相接,否则视为无礼• 手抓羊肉 羊杂碎羊肉泡馍壮族的饮食,以稻米为主,杂粮和鱼 肉为辅以稻米为食,早,午餐多吃粥, 辅以其他杂粮菜肴一般较简单晚餐普 遍吃米饭,菜肴也较丰富糯米早已成了 壮族的生活习俗,“五彩糯饭”是壮族特有的 饮食佳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无论喜庆节日,红白喜事都缺一不可二壮族饮食五彩糯饭• 壮族的交臂酒很有特色,在酒桌上绝不允 许出现自斟自酌的情况发生,必须是你敬 我请,我敬你喝,有时甚至把酒递到别人 嘴边,非要一饮而尽才罢交臂体现了壮 族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援助的和谐的人际 关系三、 维吾尔族 • 1. 饮食活动: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 节、古尔邦节、初雪节 • 2.饮食风俗: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 ,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 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 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 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产绵羊 ,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
讲究的羊肉串肉 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与羊肉串相媲美 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 • 3.饮食禁忌:不吃未念经宰杀的牲畜,不吃自死的牲畜, 不吃未放血的牲畜,不吃猪肉;禁食猪肉、驴肉、狗肉、 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达克 阔尔菜烩加沙新疆大盘鸡新疆手抓饭四、 藏族藏族血肠饮食禁忌: 一般人绝不吃马、驴、骡、狗 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 鸡蛋也不食用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除部 分城镇居民(大 多为青年)少量食用外,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兔子肉 部分 地方可食,但孕妇不得食用,据说违禁食用生下的孩子会成豁嘴即使 是吃牛 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在藏东地 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鱼、蛙这些动是 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 藏族人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但如果要去 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 了圣洁之地有人说吃蒜的当天不能去佛堂庙宇,有人说需3天后才能去 ,还有的认为“吃大蒜之后,七天内不宜参拜庙宇、寺院和其它圣洁的地 方因为为 了清除大蒜的恶臭是需要时间的。
一些信仰虔诚的群众几乎 不食蒜 饮食传说: 藏族食鱼、蛙的习俗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诸多藏文革 籍记载了吐蕃王统史上的一段有趣的史实据史载,第29代赞仲宁德如 娶塔布之地(塔布系一古地 名,今山南桑日以东加查和林芝朗县一带) 女子秦萨鲁杰为王妃,生一肓子名麦龙衮巴扎王妃初来时容貌妖好, 后来日渐憔悴苍老赞普问其故王妃说她吃不到家 乡的一种病退食物故 而变丑变老赞普让其速云备办此食物王妃乃命心腹婢回故乡,油炸 了许多青蛙带回王宫,藏于内库,取而食之,不久又容光焕发,美貌如 前赞普心想这种食物竟有如此之殊胜功效,也想取食, 趁王妃不在时 入府库查 看,发现这些食物原来是酥油炸青蛙,足足装了几袋 赞普 犯了忌讳,患了麻风病最后赞普和王妃夫妻二人活着进入坟墓,葬于 象达地方有诗云:“仲宁王陵 在象达,名为圆形活葬墓王和妃入墓前 ,叮嘱王子要供奉好“宁布桑瓦”的神异宝贝,请名医开启肓眼以掌国政 王子遵其嘱,延请名医治愈眼疾,睁眼时正看见对面虎山上羱羊在奔走 ,遂取名“达日宁斯”,(意为“虎山见羱羊”)达日宁斯(又译作“达日年 塞”、“达日宁塞”等)便是大名鼎鼎的第30代赞普,即松赞干布的祖父 五、 蒙古族 1. 特色菜:全鱼宴,烧罕鼻,酒锅牛三宝,龙凤呈样,烤猪 方,蜜汁天鹅蛋,清汤牛尾,全羊汤 ,烧罗汉珠,烧牛 蹄筋, 涮羊肉。
2. 饮食活动:蒙古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 相同,别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 祖节”鲁班节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那达慕大会,每 年公历12月中旬举行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 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3. 饮食风俗: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 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 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 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品肉 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 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 4.饮食禁忌:蒙古族厌恶黑 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 蟹、鱼、海味等六.瑶族: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 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 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 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 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七.满族禁忌: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 鹊、狗的习俗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八.彝族禁忌: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 ,也忌食其肉;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 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 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 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 九.苗族禁忌: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 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 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 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 十.