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3848742
  • 上传时间:2023-1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0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书法入门:楷书笔法的起笔与收笔   学习书法首先都会学习正楷,那么楷书怎么书写呢?楷书写法有哪些要求呢?今日我们就来探讨下楷书的起笔和收笔,这些都是有要求和方法的,下面就来看看方法吧!   楷书的笔法起笔与收笔   任何一个点画的形成,都离不开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环节楷书,尤其重视这落笔与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谈:“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强调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求笔画沉实劲健、骨丰肉润的艺术效果王羲之更是把起笔、收笔的藏头护尾提到用笔的首位,他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起收不露锋芒,而让筋骨气概蕴   含于点画之中历代书家对起笔、收笔为何如此重视呢?因为它是楷书点画定型定格的关键所在,也是用笔书写过程中笔画承接映带、传神蕴意的要津比较下图:   很明显,图a没有笔法可言,点画的起收没有法度,因而形态粗疏简陋;图b用笔得法,尤其重视起笔、收笔的环节,故点画形态爽利有神由此可见,深究用笔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起笔及其方法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   ①逆入   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纳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图a);假如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如图b)   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其次,汉字笔画之间原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缘由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其次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如图a)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   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如图b)。

      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捷,气概足够但必需留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人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如下图:   ②折入   折人,就是折锋起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肯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现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显得精神闪烁,形态毕露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见图a)   ③顺入   顺人,就是顺着行笔方向顺锋人笔,笔画利落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见图b)   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协作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而顺锋起笔,在魏晋小楷中用得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间或用用,并不构成普遍现象。

        2、收笔及其方法   收笔,也叫杀笔,是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   ①藏锋收笔   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如写横画时,往右写到终点后稍提,接着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让笔锋藏条之内;再如写“垂露竖”,书写到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复向右下稍顿后,再向内回收如下图:   ②露锋收笔   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露锋收笔忌飘浮无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