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物理会考错题.pdf

14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7089880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14MB
  • / 1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强化训练二2、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 = 2 0t -2 t 2 ( x的单位是m , 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 2 5m B. 50m C. 100m D. 2 00m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根据变化规律可知初速度和加速度,刹车后末速度为零,再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可求得刹车后痕迹的长度.解宣: 解:根据x = 2 0t -2 t 2可知,初速度v () = 2 0m /s,加速度a= -4m /s2 .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x = W @= 50 逸2a -2 x 4故选B.点评: 此题要求能够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难度不大,属千基础题. 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着甲、乙两列火车. 某时刻两列火车正好交汇,甲车上的一名乘客从一侧车窗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则 ( )A .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B . 甲、二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C .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 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了铁轨上考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说明乙车向南运动且比甲车慢.解答: 解;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而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说明乙车向南运动,因为如果乙车相对地面静止,则乙车和树木相对甲车向北运动的速度相同,故乙车不可能静止;如果乙车相对干地面向北运动,则相对于甲车的速度大于树木相对于甲车的速度,也与题意矛盾,故也不可能. 所以乙车只能相对于地面向南运动,但如果乙年的速度大千甲车的速度,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也与题意矛盾,故乙车只能向南运动且比甲车慢. 故B正确.故选B.点评: 该题目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练习册答案为10010、2 ( 2 006•四川)2 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 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微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 所需时间t, 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A. v t B. — C. 2 v t D . 不能确定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分析: 飞机的初速度为0 , 末速度为v ,整个过程都是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 竺2 可以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进而2可以求得总的位移的大小.解答: 解:整个过程中飞机微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所以总的位移为x = : v t , 所以B正确.故选:B.点评: 在解题时要注意规律的应用,准确的应用规律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性.3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i i开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B .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险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 本题要知道伽利略“ 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魄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 行 理 想 化 推 理 . (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解答: 解:A s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A正确.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外推得到的,故B错误.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脸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D、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典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 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点评: 伽利略的“ 理想斜面实险”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千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4 1 8 、o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 V时经过的位移是s , 则它的速度从V增加到3 V时发生的位移是学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丫2 - 叩 2 = 2 4 尤 ,去求物体发生的位移.解答: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速度从v 增加到2 V时有 ( 2 v ) 2- v2= 2 a s速度从v 增加到3 V时有 ( 3 v ) 2- v2= 2 a szQ联立两式得,s ' = / s .o故本题答案为:I 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屣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y 2 - v o 2 = 2 a x .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晚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 .0 2 s ,按打点时间先后顺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B、C、D、E五个计数点. 用刻度尺量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AB=7. 60cm, AC= 13. 60cm, AD= 18. 00cm, AE=20. 80cm .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0.68 m /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L 60 m /s 2 ,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相反 ( 填 “ 相同”或 “ 相反”).\ • • • • • • • • • ♦ • • • • • ♦ ・・• • • () 4 B C D E \考点: 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专题:实验题.分析: 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根据纸带上相邻点的距离间隔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关系.解答: 解: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AC 13.60cm . .. ,VR=----=—_ _-----= 68C JT L/ s= 0. 68m/ s,tAC 0 2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Ax=at2,XABF8C (7.60-6.00)cm ,。

      ,今a=------------=-------------------- = 16 0 cm/ s 上=1 ・ 6 0m/ s / ,住 (0.1s)2从题目中数据得知,相邻的计数点的距离越来越小,也就说明了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小即做减速运动,所以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故答案为:0.68、1. 6 0 s相反.点评: 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注意单位的换算.A A6 一辆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9 0 km/ h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 0 m/ s ,求:( 1 )汽车刹车开始后1 0 s内滑行的距离x( 2 )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 0 m时所经历的时间t.( 3 )汽车静止前I s内滑行的距离X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 1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刹车后1 0 s内的位移.(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经历的时间.( 3 )根据逆向思维,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静止前1 s内滑行的距离.解答: 解:( 1 ) 9 0 km/ h = 2 5 m/ 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 四 =g s = 2 . 5 s < 1 0 s .a 1 0则汽车刹车后1 0 s内 的 位 移 空 ■ 沏=31 . 2 5作 .2a 2 0( 2 )根据兀= 丫0。

      + / 〃2得,3 0 = 2 5 t- 5 t2 ,解得tl= 2 s , 1 2=^ s > 2 . 5 s ( 舍去)( 3 )通过逆向思维,x='2 = g x l0 x l加=5那 .答:( 1 )汽车刹车开始后1 0 s内滑行的距离为3 1 . 2 5 m.( 2 )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 0 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2 s .( 3 )汽车静止前I s内滑行的距离为5 m.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以及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难度适中.7 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j=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 即反应时间)t (j= 0 .5 0 s.刹车时汽车加速度大小为4 "S2 .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应满足什么条件?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和得出高速公路上汽车间距离满足的条件.解答: 解:120km/h=33. 3m/s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i=v0t o=33. 3X0. 50m=16. 65m,刹 车 过 程 中 的 位 移 项 = 吧 = 史2 = 1 3 8 .6 %2a 8则s为X[+X2=16・ 65+138. 6m=155.25m.答: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应满足s ,155・25m.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专题强化训练三8 ( 2 011•青桐峡市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

      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贝“ 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 m g B. m g sin 0 C. m g cos 8 D. 0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其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选A为研究对象,贝" A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由千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处干平衡状态,即A的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力的合力为0. A和B之间的作用力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由力的合成知识知:若有N个力的合力为0 ,其中任意一个力的大小都等干另外NT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解答: 解:A、选A为册究对象,贝4A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由千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处干平衡状态,即A的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力的合力为0 .其中支持力和摩擦力是B作用千A的,故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就等千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大小. 由力的合成知识知:若有N个力的合力为0 ,其中任意一个力的大小都等干另外N -1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故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平对衡条件及其点力的合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只要知道物体平衡则合力为0,合力为零则其中任何一个分力大小都等千其余分力的合力的大小,就可以解答了.9 质量为5 k g的木块放在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 7 ",木块恰能沿木板匀速下滑,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当木板水平放置时,要使木块能沿木板匀速滑动,给木块施加水平力应多大?( s i n 3 7 - = 0 . 6 c o s 3 7 " = 0 . 8 g = 1 0 N / k g )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摩擦力专题.分析:| ( 1 )木块恰能沿木板匀速下滑,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列式.( 2 )木块能沿木板在水平方向匀速滑动,说明物体受力也是平衡的,再次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列式.解答: 解: (1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在垂直斜面方向有:N = G c o s 8 = 4 0 N沿斜面方向:f = G s i n 8 = 3 0 N由:f = H N代入数据得:M = O . 7 5( 2 )因为匀速,所以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得:F = f = p m g代入数据得:F = 3 7 . 5 N答:( 1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M = 0 . 7 5( 2 )给木块施加的力F大小为3 7 . 5 N .点评: 物体处千平衡状态时,往往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所受的力,关Gsin810 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 0 0 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6 3 N ,铁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 . 3 , 一个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1 )物体原来静止,现用F = 5 0 N的向右推力;( 2 )物体原来静止,现用F = 8 0 N的向右推力;( 3 )物体以1 0 m / s的初速度向左,用F = 6 2 N的推力向右.考点: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 根据水平推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状态,确定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对于静摩擦,可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大小. 对干滑动摩擦可以根据摩擦力公式求解大小.解答: 解:( 1 )水平推力F = 5 0 N小千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仍处千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得到,铁块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f i = F = 5 Q N .( 2 )水平推力F = 8 0 N大干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开始滑动,铁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2 = U N = M G = 0 . 3 X 2 0 0 N = 6 0 N .( 3 )物体以1 0 m / 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时,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大小仍等干f 2 = 6 0 N .答:( 1 )物体原来静止,现用F = 5 0 N的向右推力时,铁块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是5 0 N .( 2 )物体原来静止,现用F = 8 0 N的向右推力时,铁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6 0 N .( 3 )物体以1 0 m / s的初速度向左,用F = 6 2 N的推力向右时,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大小是6 0 N .点评: 本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第( 3 )问中F向右,认为滑动摩擦力与F相反,方向向左. 滑动摩擦力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反.11 专题强化训练四( 2 011 •广东)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檬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 i、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I>F2>F3B. F3>FI>F2C. F2>F3>FID. F3>F2>FI考点: 力的合成.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12 分析: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也能处千平衡状态,叫做三力平衡. 很显然这三个力的合力应该为零. 而这三个力可能互成角度,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势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干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本题对P点受力分析,可以运用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求解.解答: 解:对P点受力分析,如图F2=F3sin30° = 产因而F3>F1>F2故选B.13 点评: 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干平衡状态,要求我们分析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叫三力平衡问题,这是物体受力平衡中最重要、最典型也最基础的平衡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①三个力中,有两个力互相垂直,第三个力角度( 方向)已知.②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但夹角( 方向)已 知 《 考试说明》中规定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两力之间能构成直角的情形. 三个力互相不垂直B寸 ,无论是用合成法还是分解法,三力组成的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造成求解困难. 因而这种类型问题的解题障碍就在干怎样确定研究方法上. 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正交分解法,将三个不同方向的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再利用平衡条件求解.③三个力互相不垂直,且夹角( 方向)未知三力方向未知时,无论是用合成法还是分解法,都找不到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定量联系,因而单从受力分析图去求解这类问题是很难找到答案的. 要求解这类问题,必须变换数学分析的角度,从我们熟悉的三角函数法变换到空间几何关系上去考虑,因而这种问题的障碍点是如何正确选取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的对策是:首先利用合成法或分解法作出三力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关系和三角形关系,再根据力的三角形寻找与之相似的空间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比求解.④三力的动态平衡问题即三个力中,有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可变,分析第三个力的方向变化引起的物体受力的动态变化问题.这种类型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具体的运算来得出结论,因而障碍常出现在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分析图上. 在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注意物体“ 变中有不变”的平衡特点,在变中寻找不变量. 即将两个发生变化的力进行合成,利用它们的合力为恒力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正确画出物体在不同状态时的受力图和平行四边形关系尤为重要.14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k= 2 000N /m ,用其拉着一个重为2 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cm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pvwwvw( 1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cm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有多大?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 3 )如果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突然撤去弹簧,而物体在水平面能继续滑行,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 摩擦力专题.分 析 二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由f = BF N求出动摩擦因数. 当弹簧的伸长量增大时,弹簧的拉力增大,而滑动摩擦力不变.15 解答: 解:( 1 )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拉力F = kx ,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 F支持力FN=GX f = p FN>联立代人得到2000x0.04 °p =^ o^ -= 0-4( 2 )伸长量为6 c mB寸 ,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 = kx = 2 0 0 0 X0 . 0 6 = 1 2 0 N ,由千动摩擦因数H不变,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FN不变,则滑动摩擦力f不变,f = M G = 8 0 N( 3 )突然撤去弹簧物体仍然受到滑动摩擦力8 0 N .答:( 1 )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 . 4 ;( 2 )在弹性限度内,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 c m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8 0 N .( 3 )突然撤去弹簧物体仍然受到滑动摩擦力8 0 N .点评: 对干物体的平衡问题,首先确定研究对森,其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再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16 20、在研究弹簧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险中,将弹簧水平放置而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而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 尸/N8 - r r施加外力F,实睑过程是在强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 -x图线如左,由图可知弹簧的劲7 ——6 ------度系数k= 2 00N /m ,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弹 簧 自 重 作 用 .考点: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 1 )由F = kx得,k = - ,由图象数据代入求解;X( 2 )将弹簧水平放置而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而让其自然下垂,' 解°: 解:由F = kx得,k= — = ---------------^ 7/w = 2 00N /m ;由干弹簧自重作用x (4.5-0,5)xl0-2故答案为:2 00N /m ;弹簧自重作用由干弹簧自重作用,在F = 0时弹簧会伸长;在F = 0时弹簧会伸长.点评:0 1 2 3 4 5 x/cm解题关键明确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求解时注意单位的换算;需要注意是要考虑到弹簧自身的重力作用会使弹簧在竖直方向上有一定的伸长.17 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的原理图,它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向,使风总从图示水平方向吹向小球P,刻度盘上的示数反映风力的大小. 现已知P是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细长钢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8 ,求 当8 =60" B寸 ,作用在小球上的风力大小?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金属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风力F与8的关系式.解答: 解:以金属球为研究对索,分析受力情况:金属球受到重力mg、水平向左的风力F和金属丝的拉力T ,作出力图运用合成法如图,根据几何关系:F=mgtan 9三尸G F答:当8 =60" 时 ,作用在小球上的风力大小F=pmg.点评: 本题是实际问题,实质是物体的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是解题的关犍.21、18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 4 . 6 kg的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该物块受到与水平面成3 7 "夹角斜向上的拉力F= 1 0 N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取g= 1 0 N / kg, co s 3 7 ' = 0 . 8 > s in3 7 ' = 0 . 6 .求:( 1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 2 )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N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到拉力、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解答: 解: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 2、物体作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co s 3 7 ' - f= 0 .竖直方向:N +Fs in3 7 ° - mg= 0 ,其中:f = M N ,解得:N = 4 0 N , H = 0 . 2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N = 4 0 N ,方向:竖直向下;答:( 1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4 0 N ;( 2 )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H为0 . 2 .19 点评: 本题是四力平衡的问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将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专题强化训练五一辆总质量为5 Q 0 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以7 2 km/ h速度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前方1 0 0 m处停放一辆故障车,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立即采取刹车的措施,试求:( 1 )汽车制动过程中加速度至少是多少?( 2 )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所受阻力是多少才能满足需要?( 3 )若汽车以7 2 km/ h速度行驶时,在正前方有一辆以5 m/ s 同向行驶的自行车,立即采取以( 1 )问中大小的加速度刹车,试求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 )回到初速度和位移的大小,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式可以计算加速度的大小;C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 )解答: 解: ( 1 )汽车的初速度为7 2 km/ h= 2 0 m/ s , 末速度的大小为0 , 位移的大小为1 0 0 m,根据 v 2 - v ( ) 2 = 2 a x 得:a 产嗫及q=-2山2 ,20 (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 5 0 0 0 X ( - 2 ) N = - 1 0 0 0 0 N ,所以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所受阻力大小是1 0 0 0 0 N ;( 3 )设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x,当速度相等的时候,距离最小,此时恰好追上自行车,速度相等的时候,汽车运动的时间为t ,根据2。

