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述评.docx
9页欧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述评 摘要:出于对大学排名作用的肯定和对现有排名的不满,欧盟发布并资助了由“高等教育和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承担的“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项目高等教育和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提出了12条设计原则,构建了一个概念框架,并分四个阶段设计出指标体系与现有排名相比,该排名的总体思想更为完美地体现了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但该排名也面临着院校参与意愿的考验等问题关键词:欧盟大学排名,高校评估,“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成果之一2008年12月,欧盟发布了“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U-Multirank)研究项目,并进行公开招标,结果由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荷兰特温特大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等7个专业机构组成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Consortium for Higher Edu cation and Research Performance Assessment,CHERPA)中标该项目于2009年6月正式启动,于2011年6月结束。
从U-Multirank的设计过程来看,该排名系统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代表了大学排名的最新发展趋势一、“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缘起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网站的资料,世界各国目前共有国内大学排名53个,国际大学排名6个,[1]数量可谓不少那么,欧盟为何又要研制新的大学排名呢?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需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私有化,社会各界了解高等教育系统的需求日趋高涨但由于在客观上,高等教育系统本身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在主观上,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出于象牙塔的传统,刻意与社会保持距离;在主体上,高等教育的许多利益相关者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直接了解高等教育系统[2]因此,通过设计特定的工具,使高等教育系统更为透明,满足利益相关者了解信息的需求,就显得非常必要第二,大学排名有存在的必要在使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工具中,分类适合于表达大学在水平层面上的多样化(horizontal diversity),但不能反映大学在垂直层面的特征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能保证大学达到合格标准,但无法揭示大学质量“优秀”与否排名则通过量化的指标表达大学在绩效上的垂直多样化(vertical diversity),从而弥补了分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
总之,在高等教育透明化的工具中,大学排名自有其不可替代性第三,现有全球大学排名维度单一,存在严重缺陷从排名实践来看,现有排名基本上都是从大学职能及其履行过程的角度设计的在全球性大学排名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学职能往往被进一步窄化为研究职能,造成大学排名事实上只是对大学研究产出的评价这意味着只有那些拥有丰硕研究产出的研究型大学才能通过在排名中取得较好名次而获得全球性地位这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用一套关于研究产出的指标去评价所有大学,没有考虑到不同大学具有不同的使命和目标,从而导致所有大学均效仿排名顶端的研究型大学,削弱了大学系统的多样化;[3]二是排名指标局限于研究产出指标,会导致大学的本科生教学、社会服务等职能受到忽视[4]第四,现有排名与使用者无关所谓与使用者无关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指排名没有体现排名的许多实际使用者的需要在现实中,大学排名有自己的预期使用者但金恩等人(King et al.,2008)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学排名本是基于特定群体的需要而研制,可排名一旦产生,其预期的目标群体就会被忘却,大学排名就被认为可以应用于排名的所有阅读群体[5]这种现象意味着,大学排名虽然与排名的预期目标群体相关,但却与排名的许多实际使用者无关。
由于排名是基于其目标群体而制作的,因此,这一现象可能导致大学排名损害非预期使用者的利益其二,它是指排名实际上也没有反映其预期目标群体的诉求例如,尽管许多排名都声称其目的是为考生择校服务,然而,这些排名既没有调查学生择校的依据,也没有考察学生的信息需求因此,这些排名其实与考生的需要并没有多少相关性排名者宣称排名的目的是服务学生,仅仅是一种“姿态”,是出于“政治正确”的目的[6]一句话,现有排名与其使用者无关,即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无关综上所述,一方面,大学排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现有全球大学排名维度单一,且与使用者无关,不能满足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发展适合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使用的多维排名系统就实属必要二、“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一)设计原则根据对现有大学排名的批判性分析和柏林原则的基本精神,“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提出了大学排名的12条设计原则其中,前7条原则包括:(1)应基于概念模型定义选择指标这个概念模型应符合三个要求,即:能揭示排名指标选择的过程;具有综合性;适用于机构和领域两个层面排名2)与使用者相关的原则在选择维度和指标的过程中,不同使用者的视角均应被考虑进来。
3)与使用者相关意味着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对排名的维度和指标赋予不同的价值这样,排名就必须允许一种多维的途径4)大学排名应该包括领域排名和机构排名,因为有些使用者认为领域排名与自身相关,有些则倾向于机构排名5)排名应主要聚焦于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的已经实现的大学质量,应集中于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或项目)的绩效上,而不仅仅是影响绩效的因素上6)可比性原则排名应该针对具有可比性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因此,在排名之前,应根据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特征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分组7)国际性排名将会应用于多个教育系统,必须考虑这些系统的语言、文化、经济和历史环境国际性排名应该避免潜在的偏见,并且有清晰的目标[7]这7项原则是从宏观上对排名进行指导的原则,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对大学排名的基本观点和设计大学排名的指导思想从内容来看,这7项原则可以归纳为两项,其中前5项原则都是从价值主体,即排名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其根本的主张是,大学排名应考虑到排名使用者的需求多维”的概念模型、多层面的排名(机构和领域两个层面)和多样化的途径等要求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后两项原则是从价值客体,即大学的角度提出的,其基本主张是排名应注意大学的可比性。