朝鲜族 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 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 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 ,后面披垂于肩头 回族阿訇的经文水平达到程度时 ,即举行穿衣仪式,穿上绿袍, 戴上象征清真寺圆顶的帽子,并 缠以白色头布,称为“穿衣阿訇”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 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 ,上衣高领妇女喜欢穿 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 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 ,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 ,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 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 醒目 苗族: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 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 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 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 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 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 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 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 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 染,工艺十分精湛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 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 领、无纽扣的“袷袢”,“袷袢”身 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 天气较寒冷外套常有纽扣,妇 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 ,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
男 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 长筒皮靴藏族:藏族的服装主要是 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 、宽腰、大襟妇女冬 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 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 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 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 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 ,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 礼物 彝族:彝族彝族居住分散,故 各地在服装款式、图案、选 色上各显特色其共同点是 :衣襟、领口、衣袖、裤脚 、围腰、鞋帽、挎包和背布 (汉称“裹背”)等均镶有 各种精美的花边和图案,其 基色以黑、红、绿三色调配 而成妇女装饰品以银器为主,有项链、 耳环、手镯、银链、银牌、银泡等也有玉器 ,多做手镯和耳环绣花有排花、穿花、堆花 、贴布花等镶边有镶嵌、流边、锁边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 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 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 有风 格别致的“蜡染”也为 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 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 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 、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 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 八门,色彩斑斓 满族: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 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 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 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 直筒式,长至脚面领、襟 、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 饰。
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 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 有花卉图案民族的礼仪文化一蒙古族礼仪 •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 (嗅鼻烟 ) • 以右手放在胸部微微鞠躬,左手指门,请客人先 • 敬送的礼品每类都要成双成对,送接礼品、茶酒 都要用双手,不应用单手,更不能用左手 • 对老人很尊敬,尤其是对85岁以上的老人,每逢 他们过生日时,大家都会真诚地为他们庆寿,有 时还会惊动方圆几百里的人带上礼品来向老人祝 贺生日二回族 • 在礼俗方面,有尊敬长者;禁止用食物开玩 笑;不用禁忌的东西做比喻;禁止背后议论 别人的短处;外出必须开戴帽,不能露顶等 • 回族人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人,总要用上 等的茶饭招待吃饭时讲究给客人加饭加 菜,即使客人表示已经吃饱了,主人还要 给客人加饭客人若不接受,就有失敬之 嫌给客人端饭、盛饭、让菜、倒茶及端 茶等均用右手,不要用左手,客人要用双 手相接,否则就是不礼貌三维吾尔族 • 维吾尔族人很讲礼貌,对长者很尊敬,走路、说话 、就座、就餐等,都先礼让长者 • 与亲朋好友见面时,必须握手问候,互道“撒拉木” • 有一定身份者和知识分子多用右手扶胸,躬身后退 一步说:“亚克西姆赛斯”。
• 汉族人与维吾尔族人相见时,只要握手即可 • 请客人坐在靠大墙的一边,以表示尊敬吃饭时, 客人应跪坐,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主人一般请客 人动手先吃,出于礼貌,客人应回让主人 • 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有时喜欢送一些吃食给服务 员如果服务员坚决拒绝,他们会不高兴,当婉言 拒绝不行时,要用双手接受,忌用单手接东西四藏族 • 藏族人民很重视礼仪遇有亲朋好友,出门或从 异地返乡,便要送行或接风均携带黄酿酒一瓶 ,小杯一只,瓶口杯沿粘以酥油三滴,象征万事 如意见面后,说一套吉利话;饮酒时高举酒怀 ,用手指蘸酒朝天弹三下,然后将酒饮尽迎亲 、送亲,也流行这套礼节 • 藏族人互相见面时,习惯伸出双手,掌心向上, 弯腰躬身施礼,有些藏民在与人见面时,还有点 头等习惯,对方应点头微笑以答礼初次见面或 迎接尊贵的客人,还有献哈达的习惯,而且,献 的哈达越宽越长,表示的礼节就越隆重五苗族苗族人好客,待客热情,讲究礼貌 • 如在路上遇见客人时,他们从不抢行,也不走在客 人前边 • 在平时言谈话语中总是用不同敬语称呼长者和同辈 • 苗族人每逢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时,男主人穿上节 日服装,到村寨外去迎接,甚至摆下酒席,待客光 临。
• 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 主人贵客已经临门这时,女主人穿着节日服装唱 着歌开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