      -2 t = 5得减速的时间为:t = 7 . 5 s,此时恰好追上自行车,位移的关系为:1n2 0 X 7 . 5 --X 2 X 7 . 52=x +5 X 7 . 5 ,2解得:x =5 6 .2 5 m .答:( 1)汽车制动过程中加速度至少是2 m / s2 ;( 2 )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所受阻力大小是10000N ;( 3 )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 6 . 2 5 m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知道速度大者减速追速度小者,判断是否相撞,通过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关系进行判断,不能通过汽车停下后的位移关系进行判断.21 质量为2 k g的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用2 0N的水平拉力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第4 s末物体的速度达到2 4 m / s,此时撤去拉力.求:( 1)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2 )撤去拉力后物体能继续滑行的距离.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关系式可以解出加速度,在再根据牛第二定律解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解答: 解:( 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时间关系式:V =a t解得:a =6 m / s2物体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拉力F ,向后的摩擦力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m a解得:f =8 N( 2 )撤去拉力后物体水平方向仅受到向后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2解得:a 2 =4 m / s2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O -V 2 =_ 2 a 2 x解得:x =7 2 m答:( 1)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8 N ;( 2 )撤去拉力后物体能继续滑行的距离为7 2 m .点评: 本题把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相结合,通过此题可以看出加速度是练习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桥梁.22 ( 2014•河北区三模)如图甲所示为“ 晚证牛顿运动定律”实脸装置图.图甲中A为小车,B为袋有硅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E ,小 桶 ( 及祛码)的质量为师.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 .实魄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 .本实验m2应远大千ND .在用图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象②实睑时,某同学由千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躲,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 可 能 是 图 乙 中 的 图 线 工•( 选 镇“ 1” “ 2”或“ 3”)考点: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23 分析:( 1)实睑时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两个: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为£= 犍 5 3 8 = 1 1 犍 (: 05 8, m 约掉了.②让小车的质量M 远远大千小桶( 及祛码)的质量m, 因为:际上绳子的拉力F = M a = e —m g , 故应该是m< < M, 而当1rl不再远远小干M 时•:M+m M+mg1+” ,ya随m 的熠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千g .( 2 )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解答: 解: ( 1) A:平衡摩擦力,假设木板倾角为8 , 则有:f = m gSi n e = p m g c oSe , m 约掉了,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故A错误.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错误.C:让小车的质量M 远远大于小桶( 及祛码)的质量m, 因为:际上绳子的拉力F 二 M a= -m g ,M+mc g故应该是m< < M, 而当m 不再远远小于M 时a二普- 二二/ ,随m 的增大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且无限趋近千g , 故C错误.M+m 1+—m尸1D: F = m a,所以:a= — , 当F ― " 定时,a与— 成正比,故D正确.叫 叫( 2 )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 故图线为3.故答案为: ( 1)D; ( 2 ) 3点评: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 远远大千小桶( 及祛码)的质量m, 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蕊误差.专题强化训练六2 4 在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它正上方一物体自由落下,如图所示,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A .物体的动能不断减小B .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为零C .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D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球自由落下,接触弹簧时有竖直向下的速度,接触弹簧后,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的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开始阶段,弹力小千重力,合力竖直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同,小球做加速运动,合力减小;重力等干弹力时,加速度等千零,速度最大;当弹力大干重力后,合力竖直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速为零时,弹簧压缩最厉害.解答: 解:A s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 ,当重力等干弹力时,加速度等千零,速度最大,当速度减为零时,合外力向上,故B错误;C、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不断增大,因此弹性势能不断增加,故C正确;D、对千物体而言,除重力做功之外,还有弹簧弹力做功,因此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故选C.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物体的运动过程的分析,分析清楚物体在每个过程的运动情况即可解决问题.25 专题强化训练八1、( 2013南开)质量为100g以1000m/s的速度运动的子弹头,与质量为1000kg以10m/s运动的小汽车的动能相比较,则有A、子弹头的动能大B、26 一个质量1.2kg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7 2 J ,那么该物体离开地面的高度为_g_m. 一个质量是5kg的铜球,从离地面15m高处自由下落1s后,它的重力势 能 变 为500 丁 ( 取lOm/s2)( 以地面为尊重力势能平面)考点: 重力势能.分析: 根据Ep=m gh,由重力势能值和重力求高度h ,根据重力微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求解下落Is后的重力势能.解答: 解:根据题意知取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据Ep=mgh知,当质量为1.2kg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为72J时离开地面的高度为:物体自由下落1 s ,下落的高度为:A = 1g/2 = |x l0 x l2^=5/K ,物体初始状态的重力势能为:Ep 1=mgH=5X 1QX 15J=750J此过程中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有:mgh=Ep 1-Ep2物体末状态的重力势能为:Ep2=Epi-mgh=750J-5X 1QX5J=5OOJ故答案为:6, 500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以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掌握规律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27 质量是5kg的铜球,从离地面15m高处自由下落I s , 其重力势能减少的数值为250J . (g^lO m /s2,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1s内自由下落的高度,重力势能减少量等干重力所做的功.解答: 解:根据h=gg?2得:h = lx l0 x l = 5w2重力微的功W=mgh=250J所以重力势能减少的数值为250J故答案为:250J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及重力做功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重力势能减少量等干重力所做的功.28 关干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由千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B .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其总量会不断减少£能量耗散现象说明,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可利用的品质降低了D .人类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所以能量可以被创造考点: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专题:; 内能及其变化专题.分析: 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虽然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由千能量耗散,故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小.解答: 解:A s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虽然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可利用率越来越小,故仍需节约能源. 故A错误.B、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小,但总量不会减少. 故E错误.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率越来越小,可利用的品质降低了,故C正确.D、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故D错误.故选C.点评: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说能量总量保持不变,但能量耗散是说能量的可利用率逐渐降低.2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u o离开桌面后经过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以桌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 (A . 62 0B.1— m v202+工m g huC. 1m v 2 -mg h2 01 7D. — m v c+m g ( H -h )2 0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是指任意两个时刻或位置的机械能都相等,本题中关键是正确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解答: 解:由千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选择桌面为零势能面,开始是机械能为:E = 0 + :泡v ; 附V ; ,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察了机械能的计算,注意理解机械能的大小和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30 ( 2014•扬州模拟)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点沿光滑面AB与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B . 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相同C . 沿AB面和AC面运动时间一样长D .沿AC面运动时间长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本题中物体沿斜面下滑,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求解末速度;也可以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最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解答:解:A、B、物体沿斜面下滑,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mg,n1=­ 2解得即末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坡角无关,故A错误,B正确;C、D、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mgsin 0 ①3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二m a ②由运动学公式h 1 2s= . a t2sin0 2由①②③三式,解得1 \2ht = — :— —sine J g即斜面的坡角越大,下滑的越短,故C错误,D也错误;故选:B.点评: 求解力学问题可以用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求解,也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专题强化训练九32 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小物块A与斜面体间接触面光滑. 在小物块沿斜面体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对小物块的作用力A .垂直干斜面,做功为零B .垂直千斜面,傲功不为零C .不垂直干斜面,做功为零D .不垂直干斜面,做功不为零考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功的计算.专题: 功的计算专题.分析:由千小物块A与斜面体间接触面光滑,故无摩擦力,斜面体对木块A的支持力垂直与接触面向上,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解答: 解:由于小物块A与斜面体间接触面光滑,故无摩擦力,斜面体对木块A的支持力垂直与接触面向上,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体对小木块只有支持力,故斜面体对小物块的作用力做功为零;故选A.点评: 本题关键根据恒力做功的一般表达式E=Fxc。

      s a求解功,当a =90•时不做功.专题强化训练十33 关干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3=k,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 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R地3 R月3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地,周期为T地;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轴为R月,周期为T月,则,=二* T月2C . 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D . 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考点:开普勒定律.分析:开普勒第一定律是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々 =k ,可知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解答: 解: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与恒星的质量有关,故A正确.B、公式生= k中的k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的,中心天体不一样,k值不一样. 地球公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月球公转的中心天体是地球,k值是不T1一样的. 故B错误.C、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故C错误,D正确.故选A D .点评: 行星绕太阳虽然是椭圆运动,但我们可以当作圆来处理,同时值得注意是周期是公转周期.34 15、在地面上发射飞行器,如果发射速度大千7 .9 k m /s.而小千1 1 .2 k m /s,则 它 将 ( )A .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B .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C .挣脱地球的束缚绕太阳运动D .挣脱太阳的束缚飞离太阳系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当提供的外力等干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提供的外力小干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提供的外力大千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做近心运动.解答: 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自 ” =对,在半径一定的情况下,速度越大,所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如果向心力不足,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物体在地球表面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刚好对应的速度就是7. 9 k m /s.超过就要做离心运动. 而要完全脱离地球引力,需要的速度为11. 2km/s.所以,当速度在7.9-11.2km /s之间时. 人造卫星既不能保持在地球附近做圆周运动,又无法完全逃离地球. 最终轨迹就是一个椭圆.故选:B点评: 理解并能应用物体做圆周运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的条件.20、35 利用单摆脸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悬点0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 ,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 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 ,悬点到木板的距离00' = h ( h > L ) .( 1 )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 _ _ _ _ _ _ _( 2 )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 ' C= 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o= s _ g_ .一5力一为考点: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专题:实睑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 1 )只有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才能保证物体做平抛运动.( 2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物体平抛运动的速度.解答: 解:( 1 )由千在烧断细线前小球做圆周运动,故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只有在悬点正下方物体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要小球做平抛运动,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只能沿水平方向,故只有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才能保证物体做平抛运动.( 2 )由于小球做平抛运动故有在水平方向有s= v 0t在竖直方向有h -L = : g ”…①故有v ( )= s ― --]^h-L) ______故答案为:( 1 )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 ⑵ =点评: 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将运动分解,代入数据即可. 属千中档题目.36 2 4、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F需由运动情况决定,提供的向心力F供由受力情况决定. 若某时刻F需=F供,则物体能做圆周运动;若F需〉力F供,物体将做离心运动;若F需< F供,物体将做向心运动. 现有一根长L = lm的刚性轻绳,其一端固定千。