不论是对大学分类的强调,还是对大学所处环境的重视,都表明了这一点后5项原则涉及的是指标的选择问题根据这5项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必须满足下述要求:(1)必须至少能够以等级的方式进行测量;(2)不会带来未能预期到的和不正当的问题,不会被利益相关团体人为操纵;(3)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可比较性;(4)数据具有可获得性;(5)数据的收集具有可行性,对那些不会给高等教育机构收集数据带来大量额外工作的指标应优先考虑[8](二)概念框架根据“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条设计原则,“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将大学职能、取向、职能的履行过程和用户的需要四种视角结合起来,构建了排名的概念框架(见下表)其中,大学职能被划分为教学、科研和知识传播(knowledge transfer)三种,大学取向包括国际化和地区化两类,大学职能的履行则包含赋能(enabling)和绩效(performance)两大阶段,并进而细化为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output)和影响(impact)四小阶段[9]除了上述四个视角之外,这个概念框架事实上还有第五个视角,即环境环境视角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保证排名对象的同质性。
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概念框架表[10](三)指标体系的设计“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以概念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已有大学排名和现有数据库的研究,提出初拟指标第二阶段,通过利益相关者咨询和专家组咨询,从效度、信度、可获得性以及初拟指标与用户的相关性等方面对初拟指标加以考察,并进行指标的筛选其中,利益相关者咨询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利益相关者研讨会(stakeholder work shop)研讨会的目的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各初拟指标与利益相关者自身的相关性的观点二是针对部分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stakeholder survey)借助利益相关者咨询和专家组咨询,经过“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的分析,初拟指标被分为在上述四项标准上表现良好的指标(A类指标)、表现欠佳的指标(B类指标)以及得分较低,将被淘汰的指标(C类指标)[11]第三阶段,“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根据上一阶段指标筛选的结果,设计了面向机构、院系和学生三类对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6月到9月间邀请了10所大学及其中的部分学生参加了问卷的前测(pre-test),并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了指标体系。
[12]第四阶段,进行试测(pilot phase),并最终确定排名的指标体系在这一阶段开始之前,“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根据大学的类型分布、地区分布、国家分布,拟邀请150所大学参与试验,向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216所大学发出了邀请截止试测阶段开始的2010年11月,已经有122所大学确认参与了这项试验[13]试测结束后,最终的排名指标体系将出炉四)排名的呈现大学排名一般只有一套指标体系,但“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不是这样,该排名将在把使用者区分为学生、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群体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指标菜单”,如“学生菜单”、“政策制定者菜单”等每种菜单中的指标构成,排名者将在咨询使用者的基础上确定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相应的指标菜单中选择相应指标,构建自己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排名排名者不发布任何形式的大学排行榜[14]三、对“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评论作为一个新的排名系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不论是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超越了现有的大学排名首先,就设计的总体思想而言,“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更完美地体现了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大学评价,它试图揭示的是,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价值主体的需要。
这意味着,大学排名必须同时考虑到大学的特点和价值主体的需要现有排名对此虽然也有所考虑,但并不彻底例如,在价值客体方面,现有排名一般只涉及大学的职能,而忽略了大学的使命等内容;在价值主体方面,现有排名最多只照顾到排名的预期使用者,而忽视了排名的潜在使用者与现有排名相比,“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思想更贴近大学排名的本然要求在价值客体方面,该排名提出“多维度”思想,不仅将大学职能及其履行过程纳入到排名设计中,而且还将大学使命考虑进来,从而较为全面地注意到大学的特点;在价值主体方面,“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考虑到了排名的所有可能使用者,即高等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预期使用者,从而顾及到更大范围价值主体的需要第二,“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指标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1)首次提出指标应该不能被利益相关者群体采取技术性手段人为操纵从现实来看,大学排名的许多指标都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例如,艾伦伯格(Ehrenberg,2005)的研究发现,为了提高学校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中的名次,美国的一些大学就采取了鼓励大量没有多少机会进入本校的申请者申请以及提前录取等技术性手段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性。
[15]显然,将指标是否可人为操纵作为指标设计的一个考量因素,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2)对效度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对于大学排名而言,效度——即准确性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只有当排名的指标体系准确反映了评价对象,大学排名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但现有排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