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毛主席在花山.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082826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料一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地方,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帮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  2.本课教学可采用下列基本步骤:(1)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2)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5)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一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先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或录像(如无图片、录像,可画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然后,出示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也可画简笔画)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是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字不多,但这些字,学生容易忘记读音,容易写错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利用熟字来加深记忆,如“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ó”,”磅礴”的“礴”本课有一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远征”、“等闲”、“细浪”,可在理解诗句中解决,不必单独讲解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背的要求第二题要求学生重点理解诗中的二、三两句诗,提示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体会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时,应予重视选做题,可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长征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学生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长征的其他作品。

        6.“资料袋”中介绍了长征的时间、原因、经过的省份、路程、跨越的山水,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为课中的阅读理解铺垫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