      点,另一端系着质量m = 0. 5kg的小球( 可视为质点),将小球提至正上方的A点处,此时绳刚好伸直且无张力,如图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g ^ lO m /s2,贝h( 1)为保证小球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A点至少应施加给小球多大的水平速度?( 2 )若小球以速度v i= 4m /s水平抛出的瞬间,绳中的张力为多少?( 3)若小球以速度V 2 = l)n /s水平抛出的瞬间,绳中若有张力,求其大小?若无张力,试求绳子再次伸直时所经历的时间?考点: 平抛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分析:( 1)小球在竖直面内能够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至少应该是重力作为所需要的向心力,由重力作为向心力可以求得最小的速度;( 2 )根 据 第 一 问 的 判 断 可 以 知 道V o ,故绳中有张力,由向心力的公式可以求得绳的拉力的大小;( 3)由千V 2 < V ( ) ,故绳中没有张力,小球将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运动的时间.解答: 解:( 1)要使小球在竖直面内能够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至少应该是重力作为所需要的向心力,*2所 以 由m g = m。

      得Tvo= 4g i=4T om/s,( 2 )因为v i>V o,故蝇中有张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V2T +m g = m 1~ L37 代入数据解得,绳中的张力为T = 3N ,( 3)因为V 2 < V ( ) ,故绳中没有张力,小球将做平抛运动,如图所示水平方向:x = v 2 t竖直方向:y = ^ -g t2L2= ( y -L ) 2+x22 5解得:t = - g /-嗯= 0.6s.答:( 1)在A点至少应施加给小球晒m / s的水平速度;( 2 )若小球以速度v i= 4m /s水平抛出的瞬间,绳中的张力为3N ;( 3)若小球以速度V 2 = lm /s水平抛出的瞬间,绳中无张力,绳千再次伸直时所经历的时间是0.6s.点评: 要使小球在竖直面内能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至少应该是重力作为所需要的向心力,这是本题中的一个临界条件,与此时的物体的速度相对比,可以判断物体能否做圆周运动,进而再根据不同的运动的规律来分析解决问题,本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道好题.专题强化训练十一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二)13、38 3汽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是车重的“ 则当年对桥面最高点的压力恰好为零时,车 速 为 ()・ 40 km/hB. 40 m/sC. 120 km/h D. 120 m/s考点:向心力.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 轿车在凸形桥的最高点,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梃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解答: 解:在凸形桥的最高点有:v2G-N=m_r3而N-G4带入数据解得:v=40m/s故选B.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疑搞清向心力的来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20、39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脸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 = l. 25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n= 2廨( 用g、L表示),其 大 小 是0.7m /s .小球抛到c点的速度大小为, = "£ ( 用g、L表示)考点: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专题:实险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 正确应用平抛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干常数解出闪光周期,然后进一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论求解.40 解答: 解:从图中看出,a、b、c、d 4个点间的水平位移均相等,是x = 2 L ,因此这4个点是等时间间隔点. 竖直方向两段相邻位移之差是个定值,即 Ay=gT^uL,招再根据V0二 申解得:VQ= 2 JgZ带入数据解得:VQ=O. 70m/s.小球抛到C点的竖直方向速度为:» = 经3 LL所以C点的速度为丫0 = 卜02+为 / = 姆 星故答案为:2后L 0 .7 m /s ,更 善点评: 本题考查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要求同学们能够从图中读出有用信息,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解题,难度适中.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三)5、 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则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 R为地球半径)( )4A. R B. 2 R C. 4R D. 8R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万有引力是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解决问题.解答: 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得:F =岑 竺 ,其中r为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 ,此时r= R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f,根据F =空竺得出此时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 2 R ,4r2所以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 .故选A.点评: 要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里的r为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5、42 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 .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不,则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 R为地球半径) (A. R B. 2R C. 4R D. 8R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 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万有引力是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解决问题.解答: 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得:9 = G 殍,其中r为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 , 此时r=R,斤 Mm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根据F=GF-得出此时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3R,所以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2 R .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 要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里的r为物体到地球中心的距离.能够应用控制变邕法研究问题.10、)43 如图所示,A s B两物块置干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两物块始终相对圆盘静止,已 知 两 物 块 的 质 量 运 动 半 径 灯 >r 8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VA.角速度3 A <3 B B .线速度V A < V BC.向心加速度aA > aB D.向心力FA>FB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A , B两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随转台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同,都由静摩擦力梃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解答: 解:As两物体相对千圆盘静止,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3相等,则3 A =3日 ,故A错误;B s物体的线速度v = 3 r ,由千相等,r ^ > r g ,则VA>VB,故B错误;C、向心加速度a= 3 2 r , 3相同,r ^ > r g .贝U aA > aB ,故C正确;D、向心力F = m 3 2 r , 3相等,灯 > 「 中m A < m 0)不能确定两物体向心力大小,故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中两个物体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再应用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公式即可正确解题.44 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下列关千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u = = t3 ,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 .由F=m!’ ,速度增大到原来的门倍C .由F=G等,向心力减为原来可v21D .由F二m — ,向心力减为原来的不r2考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弓I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分析: 根据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表示出速率和角速度,可知轨道半径变化时,速度和角速度都要变化,根据控制变量法判断的方法判断速度和力的变化.^2。

      倒— = 加3 ,尸 ,得射=r解答:解:A s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蜉Y2,当J =2r时,速度g和角速度s都要发生变化,不能利用v=r 3判断速度的变化,故A错误.BD、由千速度和半径都在变化,故不能根据F=m史 ,判断速度和力的变化. 故BD均错.rC、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G学,GMm都没有变化,当r变为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力变为原来的; ,故C正确.户4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干基础题.业,45 17、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点在它的边缘上. 左轮半径为2 r, b点在它的边缘上. 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b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3 a: 3卜 =2 : 1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a: ab= 2 : 1 . ( 7考点: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专题: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 本题在皮带轮中考查了线速度、角速度、半径等之间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哪些地方线速度相等,哪些位置角速度相等.解答: 解: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说明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即v a= v b根据3 = 上得:r竺2根据a二贮得:r2% = 一3_ ” 2ab 也 2、 ra 1故答案为:2 : 1 ; 2 s 1点评: 对千皮带传动装置问题要把握两点一是同一皮带上线速度相等,二是同一转盘上角速度相等.2 1、46 太阳正处千主序星演化阶段,为了册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 = 6.4*l( )6m ,地球质量所=6. Q X 102 4kg,日地中心的距离r= l. 5X io1 1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 1 O m /s2 , 1年约为3. 2 X 1 ( )7s,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考点: 万有弓I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知道了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列出等式. 根据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干重力列出等式,联立可求解.解答: 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由太阳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M m 4 兀2v=vr根据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千重力得:G m m1对地球表面物体亦 有:亦g = — —R2两式联立得:M = ^ l= 4x 3/42 x ( L 5x lO ll)3x 6x lQ 2 4= L 9 x | o3O kggT^R2 10x ( 3.2X107)2X(6.4X106)2答:太阳的质量是1. 9 X i( )30kg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等干重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列式求解.2 4、47 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 圆弧形光滑管道半径略大千小球半径,管道中心到圆心距离为R , A端与圆心0等高,AD为水平面,B点在0点的正下方,一小球自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进入管道,当小球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强力大小为小球重力的9倍 . 求 :( 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 2 )释放点距A的竖直高度;( 3)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1)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小球在B点的速度;( 2 )从释放点到B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释放点到A的竖直高度;( 3)小球离开管道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以求出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解答: 解:( 1)设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打,因为到达B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9 m g -m g = /«R解得:v1 = 2 j2 g /?;(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g ( h +R ) = im v j 2解 得 :h = 3R ;48 ( 3)设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 2 ,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为x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i 2=-mv22+mg , 2R,离开轨道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R=2gt2,水平方向:R+x=v2t>解得:x= ( 2 - T ) R;答:( 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为2届 天 ;( 2)释放点距A的竖直高度为3R;( 3)落点C与A的水平距离为( 2打 -1) R.点评: 分析清楚小球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规律即可正确解题.专题强化训练十三电场49 B. 6.4X 1O'1 9CD. 6.8X10-19c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 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艇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那一个( )A. 6 .2 X 1 0 7先C. 6.6X1Q-19c考点: 元电荷、点电荷.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 元电荷又称“ 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据此可正确解答.解答: 解: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因此该带电量为电子电量e=l. 6X10-1%的整数倍,将四个选项中的电量除以电子电量得数为整数倍的便是可能正确的数字,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是基础的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情况,平时要注意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0 9、下列关千等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不受电场力作用,所以不做功B .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C .孤立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一簇球面D .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是相互平行的垂直千电场线的一簇平面考点: 等势面.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个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沿着等势面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解答: 解:A、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故沿着等势面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与运动方向一直垂直,电场力不做功,故A错误;B、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个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等势面上各个点的场强大小情况要看具体的电场,故B错误;C、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结合这个特点可以知道孤立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一簇球面,故C正确;D、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结合这个特点可以知道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是相互平行的垂直干电场线的一族平面,故D正确;故选:CD.点评: 本题关键是要明确等势面的概念,同时要能根据电场线画出常见的几种等势面图.9 题不正确的是A51 11、一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 B是电场中的两点,EA和EB分别表示A. B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千EA和EB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A>EB B. EA=EB C. EAEB故选:A.点评:电场线虽然不存在,但可形象来描述电场的分布,关健明确电场线分布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52 12、如图关干a、b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及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E a>E b方向相同C. E aE b方向不同D. E aE b,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的方向,所以ab两点方向不 同 . 故B正确.故选B点评:电场线是电场中的重要概念,要根据电场线的分布正确判断电势的高低和电场强度的强弱.53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B .在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地方,场强也一定相等C .不带电的物体,电势一定为零D .电势为零的物体,可能带电考点: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势在数值上等干单位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公式为6=为 ,零电势点是人为规定的.q解答: 解:A s根据公式E p = q 6 ,正电荷在电势高的位置电势高,负电荷相反,故A错误;B、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地方构成等势面,等势面上各个位置的电势不一定相等,故0错误;C、D、电势是相对的,零电势点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带电物体电势为零,也可以规定不带电物体电势为零,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电势的定义,知道电势的相对性,基础题.16、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若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小为原来的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16 F .考点: 库仑定律.54 分析:由库仑力公式可得出两次作用力的表达式,则可求得距离减小后的相互作用力.解答: 解:由库仑定律可得:变化后F' = 1 、 = 16F故答案为:16.点评: 本题考查库仑定律的直接应用,只需注意数值的变化即可顺利求出.22、如图所示,A、B两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QM. = 2X 1O-SCS QBD=-2X 1Q-SC, A. B相距3 cm .在水平外电场的作用下,A保持静止,悬线处千竖直方向,由此可知水平外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X 1 0 F /C ,方 向 水 平 向 左 .考点: 电场强度;摩仑定律.专题: 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对A的吸引力水平向左,要使A处千竖直方向平衡,就要加一个水平向左的电场,使A受到的电场力等千B球对A的吸引力.55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A球受力平衡,水平方向合外力等干零,B对A的作用力向右,所以要加一个水平向左的电场,且EQ*— —L2代入数据解得:E=2X 1O;N/C故答案为:2X IOEN/C5水平向左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库仑定律及电荷在电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根据小球受力平衡求解,难度不大,属干基础题.24、(2008•如皋市模拟)如图所示,一绝缘细圆环半径为r ,其环面固定在竖直平面上,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与圆环平面平行,环上穿有一电荷量为+ q的小球,可沿圆环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若小球经A点时速度方向恰与电场方向垂直,且圆环与小球间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 小球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且qE=m g,求小球运动到何处时,对环的作用力最大?最大作用力为多大?考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 小球经A点时圆环与小球间沿水平方向无力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即小球到达A点时电场力提供向心力,这样可以求出:; qE=m g,由于球只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并且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相等,当两个力的合力沿半径向外时,相当千经过单摆的最低点,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最大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环对小球最大的作用力,即可得到小球对环的最大作用力.56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小球到达A点时电场力梃供向心力即q E 二 叫 H , ①由q E = m g .由千球只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并且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相等,当两个力的合力沿半径向外时,如图所示经过D点时,动能最大,环对球的作用力最大,此时C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根据动能定理得:从A—D: m g rcos45° +q E ( l+sin 45° ) r= -1w v2 Z. --1mv2 \ ②LUL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 -j2 m g = mVZ ) ③联立①②③得:N = 3 ( 1+ )m 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小球对环的最大作用力理= N = 3 ( 1+J 2 )m g .答:当小球运动到图是D点,C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B寸 ,对环的作用力最大,最大作用力为3 ( 1+ )m g .57 点评: 本题是向心力、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方法找出小球动能最大的位置,相当千单摆的最低点.专题强化训练十四磁场8、如图所示,在水平直导线正下方,放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 现给直导线通以向右的恒定电流,不计其他磁场的影响,则下列 _ _ _ _ _ _ _ _ _ _i____说法正确的是( ): 工 NA .小磁针保持不动B .小磁针的N极将向下转动二卜磁针的N根将垂直千纸面向里转动D .小磁针的N板将垂直千纸面向外转动考点: 电流的磁场对磁针的作用;磁现索和磁场.分析: 小磁针能体现出磁场的存在,且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磁场的方向,即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也可为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而电流周围的磁场由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磁场方向.解答: 解:当通人如图所示的电流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小磁针的位置的磁场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由干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磁场的方向,所以小磁针的N根将垂直于纸面向里转动.故选:C点评: 右手螺旋定则也叫安培定则,让大拇指所指向为电流的方向,则四指环绕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当导线是环形时,则四指向为电流的方向.58 9、在阴极射线管上方平行放置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其电流方向从右向左,如图,阴极射线将( )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 0A .向纸内偏转 B .向纸外偏转 C .向上偏转 D .向下偏转考点: 洛仑兹力.分析: 带电粒子在电流的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伦兹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由左手定则可确定洛伦兹力的方向,再根据运动与力的方向来确定运动轨迹.解答: 解:由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电子射线管处干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当电子流方向从左向右,则由左手定则可得粒子向上偏故选:C.点评:电流提供的磁场,让电荷在磁场中静止,则一定没有磁场力,而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有才可能有洛伦兹力,当正电荷运动,则四指为粒子运动方向,大拇指为洛伦兹力方向,若是负电荷,则大拇指的反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12、59 )B .磁通量决定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是穿过这一电路的(A .磁场C .磁通量变化量 D .磁通量变化率考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穿分析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解答: 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笈 得 知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要准确理解并能牢固掌握.14、未整理60 15、如图两个同样的导线环同轴平行悬挂,相隔一小段距离,当同时给两导线环通以同向电流时,两导线环将()A .吸引B .排斥C .保持静止 D .边吸引边转动考 点 上 楞次定律.分析:由安培定则判断导线环电流磁场的方向,然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两导线环的运动趋势.解答: 解:通电导线环产生磁场,相当于一个磁铁,由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环左侧面是N极,右侧面是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左右两通电导线环的S极与N极相对,因此两导线环相互吸引;故选A.点评: 把两通电导线环等效为磁铁,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磁铁的极性,根据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即可正确解题.61 17、两个带电粒千以相同的速度垂直磁感线方向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两粒子质量之比为1: 4 ,电量之比为1: 2 ,则两带电粒子受洛仑兹力之比为( )A. 2 : 1 B. 1: 1 C. 1: 2 D. 1: 4考点: 洛仑兹力.分析: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根据洛伦兹力大小,f = Bq v ,即可求解.解答: 解:根据洛伦兹力大小,f = Bq v ,结合题意可得,洛伦兹力大小与电量成正比,即1: 2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 考查洛伦兹力产生条件,及影响洛伦兹力的大小因素,同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确定问题.2 4、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ab的质量为m、长为L ,水平放置在倾角为8的光滑斜面上,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电流为I ,要求导线ab静止在斜面上.( 1)若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则磁感应强度为多大?( 2 )若要求磁感应强度最小,则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方向如何?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安培力.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62 分析:( 1)将立体图转换为平面图,对导线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力平衡求出安培力的大小,从而根据尸= 8 "求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 )导线所受重力恒定,支持力的方向不变,根据三角形定则求出安培力的最小值,从而得出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解答: 解: ( 1)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从a向b观察,导线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在水平方向上:F -FNsin 6= 0在竖直方向上:m g -FNcos0= O其中F = BI L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M g t an eD - •甲jngtanQIL -答:磁感应强度为巴察史.%乙( 2 )若要求磁感应强度最小,则一方面应使磁场方向与通电导线垂直,另一方面应调整磁场方向使与重力、支持力合力相平衡的安培力最小.如图乙所示,由力的矢量三角形讨论可知,当安培力方向与支持力垂直时,安培力最小,对应磁感应强度最小,设其值为B m/ 贝 卜„ .八 , w g sin OBm iQ L = m g s, n 8, Bm in= —根据左手定则判定知,该磁场方向垂直干斜面向上.答: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辔誓. 方向垂直干斜面向上.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将立体图转换为平面图,运用共点力平衡求解力,以及会运用三角形定则求解力的最小值.63 第三部分综合模拟拓展练模拟测试一64 10、下面关千失重和超重的说法,正 确 的 是 ( )A .物体处千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处千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B .在电梯上出现失重状态时,电梯必定处千下降过程C .在电梯上出现超重现象时,电梯有可能处干下降过程D .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必定处于失重状态考点: 超重和失重.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物体处干失重状态或处千超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 在电梯上出现失重状态时,电梯的加速度一定向下,但电梯不一定下降. 在电梯上出现超重现象时,电梯有可能处干下降过程.解答: 解:A s物体处千失重状态或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对支持物压力小千或大干物体的重力,但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故A错误.B、在电梯上出现失重状态时,电梯的加速度一定向下,电梯的速度方向可能向下,也可能向上,即电梯可能向下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电梯不一定下降. 故B错误.C、在电梯上出现超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电梯有可能向下微减速运动. 故C正确.D、只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必定小千重力,即物体必定处千失重状态. 故D正确.故选CD点评: 对千超重或失重现象,并不是重力增大或减小的现象,产生的条件取决干加速度的方向,而速度方向可能有两种.65 16、某人将重物由静止开始举高h ,并获得速度u,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机械能的增量B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干物体动能的增量C .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等干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D .合外力的功等干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的增量考点: 动能定理.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物体重力做的功等干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邕.解答: 解:A、根据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所以人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机械能的增加,故A正确;B、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干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故B正确,D错误;C、物体重力做的功等干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所以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干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故C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是对功能关系的直接考查,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难度不大,属干基础题.19、未整理66 25、未整理26、氢气球重为IO N ,所受空气浮力为1 6 N ,由千受恒定的水平风力F作用,使系氢气球的绳子( 不计重力)和地面成6( T角,如图如所示,求:(1)绳子的拉力T;(2)气球受到的水平风力F.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对气球受力分析,抓住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衡,求出绳子的拉力和风力的大小.解答: 解:水平方向上平衡有:Tcos60" =F竖直方向平衡有:Tsin6CT +mg=F浮 r-解得:T=2FF=2pN♦-T=4j3N'答:(1)绳子的拉力为4pN .(2)气球受到的水平风力为2周1.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腱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67 2 8、( 2 0 1 1 •淮南一模)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的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 7 "、长为L = 2 . 0 m的粗糙的倾斜轨道A B ,通过水平轨道B C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 E ,整个轨道除A B段以外都是光滑的. 其中A B与B C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所示. 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 o = 4 . O m/ s ,从某一高处水平抛出,到A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 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 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的动摩擦因数H= 0 . 5 ( g^l O m/ s2, s in 3 7 0 = 0 . 6 , co s 3 7 ° = 0 . 8 )求:( 1 )小物块的抛出点和A点的高度差;( 2 )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 B ,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C 3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滑出,求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1 )从抛出点到A点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解得落到A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V y与h的关系,根据竖直方向速度V y与水平方向速度以的夹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得h.( 2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 B ,则小物体沿圆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圆心,结合动能定律列式求解.( 3 )现根据第一问中求得到达A的速度,从A到B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从B到环的最高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列方程,再根据到达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2m _ P > m g ,联立方程组求解R .~R68 解答: 解:( 1 )设从抛出点到A点的高度差为h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一 = 2 g 力y解得. = j 2 g迎且 ^= t an 3 7 0加代入数据解得h= 0 . 4 5 m( 2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 B ,则小物体沿圆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圆心,即:1 2-mv"L< mgRfN D解得R'e 1 . 6 5 m( 3 )小物体到达A点时的速度:匕4 =从A到B,由动能定理:1 7 1 ?加 gZ s in 3 7 0 - \imgcos31°^L = -mvZ>--mv2 B 2 A小物体从B到环最高点机械能守恒:L D L rp2在最高点有:m P> mgT由④⑤⑥⑦解得R ^O . 6 6 m.答:(1 )小物块的抛出点和A点的高度差为0 . 4 5 m;( 2 )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 B ,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大千等千1 . 6 5 %( 3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滑出,则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应小千等千0 . 6 6 m.点评: 此题要求熟练掌握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等规律,包含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属干难题.69 模拟测试二15、(2009•广州模拟)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 )A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少B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一定增加C .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少,动能一定增加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不一定增加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当物体自由落体时,动能的变化是由质量与速度决定,由千只受重力,所以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而重力势能是由重力与高度有关,而重力必须要有零参考平面.解答: 解:做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则有速度不断增加,所以动能也增加;而随着高度降低,物体的重力势能也不断减小. 因此只有B正确;故选:B点评: 考查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如何变化;由干只有重力微功,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则有动能增加的同时重力一定减小.70 若使空间探测器挣脱地球弓I力的束缚,其发射速度至少要达到()A .环绕速度C .第二宇宙速度B .第一宇宙速度D .第三宇宙速度考 点 二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分析:空间探测器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将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其最小反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为1 1 . 6 km / h .解答: 解: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物体达到1 1 . 2千米/ 秒的运动速度时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一种速度. 在摆脱地球束缚的过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并不是直线飞离地球,而是按抛物线飞行. 脱离地球引力后在太阳弓I力作用下绕太阳运行.2ka/s.2ka/s2k“ s故选c .点评:中学阶段涉及到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 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 . 9 km / s;第二宇宙速度为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 1 . 2 km / s;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 6 . 7 km / s;其中第一宇宙速度要能推导,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要能记住.71 25、图1图2( 1 )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 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马出两处即可):① 打点计时器应 该用 交变电 流( 图中为直流电源)② 小 车 离 定 滑 轮 太 近 ( 离打点计器较远)( 2 )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 . 1 0 s,标出的数据单位为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是0 . 2 3 1 m / s,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 . 6 M/S2.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专题]实验题.分析: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其中加速度、质量、合力三者的测量很重要.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72 解答: 解:( 1)①打点计时器应该用交变电流( 图中为直流电源)②小车离定滑轮太近( 离打点计器较远),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打点计时器应距左端较远,这样便干小车运动一段过程,从而能准确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减小误差.( 2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BD (2.01 + 2.61)C W2vc=;­=-----------■ = 0. 2 31m /s.2x0.1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A x = a t2,△x XQC-^AB ° , 2a= ~ ~ =-------- = 0. 6m /s .故答案为:( 1)①打点计时器应该用交变电流( 图中为直流电源)②小车离定滑轮太近( 离打点计器较远),( 2 ) 0. 2 31. 0. 6.点评: 对千实照问题我们要了解实险的装置和工作原理.要注意单位的换算.73 2 8、升降机内悬挂一圆锥摆,摆线长为1 m ,小球质量为。

      5 k g ,当升降机以2 m / s 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摆线恰好与竖直方向成8 = 3 7 "角,试求:( 1 )小球的转速;( 2 )摆 线 的 拉 力 .( g ^ l O m / s2)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力.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把绳子的拉力分解到坐标轴上,水平方向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竖直方向的合力提供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列方程组求解.74 正交分解:沿半径方向Tsin 8 =mr to ?Teos 9 -mg=mar= lsin 93 =2 w n联立解得T=7. 5Nn = £ ^ r/s= 0 . 6 2 r/s2 71答: ( 1 ) 小球的转速为0 .6 2 r/s( 2 ) 摆线的拉力为7. 5N.点评: 此题要正确的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此题难度不大,属千中档题.75 模拟测试三6、重为IO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2 cm .现换用另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 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这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劲度系数分别是( )A. ION. 500N/m B. ION, 1000N/mC. 20N, 500N/m D. 20N, lOOON/m考点胡克定律.专题: 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 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的弹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根据胡克定律F=kx, x为弹簧伸长的长度求出劲度系数k.解答: 解:重为20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F=20N.当重为10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的长度x=2cm=2XiO-2m,弹簧的弹力F=1ON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500N/m.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胡克定律的运用能力. 胡克定律应用时要注意F=kx, x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76 13、( 2010•山东模拟)撑开的带有水滴的伞绕着伞柄在竖直面内旋转,伞面上的水滴随伞做曲线运动. 若有水滴从伞面边缘最高处0飞出,如图所示. 则飞出伞面后的水滴可能( )aA .沿曲oa运动C .沿曲线oc运动B .沿直线ob运动D .沿圆弧od运动考点:曲线运动.专题: 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 雨滴在最高处离开伞边缘,沿切线方向飞出,飞出后根据雨滴的受力判断其运动.解答: 解:雨滴在最高处离开伞边缘,沿切线方向飞出,由干受重力知轨迹向下偏转. 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77 18、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粒子q ( 不计重力),水平向左进入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该粒子将( )A .向下偏转 B .向上偏转C .垂直纸面向里偏转 D .垂直纸面向外偏转考点: 洛仑兹力.分析: 根据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得到粒子的偏转方向.解答: 解:粒干带正电,向左移动,根据左手定则,洛伦兹力向上,故带电粒干向上偏转且做圆周运动;故选:B.点评: 根据左手定则直接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即可,注意与右手定则的区别.78 2 6、质量为2 .0 x i( ] 3kg 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4X 10,. 汽车经过半径为50m 的弯路时,如果车速达到72 km /h ,这辆车会不会发生侧滑?考点: 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 汽车做圆周运动,重力与支持力平衡,侧向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可求出所需向心力与侧向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即可判断解答: 解:汽车转弯的速度为:v = 72 km /h = 2 0m /s汽车转弯时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为:Fn= m ?d= 2 . O X 103X2£2N=1. 6X IO4NR 50而汽车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 = L 4X io4jj,则F n 〉f m ,所以汽车会做离心运动,发生侧滑.答:如果车速达到72 km /h ,这辆车会发生侧滑.点评: 本题关健找出向心力来源,将侧向最大静摩擦力与所需向心力比较,若静摩擦力不足提供向心力,则车会做离心运动. 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9 2 5、在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 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 0.ls.( 1 )根据纸带数据计算= x 0c-x /\ g = 12 . 60cm s Ax 2 = x c0-x g c= 12 . 60cm s Ax g = x DE- xCD= ^ 2 . 60cm .由此可得,小车运动的规律是: 在相 邻 的 相 等 时 间 间 隔 内 的 位 移 噌 量 都 相 等 .( 2 ) D点的瞬时速度V D:3.9 m /s.A B C D B cm'z s p l— 27.60―---------------60.30----------------►<---------------------------- 1 0 5 .8 ---------------------------- ►考点: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分析: 通过知道求出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判断是否相等,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出D点的瞬时速度.解答: 解:( 1) Ax i=X B C-XAB=12. 60cm ,、Ax 2 = x c0-x g c= 12 . 60cm , Ax 3= x 0g -x Q 0= 12 . 60cm ,知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增量都相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 D点的瞬时速度等千CE段的平均速度,V D= 0= Q ° " 6O -2 7.6O )x lCr2 v s= 3.9 m /s.2T 0.2故答案为:( 1) 12 .60cm、12 .60cm、12 . 60cm ;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增量都相等.( 2 ) 3. 9 m /s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健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8、盼望己久的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被 誉 为 “ 梦之队”的我国跳水运动队正积极备战,争取在奥运会上为祖国摘金夺银. 某运动员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 如图所示,她站在跳台上时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1跳至最高点时,重心离台面的高度是1.3m ;当完成翻转动13作 入 水 ( 手刚触及水面)B寸 ,重心离水面也是1m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50kg ,求:( 1)以水面为参考平面,运动员站在跳台上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2 )起跳到入水前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 ( 忽略运动员跳至最高点时的水平速度,不计空气阻力,答案可用根式表示)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的计算.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1)以水面为参考平面,运动员站在跳台上时运动员的重心距离参考平面的高度为11m ,根据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 p= m g h ,求解运动员站在跳台上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2 )起跳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10m ,重力做功根据W = m g h求解,h是重心下降的高度.( 3)对千从最高点到落水的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求解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81 模拟测试四解答: 解:( 1)以水面为参考平面,运动员站在跳台上时,运动员的重心距离参考平面的高度为h i = l 1m ,则此时运动员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 m g h1= 50X 1Q X H J = 55O O J( 2 )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H = 10m ,则重力所做的功为:W = m g H = 50X 1Q X 10J = 5000J .( 3)对千运动员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得,v = J 2 g( 仔 %-%1) = j2 x l0x ( 10+1.3-l) m /s= :2 06m /s答:( 1)以水面为参考平面,运动员站在跳台上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500J ;( 2 )起跳到入水前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为5000J ;( 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为必而/s.点评: 本题以跳水为背景,考查对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援是计算重力做功或重力势能时,应根据重心下降的高度求解.82 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千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 i沿顺时针转过6 L 而保持其大小不变. 其余两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Fi B . 「Fi C. 2Fi D .无法确定考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图析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 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先求出除F i外的两个力的合力,然后将转向后的力F i与除F i外的两个力的合力合成.解答: 解: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故除F i外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干F i , 方向与F i反向,故等效成物体受两个互成1 2 0 -的大小等千F i的力作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大小相等且互成12( T的力合成时,合力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大小等干分力,故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 .故选A.点评: 本题关健在于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同时用到两个大小相等且互成1 2 0 °的力合成时,合力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且大小等干两分力.83 9、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受到恒力的作用B .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C .向心加速度总是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D .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考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分析: 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分析选项即可.解答: 解:A B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故应受到变力变作用;故A错误;B正确;C、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故C正确.D、向心加速度是由合外力提供的,和向心加速度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BC.点评: 本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难度不大,属干基础题.84 20、利用图示装置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下列步骤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 .由千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B .实验时利用测力计测出弹力F ,利用刻度尺测出每根橡皮筋伸长的长度1 ,根据公式W=F1就可以求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C .熠加同样的橡皮筋来重新进行实险时,若每次椽皮筋都拉伸相同的长度,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会成倍的增加D .实验时若作出的“W-v2”图索是一条直线,则可以表明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考点: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险题.分析: 根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睡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做出判断.解答: 解:A s由纸带上点迹均匀的点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干前后两点间的距离除以时间( 每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打点计时器的周期)求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故A正确;B、由千橡皮筋的伸长量随小车的运动而变化,故橡皮筋的弹力也是变化,不能用恒力做功的公式W=FL求解,故B错误;C、该实验中利用相同橡皮筋形变量相同时对小车做功相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这个设计很巧妙地解决了直接去测量力和计算功的困难,故C正确;D、实险时若作出的“W-v2”图索是一条直线,则可以表明橡皮筋微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符合实际的,故选:B.点评: 本题关键之处:明确实验原理,在原理的基础上,理解樵皮筋相同之外,伸长也相同;另外知道数据处理的方法.85 2 4、质量为1kg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2 s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2 s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取g = 10m /s2 )( )A. 2 5W B. 50W C. 75W D. 100W考点: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 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 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物体下降的高度,进而可以计算出物体重力做的功的大小,由P = f可以求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解答: 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2 s内下降的高度为h = , t 2 = g x 10X 2 2 = 2 0m ,重力做的功为W = m g h = 1 X 1Q X 2 0J = 2 00J ,所以重力的平均功率ur 7nn为P = :=詈W = 100W ,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 在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选择,P = f只能计算平均功率的大小,而P = F v可以计算平均功率也可以是瞬时功率,取决于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86 将质量为m的钢球放在夹角为a的两个光滑的木板a、b之间,其中b板竖直放置.( 1 )说明钢球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并在图中画出受力示意图.( 2 )求出球对a, b板的压力大小.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 其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1 )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顺序分析受力情况,再画出受力示意图.( 2 )以小球为研究对森,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小球所受的弹力,再求得球对a, b板的压力大小.解答: 解:( 1 )钢球受到重力、两根对球的支持力. 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2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 g sin a = GF b= F aC 0 S 口G解得:F a= — — ,F b= F acot asin 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球对a板和b板的压力分别为:F a' = F a=旦 和F b' = Fb= G cot a .sin a答:( 1 )钢球受到重力、两板对球的支持力. 画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 2 )球对a板和b板 的 压 力 分 别 为 和G cot a .sin a87 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分别系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绳两端,绳子跨过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顶端的定滑轮上,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把物体B拉到斜面底端,这时物体A离地面的高度为0.8米,如图所示. 若摩擦力均不计,从静止开始放手 让 它 们 运 动 . ( 斜面足够长,g ^ lO m /s2)求:( 1)物体A着地时的速度;( 2 )物体A着地后物体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A、B开始运动到A看地过程中,分析系统的受力及做功情况,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它们的速度.A着地后,B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B能沿斜面滑行的距离最大.解答: 解:( 1)、设A落地时的速度为v,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代入数据得:V = 2 m /s.( 2 )、A落地后,B以v为初速度沿斜面匀减速上升,设沿斜面又上升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得:-f l?g £,sin a=代入数据得:s= 0. 4m .答:( 1)、物体A看地时的速度是2 )n /s.( 2 )、物体A着地后物体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0.41n .点评:A、B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但二者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88 第四部分各区模拟仿真练和平区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4、如图所示,是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A、B ,其相对千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 - 时间图奥,由图象可知()A .从第3s起,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A大千V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物体B迟3s才开始运动C .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 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 在x - 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干速度;由图可以直接读出出发点的位置和时刻;位移等千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干位移与时间之比.89 解答: 解:A、在x - t图象. 中图线的斜率等千速度,从t = 3s起,两图线的斜率均为正值,说明速度均沿正向.A的斜率大,速度大,即有VA>V&故A正确.B、由图知,A从原点出发,而B从距原点正方向上5M处出发,A在B运动3s后开始运动,故B错误.C, 5s末A、B到达同一位置,两者相遇. 在5s内,A通过的位移为10m, B通过的位移为5 m ,故C错误.D、由上知,前5s内A通过的位移大,因为平均速度等千位移与时间之比,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象,较为简单,但要防止将其作为速度时间图象处理.90 15、(2010•山东模拟)撑开的带有水滴的伞绕着伞柄在竖直面内旋转,伞面上的水滴随伞做曲线运动. 若有水滴从伞面边缘最高处。

      飞出,如图所示. 则飞出伞面后的水滴可能( )A . 沿曲 a运动aB . 沿直线ob运动C .沿曲线oc运动D .沿圆弧od运动考点:曲线运动.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雨滴在最高处离开伞边缘,沿切线方向飞出,飞出后根据雨滴的受力判断其运动.解答:解:雨滴在最高处离开伞边缘,沿切线方向飞出,由千受重力知轨迹向下偏转. 故C正确,As 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91 19、(2010•山东模拟)从同一点 水平抛出的三个物体,分别落到同一斜面上的A、Bs C三点,运 动 轨 迹 如 图 所 示 . 三 个 物 体 做 平 抛 运 . .动的初速度分别为摩、VB和UC,运动时间分别为tA、+B和tC・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 ::: ・ : ・ • • ・ ・ •A. V A>V B>VC tA > tB > tCB. V A tB >tCC. V A > v B > v c tA < tB < tcD. v A < v g < v c tA < t0 < tc考点: 平抛运动.专题:| 平抛运动专题.分析: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 再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水平位移和运行的时间比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解答: 解:根据h=;gt2知,hA> hB> h c .则根据x= vt知,A的水平位移最小,时间最长,则水平初速度最小,C的水平位移最大,时间最短,则水平初速度最大,所以vc> V B > V A・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高度确定时间,根据水平位移和时间确定初速度.92 27、(2010•山东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0点. 现将小球偏离平衡位置,使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 ,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试求:(1)小球的速度大小;(2)小球的角速度大小;(3)小球对细线拉力的大小.(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求解;(2)根据公式v= 3L求解角速度;(3)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拉力,最后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球对细线的拉力.93 解答: 解: ( 1 ) 设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 7m g L ( 1-cos a ) = ­ m vz解得:v = j2 g Z ( l-cosa)( 2 ) 根据v = w L联立解得小球的角速度大小3 = 2g£(l;c°sa)( 3 ) 设在最低点细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为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v2T -m g = 加一L解得:T = ( 3-2 cos a ) m 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细线拉力的大小T ' = T = ( 3-2 cos a ) m g答: ( 1 ) 小球的速度大小为J 2 g £( l-cosa);( 2 ) 小球的角速度大小为2gZ(l;cosa);( 3 ) 小球对细线拉力的大小为( 3-2 cosa ) m g .点评: 本题关椎是明确小球的运动规律,然后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力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列式后联立求解.94 南开区12、如图,桌面高为h ,质量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到桌面处时,重力做功为( )A. 0B. m g hC. m g H D. m g ( H +h )考点: 功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分析: 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W = m g Ah即可求解.解答: 解:根据重力做功公式W G = m g A h得;W 0= m g H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力做功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重力做功只与高度差有关,难度不大,属干基础题.95 2 1 、在竖直方向运行的电梯内,一组学生正用强簧秤悬挂一物体进行实验. 物体的质量为i k g , 若电梯以0 . 5 m / s 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则弹簧秤的读数为1 0 . 5 N N ;若电梯以0 . 5 m / s 2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则弹簧秤的读数为1 0 . 5 N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是超重状态,视重大m a ;减速上升和加速下降是失重状态,视重少m a .解答: 解:若电梯以0 . 5 m / s 2 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是超重状态,视重大m a , 故弹簧秤读数为:m g + j n a = 1 0 . 5 N ;若电梯以0 . 5M/S2 的加速度减速下降,还是超重状态,视重大m a , 故弹簧秤读数为:m g + m a = 1 0 . 5 N ;故答案为:1 0 . 5 , 1 0 . 5 .点评: 本题关犍是明确电梯处干超重状态,视重比实际重力大m a , 基础题.96 2 3 、某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 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在该星球上发射卫星,其第一宇宙速度是1 5 .8 k m / s .考点: 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专题: 人造卫星问题.分析: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星近表面速度,根据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解答: 解:设地球质量为孙,半径为R i ;某星球的质量为M 2 , 半径为R 2由万有引力定律得:G—= ? LR2 R可得:v = 彦故地球和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 : 2 ,在地球上发射一颗卫星,其第一宇宙速度为7 .9 k m / s , 所以在该星球上发射卫星,其第一宇宙速度是1 5 .8 k m / s .故答案为:1 5 .8点评: 本题是卫星类型问题,关隧是要建立物理模型,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知识,加上数学变换来求解.97 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光滑斜面上,设小球质量m = l k g ,斜面倾角8 = 3 0 ,,斜面体质量M = 3 k g ,置干粗糙水平面上,考点:专题:分析:解答:g取1 0 N / k g ,求:悬绳对小球拉力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大小.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合成法列式求解.解:选小球为研究对莪,受力分析并合成如图: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N与守 夹角为3 ( T ,T与守 夹角也为3 1故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由几何知识得:T = F =曰 犍 = 粤 ^1答:悬绳对小球拉力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大小均为粤?N .点评: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用正交分解. 2 7、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2 kg 的木块,在大小为2 0N 、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的斜向上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 )若物体运动4秒时撤去拉力,求物体运动的总位移.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1)对木块受力分析,沿水平方向选x 轴、竖直方向选y 轴建立坐标系.分别在x 方向上和y 方向上列方程求解.( 2 )力撤销前木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撤消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分段求出位移,再求和.解答: 解:对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把F 分解到坐标轴上.在x 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F eos a -f = m a在y 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F sin a +N = m g又因为f 二从N联立以上三个方程,解得:F cosa- | i ( 汽 g -F sin a)m代入数据,解得a= 6m /s2.99 ( 2 ) 1 0 撤去拉力F 前,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代入数据得町= 1 x6 x4 2 加= 4 8 第撤去F 时的速度为v = at = 6 X 4 = 2 4 m/ s2 °当撤去拉力后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 从1 = ma?在竖直方向上『 = mg又因 为 伫 = P N'联立以上三式得a ' = ^=p.gm代入数据解得a,= 5 m/ s2,与运动方向相反,木块做匀减速运动,直到物体静止下来.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v 2 = 2 a,X 2v2 9 4 2代入数据解得r = 匚="加= 5 7 . 6 加2 2a ' 2 x53 ° 所 以 总 位 移 为 +X2 = 4 8 + 5 7 . 6 = 1 0 5 . 6 m答: ( 1 )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6 m/ s 2 .( 2 ) 若物体运动4 秒时撒去拉力,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1 0 5 . 6 m.点评: 此题属干根据受力求运动的问题,只需要进行受力分析,列式求解即可,注意正确应用正交分解法.100 2 8、质量为m= 1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孤轨道下滑.B , 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已知圆弧半径R= l. 0 m圆弧对应圆心角8 = 1 0 6 ”,轨道最低点为0 , 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 . 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 . 8 s后经过D点,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U 1 = 0 . 3 3 ( g= 1 0 m/ s 2 , s in3 7 ° = 0 . 6 , co s 3 7 , = 0 . 8 )试求:( 1 )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由( 2 )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 2 = 0 - 3 ,传送带的速度为5 m/ s ,贝1 P A间的距离是多少?( 3 )小物体经过0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4 )斜面上C D间的距离.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1 )由A到B ,物体做平抛,由速度位移关系可得B的竖直速度,由几何关系可知B点速度与竖直方向成与角,可得水平速度(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加速度,又知道P A段的初末速度,可求得P A位移( 3 )由B到0由动能定理,可得。

      点的速度,再由 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可得物体对轨道的压力( 4 )物体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进而判定从上滑到停止的时间,比较与给定的时间的关系,判定0 . 8 s后经过D点,是上去的时间还是上去又下来的时间. 进而由运动学确定C D距离.101 解答: 解:( 1 )对小物块,由A到B有:v2= 2 g hy在 B点 tan-=—2 p j所以 V1 = 3 m/ s( 2 )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度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M 2mg= ma1p 2PA间的距离是£>< =」 _ =1 . 5加2 al1 9 1 9( 3 )对小物块,由B到 有:mgR(l-sin310)= -mv^--mviL其中匕52旌, s = 5 m/sp2在0点 、 N - m g =m 工~R所以N = 4 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N = 4 3 N( 4 )物块沿斜面上滑:mgsi n5 3B + H i mgc os5 3 " = ma2解得:以2 = 1 加/ s?物块沿斜面下滑:mgsi n5 3 ' - p 2m?co s 53'二m@3解得:a^ = 6 .2mfs^由机械能守恒知v c = v 0 = 5 m/ s小物块由C上升到最高点历时”= : = 0 . 5 s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点历时t2 =。

      ・8 s- 0 . 5 s= 0 . 3 s102 故$8 =豹 一 *3匕解得:SC D= O . 9 8m答:(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口= 3M/s( 2 )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N 2 = 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 /s,则P A间的距离为1.5m( 3)小物体经过0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3N( 4 )斜面上CD间的距离0. 9 8m点评: 本题难点和易错点都在第4间,因是上滑问题,故在经过某一点的时间上,我们需要判定是上升的时间,还是上去又下来经过该点的时间. 类似摄竖直上抛问题.103 河西区1 、( 2 0 1 4•顺德区模拟)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 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的( )考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 对重物分析,重物受重力及蝇子的拉力,因细绳是连续的,故绳干上各点的拉力均等干物体的重力,由此可判断手指的受力方向;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则可知杆对结点的弹力方向,即可判出杆对手掌的作用力的方向.解答: 解:重物受绳子的拉力及物体本身的重力而处于平衡,故绳子的拉力等干物体的重力;而绷紧的绳子各处的拉力相等,故绳子对手指有大小为m g的拉力,方向沿绳的方向背离手指的方向;结点A 处受绳子向下的拉力及沿绳向上的拉力,二力的合力应沿杆的方向向里压杆,故杆对手掌有向里的压力;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应明确:绷紧的绳子不论是否弯曲,绳千上各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04 5、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 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m mA .坛的形变 B .头的形变C .物体受到的重力 D .人受到的重力考点: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 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 产生弹力需要的条件: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形变.解答: 解:头顶受到的压力是由千坛子产生形变,对与之接触的头产生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 除了知道强力产生的条件,还要会判断弹力的方向,即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11、与一飞冲天原题不同,共参考105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匀速率通过半径为R的圆弧拱形路面,关千汽车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上升过程中的牵引力不发生变化B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总是等千汽车的重力C .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小不断发生变化,总是小千汽车所受重力D .汽车在上升过程中的牵引力逐渐变小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 汽车匀速通过圆孤拱形路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分析其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解答: 解:对汽车进行分析受力,示意图如图,受到重力G、牵引力F、路面的支持力N和阻力f. 1 F因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得: f浆F=mgsin8+f(。

      ' 、 、v2'mgcos 8 -N=m—mgR,v2贝i ]得,N=mgcos 8 -m_ R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物体对圆强面的压力大小W =N

      点的位置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 i和F 2 .( 2 )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 3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错误和疏漏,指出错在哪里?在 (1)中是 遗漏:还应记下F i和F 2的方向在( 2 )中 是 错误:应让橡皮条伸长到 点.考点: 脸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 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正确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理 解 “ 等效法”在该实胎中的应用,即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实睡中我们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实际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再和实际的合力进行比较.解答: 解: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平行四边形,因此该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①中的疏漏是:还应记下F i和F 2的方向.为了保证两次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我们要把节点 拉到相同的位置,所以②中的错误是:应让橡皮条伸长到0点.故答案为:遗漏:还应记下Fi和F 2的方向;错误:应让橡皮条伸长到 点.点评: 这个实险的原理是: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实际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再和实际的合力进行比较.因此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10 此题与一飞冲天原题不同,参考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泼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千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 下 正 确 的 是DA .事实②一事实①- > 推论③f推论④B .事实②f推论①f推论③f推论④C .事实②f推论①f推论④f推论③D .事实②—推论③一推论①f推论④(3 )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 会 永 远 匀 速 运 动 下 去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方法.专题:实验题;压轴题;推理法.分析: 关千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险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111 解答: 解: ( 1)关干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根据物理学历史事实回答第一空.( 2 )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睑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侧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解,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维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维续减小倾角为0 , 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 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 3)这是实验基础上,再推理得出的结论,实验无法直接瞌证,运动物体不受力将永远匀速运动下去.故答案为:(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 D;( 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点评: 记住历史上关干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并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掌握推理法的思想.2 6、112 %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 B 距地面的高度h = 0 . 8 0 m . 有一滑块从A 点以v () = 6 . 0 m / s 的初速度在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滑 块 与 音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U = 0 . 2 5 . 滑块运动到平台边缘的B 点后水平飞出. 已知A B = 2 . 2 m . 不计空气阻力,g ^ l O m / s2,结果保 ' )留2 位有效数字. 求:易 两 次 为( 1 )滑块从B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 )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 了解研究对短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选取合适的讲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清楚物体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解题.解答: 解: ( 1 )运用动能定理研究A - B 得:解得VB= 5.0 m / s.( 2 )滑块运动到平台边缘的B 点后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X = vg tt =jf代入数据得:X = 2 . 0 m答: ( 1 )滑块从B 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是5 . Q m / s;( 2 )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2 . 0 m .点评: 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求速度、力、功等物理量,特别是可以去求变力功.113 2 8、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 §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干滑道的末端。

      点. 已知在0 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H,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 j络感吟- - - - - - -( 1 )物块滑到 点时的速度大小?( 2 )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设弹簧处干原长时弹性势能为手)?( 3 )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考点:; 动能定理.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1 )物块从A运动到 的过程中,重力做功m g h ,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物块滑到 点时的速度大小.( 2 )物块从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物块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出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 3 )物块A被弹回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功,再由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物块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114 解答: 解: ( 1)物块由A点滑到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加以=; 加段一解得♦=, 2 g A( 2 )物块由最高点滑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 g h -W 弹-pm g d= O -解得W 弹 二 m g h -从m g d又 W 弹 二 E pm ax -0解得E pm ax = m g h - p m g d( 3)物块从最高点滑下到再一次返回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有m g ( h -h ' )-2 pm g d= 0-0解得h ' = h -2 从d答 :( 1)物块滑到0点 时 的 速 度 大 小 为 同(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为m g h -从m g d(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为h -2 M d点评: 本题涉及三个过程,关键要确定出能量如何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此题答案与一飞冲天不同115 河 东2 014年高中学业水平13、关千动能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一定发生变化B1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动能可能不变C .物体的动能不变,速度一定不变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速度可能不变考点L动能;速度.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公式与=, 而S分析物体的动能大小和速度大小的关系,动能是标量,速度是矢量,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都是速度的变化.解答: 解:As B、速度方向的变化也是速度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矢量是时刻改变的,但动能不变,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同一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根 据 公 式 与 = / 朋B ,速度大小一定改变,故速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矢量改变和标量改变的区别,速度改变动能可能不变,动能改变速度一定改变.116 15、此题与原题不完全相同( 多选)关于电场强度,正 确 的 是 ( )A .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检脸电荷的电量成反比B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检险电荷的正负有关C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场线密D .进入电场的正电荷受力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考点: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 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电场强度E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采用比值定义的,E和F以及检验电荷q无关,E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电场方向规Q定为正电荷受力方向.解答: 解:A :电场强度―工是采用比值定义的,E的大小与F以及检膜电荷q无关,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故A错误;QB、D:电场E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故B错误,D正确;C:电场线可以形短的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C正确;故选:CD点评: 在物理中很多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注意采用比值法定义时被定义的物理量与公式中的物理量无关,在学习中可以将这些物理量类比学习.117 oc 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在一重为100N的物体保持静止,AC、BC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 1和6 0 ",求:( 1) AC绳的拉力T i和BC绳的拉力12各为多少?( 2 )如果绳AC能第承受最大拉力为150N ,绳BC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

      0此则物体最大重力不能超过多少?6考点: 其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结点c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拉力作用,作出力图,其中重物对c点拉力等千重物的重力. 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结合各绳拉力的最大值计算重物重力的最大值,要使两轻绳均不断,取以两绳拉力为参考求出重力中的较小值.解答: 解:( 1 )以结点c为研究对短,受到三个拉力作用,整个装置静止,则重物对c点拉力F等千重物的重力,根据平衡条件得:y轴:Fa csin 60° +F bcsin 30° = m g …②由①②两式联立可得ac绳和be绳中的拉力F ac和F bc分别为:119 Fa c= 2 ^ m g = 5 0 j 3NF b c = - m g = 5 0 N( 2 )当A C 能够承受最大拉力为15 0 N 时,G = 10 后N,绳B C 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 0 N 时,G = 2 0 0 N ;为使两绳均不断,取二者中的较小值:G = 10 0 后N答: ( 1) A C 绳的拉力5 0 后 N , B C 绳的拉力5 0 N ( 2 )要使两轻绳均不断,则重物的重量最大为10 0 后N点评: 本题是简单的力平衡问题,关键是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不难.2 8 、如图是赛车兴趣小组进行遥控赛车的轨道示意图.赛车从起点A 出发,沿水平直线加速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再进入半径 产、为R = 0. 3 2 m 的竖直圆轨道运动,然后再从B 点进入水平轨道B D,经D点水平飞出,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已知 □ _ Dh= 1 .2 5 m .为了计算方便,现假设赛车从B 进入轨道后的所有运动过程中,都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 g 取1 0m /s 2 ) A '( 1 )为了使赛车不脱离轨道,赛车在最高点C处的速度至少为多少? ( 答案中保留根号) |( 2 )若赛车的质量为1 .5 k g ,则 在 ( 1 )间的情况下,赛车刚进入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一 | 一 x 一,( 3 )求经D点水平飞出,到落到水平地面上的过程中的水平位移X 的大小?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平抛运动.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120 分析:2( 1)为了使赛车不脱离轨道,赛车做圆周运动,最高点C ,最小速度取满足:m g = m W ;R( 2 )根据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求出B点的速度,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轨道对赛车的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赛车对轨道的压力等千轨道对赛车的支持力;( 3)经D点水平飞出后赛车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即可求解.解答:2解:( 1)最高点C ,最小速度大满足:m g = m 2得 VC=^=Q3. 2m/s( 2 )根据机械能守恒B到C的过程中满足:^ m v B2= 1-m v c2+m g • 2 R2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B-m g = m ^R2解得 F R = m g +m %= 6m g代入数据解得FB=9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赛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9 0N( 3)经D点水平飞出后赛车做平抛运动h = ­at221 9 1 O— m v g = -m v g +m g • 2 RX = v g t代入数据解得x = 2 m答:( 1)为了使赛车不脱离轨道,赛车在最高点C处 的 速度 至少为殊 不/s;( 2 )若赛车的质量为1.5kg ,则 在( 1)问的情况下,赛车刚进入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9 0N ;( 3)经D点水平飞出,到落到水平地面上的过程中的水平位移X为2 m . 9、河北区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试卷122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险( 如图所示)程序如下: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④维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请按程序先后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干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_ DA .事实②f事实①f推论③f推论④B .事实②f推论①f推论③f推论④C .事实②f推论①f推论④一推论③D .事实②f推论③一推论①- > 推论④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本题考查了伽利略“ 理想斜面实验”的思维过程,只要明确了伽利略“ 理想斜面实验”的实验过程即可正确解答.解答: 解:根据实睑事实( 2 )得出实验结果: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即( 3),进一步假设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即 得 出( 1),继续减小角度,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即( 4 ),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123 26、如图,接触面均光滑,球处千静止,球的重力为G = 50 N ,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0 °( 1 )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并合成或分解( 2 )求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3 )求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考点: 其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对球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力图,根据力的分解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解答: 解:( 1 )球受到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F i和挡板的弹力F 2 ,作图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2 )球处干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斜面的支持力F i和档板的弹力F 2与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G 辿则斜面对球的支持力Ft= ——2 b = J I N = 5 7 . 7 N ;COS30 --2( 3 )挡板对球的弹力 F 2 = G t g 3 0 0 = 50 X尬N = 2 8 . 8 N ;3答:( 1 )作图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球受到重力G、斜面的支持力F i和档板的弹力F 2 .( 2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为57 . 7 N .( 3 )竖直档板对球的弹力为2 8 . 8 N .点评: 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结合几何关系找出力与力的关系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124 红桥区2014年15、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送到皮带顶端,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对物体P做正功C .皮带克服摩擦力做功B .物体P克服摩擦力做功D .摩擦力对皮带不做功考点: 功的计算.专题: 功的计算专题.分析: 正确分析相对运动的方向或趋势,从而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也可以利用共点力平衡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摩擦力做功情况.解答: 解:A s物体相对千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受斜向上的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故摩擦力对P做正功,A正确,B错误;C、物体受斜向上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斜向下,而传送向上运动,故摩擦力对传送带做负功,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 摩擦力有时是阻力,有时又是动力. 比如正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我们走路的时候才不会在路面上打滑,我们用手可以握住一些东西,货物可以在传送带上运输125 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带至低处( 物体与皮带相对静止),在此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A .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B .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C .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D .物体对皮带的摩擦力不做功考点: 功的计算;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 功的计算专题.分析: ①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所受力是否做功. 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才说这个力做了功.②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一定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趋势相反.解答:I解: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匀速斜向下运动,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弁二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与传送带垂直向上. 货物相对千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货物还要受到传送带对它的静摩擦力. 该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相对干传送带的运动趋势相反,即沿传送带斜向上.因为物体P向左下方匀速运动,所以支持力不做功. 物体运动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向下,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正功故选:BC点评: 摩擦力有时是阻力,有时又是动力. 比如正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我们走路的时候才不会在路面上打滑,我们用手可以握住一些东西,货物可以在传126 20、在你身边,若有一束电子从上而下运动,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它 将 ( )A . 向东偏转 B . 向西偏转 C . 向北偏转 D .向南偏转考点: 左手定则;地磁场.分析: 根据地磁场方向、电子运动方向,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出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然后答题.解答: 解:在北半球,地磁场水平方向的分量水平向北,电子从上向下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水平向西,则电子将向西偏转;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判断电子的运动,知道地磁场方向、应用左手定则即可正确解题.127 24、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 m , 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 m /s,分别求手对物体做的功W 手、合力对物体做的功W 合和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G ( g 取 10m /s2 )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将物体提起上升有重力做功和拉力做功,合外力做功等干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解答: 解:由动能定理得,合力做功:W 合= ^ n v 2 -0= £x 1 X 2 2 = 2 J ;重力做的功:WG= -m g h = -l X 1Q X 1= -1O J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手所做的功:“ 手= 耳合7 G =2-( -10) = 12 J ;答:手对物体做的功W 手为1 2 J , 合力对物体做的功W 合为2 J ,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除 为10J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健知道合外力做功等干动能的变化,合外力做的功等干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128 27、如图,一位重600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 若A0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 , B0绳水平,贝 口0、B0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 已知sin37* =0. 6> cos37' =0. 8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把人的拉力F沿AO方向和BO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AO绳上受到的拉力等千沿着AO绳方向的分力,BO绳上受到的拉力等千沿着BO绳方向的分力.解答: 解:把人的拉力F沿AO方向和BO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 如图所示:则AO绳上受到的拉力为:% = —= 1000J1 sin37 0. 6BO绳上受到的拉力为:答:A0绳上受到的拉力为1000N, B0绳上受到的拉力为800N.点评: 本题关键是将拉力F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结合几何关系求解两个绳干的拉力.129 西青 9、关千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B .速度方向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 .物体只要受到垂直千初速度方向的恒力作用,就一定做平抛运动D .不论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做变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向心力总等干而出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由指向圆心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速度的方向与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向心力公式F=m式适用干任何圆周运动.解答: 解:A、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由指向圆心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而合外力不一定提供向心力,即合外力不一定指向圆心,只有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故A错误.B、速度方向变化的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往复的直线运动,故B错误.C、平抛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初速度水平的曲线,所以物体在垂直干初速度方向的恒力作用,不一定做平抛运动,故C错误.D、向心力公式F=m巳适用千任何圆周运动,即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做变速圆周运动,受到的向心力总等千m式 适 . 故D正确.TT故选:D.点评: 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干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130 13、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若底面为参考平面,则下落时间为落地时间的一半时,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比为( )A. 1: 3B. 1: 4C. 1: 2D. 1: 1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设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t, 求解出落下一半时间的速度与高度,然后再求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即可求解.解答:解:物体自由落下,设运动总时间为t, 落下一半时间的速度为故落下一半时间的动能为:落下一半时间的重力势能为:E p= m g1 0 9= -m g2t2;O2] = I m g2t2;o则 E k: E p= l: 3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明确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和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式列式求解即可.2 8、131 质量m = 0. 1kg的金属小球从距水平面h = l. 8m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A点时无能量损耗,水平面AB粗糙,与半径为R = 0. 4m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BCD相切于B点,其中圆轨道在竖直平面内,D为轨道的最高点,小球恰能通 h' 今次 /过最高点D, ( g = 10m /s2) .求: 一4 __........... .( 1)小球运动到A点的速度大小;( 2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运动到A点的速度.( 2 )抓住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高点D点的速度,对A到D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库擦阻力所做的功.解答:解 :( 1)小球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为V A,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用=解得:VA=, 2 g 〃 = 12 x 10x 1.8m /s= 6m /s,2( 2 )小球经过D点时的速度为V D,贝 卜解得:VD = Q g . = - J 10><0,4= 2 m /s.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1 9 1 Q则有:- m g 2 R - W j =代入数据解得:W f = O . 8J答:( 1)小球运动到A点的速度大小为6m /s;( 2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0. 8J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的综合运用,难度不大,关键合理地选择研究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进行求解.132 塘沽2014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 - t图费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x - t图建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解答: 解:A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B图表示静止;C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D图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是速度一时间图象和位移一时间图象的应用,能根据图象读取信息,要明确斜率的含义,属干基础题.133 10、( 2 013•南京模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8角的拉力F的作用,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 若将此力大小改为2 F、方向不变,物体仍能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加 速 度 为 球 . 则 ( )A. az = 2 a B. a < az < 2 a C. a' = a D. a' > 2 a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正交分解分别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进行比较.解答:解 :当拉力为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也 里 .m当拉力为2 F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2- cose:? /故A正确,B、C、D错误.m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运用,由千地面光滑,所以运算时比较简单,若水平面不光滑,加速度不再是两倍的关系.2 5、13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O A B C(1)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方1 k g .打点纸带如下图所示. 打点时间间隔为0 .0 2 s ,则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 • : : J为O59m/s ,为 锤 的 动 能 为O.17J .从开始下落到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0. 17J .因 此 可以 得:;‘ 「 °出 的 结 论 是 .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 锤 动 能 的 增 加 等 于重锤重力势能的 减少量( 保留两位小数)(2)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 ,量出下落与地距离h .则以权2为纵轴. 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斜率大小等于g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实验题.分析:(1)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求出动能. 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干重力做功的数值.(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求出; 丫2与h函数关系,即可明确图短的性质.解答: 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n=-^^=0.59m /s,2T重锤的动能EKB=]mvB2=0・ 174J从开始下落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AEp=mgh=l X9. 8X0. 0 1 7 6 X 0 .173J.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v2=m g h ,即1v2= h ,因此gy2为纵轴. 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 ,由此存在误差因此真实的斜率应该小于g.故答案为:(1) 0. 59m/ss 0. 17J, 0. 17J、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捶动能的增加等于重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135 ( 2 )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斜率大小等千g.点评: 运用运动学公式和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解决问题是该实验的常规问题,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时注意从物理角度找出两个物理变量的关系表达式.136 在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 z.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2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 0m m、12 .0m m、14.0m m、16.0m m、18. 0m m ,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 /s,小车的加速度为 5 m /s 2 .小车 瓶带I ] | 打点计时器沙 扁u 图1• • •• • ・A B CD £ F图2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 实验题.分析: 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三者关系,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3 0.016+0.018 ° c” ,VP=---= —— c c “—— = 0. 85m /s$DF 2X0.02小车的加速度为△x 0.012 -0.01t2 - 0.022m/sz= 5m /sz故答案为:0. 85、5.点评: 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 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数据处理时注意单位的换算.137 2012年天津市高中会考18、小球从0. 8m的高处开始自由下落,某同学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小球运动的录像,已知相机每秒拍摄15帧,现将录像中每帧的照片打印出来,他大约可以得到小球在空中运动的照片的帧数是(g^lO m /s2)( )A. 2帧 B. 6帧 C. 1Q帧 D. 15帧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 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课桌的高度约为0 .8 m ,求出小球运动的时间即可求解.解答: 解: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根据h二gg户得:0.4又因为每秒15帧照片,所以0.4s将 拍 到 浮 = 工 =6帧15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难度不大,属千基础题.138 24、如图所示,重量为G的小球被轻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干静止状态时,细绳与竖直方向成8角,则F= Gtan 8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运用合成法进行求解,得到F的表达式.解答: 解:以小球为册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拉力F和绳子的拉力T.T『\飞x於g根据力的合成法可知:F=Gtan8故答案为:Gtan 8.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屣能蟾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方法求解即可,也可运用正交分解.139 2 8、如图甲所示,长为L的轻细绳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

      点,另一端拴看一个质量为m的 小 球 ( 可 F视为质点). 现把小球拉至A点,使绳水平伸直,由静止释放小球,绳在竖直面内转过9 0 ,后,球 苏 上 - - - - - -C ?经过最低点B,再转过8角后,绳碰到固定在C点的光滑长钉( 钉子的直径及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 ).( 1 )求小球经过B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大小;( 2 )当8 = 6 0" 时 ,绳碰钉后,小球恰能沿圆轨道通过C点的正上方,求C点到 点的距离;( 3 )在保持钉子和0点的距离恒为d的情况下,改变钉子的位置,但该位置不能在0、B连线的右/I , ,•::• B6o1------------------------------------►COS 0甲乙侧,且小球均能沿圆轨道通过钉子的正上方,在图乙中画出小球经过钉子正上方时对绳子拉力大小F与c o s 8的关系图线( 只画线并标出关键点的坐标值,不要求写过程).考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1 ,由静止释放小球,细绳的拉力不做功,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列式可求得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在最低点,由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细绳的拉力大小.2、小球恰能沿圆轨道通过C点的正上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临界速度,对小球从由静止开始释放到与小钉等高处过程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求解.3、根据机械能守恒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找出绳子拉力大小F与c o s H的关系进行画图.140 解答: 解:( 1)设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m g L.= -1m v 2 ^①设在B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 ,对小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T -m g = _ _B~7T由①②式得T = 3m g ,③( 2 )设以钉为圆心的圆周运动最高点为D ,圆周半径为r ,如图所示B设在最高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U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p2m g = m D ④~T从A点到D点小球的机械能守恒,设B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则1 2 公m g L = m g ( r+rcos 9 +L -L cos B ) +—⑤d= L -r ⑥由④⑤⑥代入得:d= — ,4141 2013年天津会考6、下列单位中属千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有( )A .秒 B .牛顿 C .瓦特 D .焦耳考点: 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 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 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解答: 解:牛顿、瓦特、焦耳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秒是基本单位.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这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谁,它们在国际单位制分别是他,这都是需要学生自己记住的.142 25、( 1)物体的加速度( a)同时跟合外力( F )和 质 量( m )两个因素有关. 历究这三个物理邕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 制 变 量 法 .( 2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沙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小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①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 的 是 平 衡 摩 瘵 力 ;②使沙桶的质量远小干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干砂 和 砂 桶 的 重 力 .图1图2(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2 TA .利用公式a = ,计算;B .根据a=务利用逐差法计算.两种方案中,你 认 为 选 择 方 案B比较合理.( 4 )该同学在“ 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时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将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出a-F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线求出小车的质量 等 千0.50 kg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143 分析:当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系时,则可控制某些量不变,去研究另两个量的关系;再去改变让其它量不变,则再去研究剩余的两个量关系,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一要排除摩擦力的影响,二要砂桶的重力接近小车所受的合力.由干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总是相等. 所以可借助千a=W,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大小.a - F图象的斜率等干物体的质量的倒数.解答: 解:( 1 )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先保持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 2 )①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得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干摩擦力,目的是平衡摩擦力.②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则小车的合力F = M a ="皑,当砂桶和桶的总质量远小干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的拉力等干砂和砂桶的重M+fn 祖+M力.( 3 )由于低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总是相等. 所以可借助干a=W,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大小. 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a方T1案必须要从初速度为零开始研究. 故选:B .⑷ 根 据F = m a可得。

      = 上 歹 ,即a - F图象的斜率等干物体的质量倒数.根据图象其斜率为:kJD 1=2,所以质量为:加=?=; = 0 . 5 0无g故答案为:( 1 )控制变量法;( 2 )①平衡摩擦力;②砂和砂桶的重力;( 3 )B ; ( 4 ) 0 . 5 0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脸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本实验中,知道两个认为:1、认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等干绳子的拉力,2、认为沙和沙桶的总重力等干小车所受的合力.144 某同学用如图1 所示的装置做“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睑. 小车及车中祛码的质量用M 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 1 )实 验 中 只 有 m 远小于M 时, 才能近似地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干钩码所受的重力.( 2 )在实验中把木板的一侧垫高,以补借小车受到的阻力,结果他做出的a - F 图莪如图2 . 则乙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补偿小车受到阻力时,木板的倾至度 偏小 ( 选 填 “ 偏大”或 者 “ 偏小”);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到,甲、乙两车及祛码质量M 甲 < M / , ( 选 填 “ = ”、或者).( 3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m 不变,改变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a , 采用图象法处理图氨,为了比较容易直观地识别加速度a 与M 的关系,应该作a 与二工的图莪.&1 医2考点: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 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 1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魄时,在钩码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干砂桶重力.( 2 )实政时要平衡摩擦力,不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小车受到的合力小干线的拉力,a - F 图抵不过原点,在F 轴上有截距;平衡摩擦力位如果木板垫得过高,过平衡摩擦力,在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干线的拉力,a - F 图象不过原点,在a 轴上有截距. a - F 图象斜率的倒数是小车质量,图 反斜率越大,小车质量越小.( 3 )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应用图象法处理实脸数据时,为了直观,应作出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倒数图第146 解答: 解:(1 )在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的情况下,才能近似地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干钩码所受的重力.( 2 )由图象乙可知,a-F图象不过原点,在F轴上有截距,这说明小车受到的合力小干细线的拉力,这是由千平衡摩擦力时木板被垫起的高度太小,木板倾角偏小,平衡摩擦力不足引起的. 由图象可知,图象乙的斜率小于甲的斜率,则甲车的质量小于乙车的质量,即M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