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古代文学笔记第一册郭预衡.doc
19页古代文学第一编 先秦文学(春秋战国时期)轨迹:1.口头文学:原始歌谣、神话故事2.诗歌:《诗经》《楚辞》 3.散文:《尚书》《论语》、历史散文《国语》《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一、 先秦文学的传统特性文史哲界线不明、后世文学风格之源(一) 发愤著书的传统1.《史记 报任安书》对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概括:“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司马迁也继承这个传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2.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身与时舛,志共道申3. 唐宋韩愈:“不平则鸣”4. 柳宗元:“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柳贬官之后,才著文5. 欧阳修:“穷者而后工”二) 忧国忧民的传统1. 先秦诸子的政治主张1)孟子:“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胞物与”的思想2)墨子:“非乐”“节用”“节葬”2. 屈原:“存君兴国”的“忧国忧民”传统形成3. 唐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偏偏无空文,惟歌生民病”。
4. 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 放言无惮的传统1. 《诗经》《离骚》:“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评《离骚》)2. 诸子之文孟子斥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诸侯为“窃国之盗”战国邦无定君,士无定主,百家争鸣,诸子立说,无所忌讳3. 王纲解纽(改朝换代)之际:汉魏之际、魏晋之际4. 唐宋四) 深于取象(比兴)的传统善用比方、多用寓言、构思奇妙、意象生动1. 《诗经》《楚辞》的“比兴”;2. 《庄子》《列子》的“寓言”;3. 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苏轼二、 《诗经》成书、体制第一部诗歌总集、别名《诗》《诗三百》,305篇(6篇笙诗,共311)(一) 集体创作:1.王公贵族;2.采自民间歌谣;3.王官、乐师加工修订二) 时间:西周(周颂)—春秋中(鲁颂)(三) 体制:按音乐特点编排《风》《雅》《颂》1. (160)十五国风:风教传统、民俗歌谣,各国的音乐曲调不同2. (105)雅(正声,雅言,标准音):宫廷正乐3. (40)颂:朝廷、宗庙祭祀音乐(在当时最受尊崇):周、鲁、商颂,多反映历史事件四) 汉代传经:鲁(申培公)、齐(袁固生)、韩(韩婴)、毛(毛亨、毛苌)鲁齐韩—今文经—失传;毛—古文经(五) 作用(实用价值):兴(感染)观(结识)群(教育)怨(讽刺)三、 《诗经》内容(一) 史诗周族历史,出自大雅。
《生民》:后稷的诞生《公刘》:公刘迁豳《绵》《皇矣》《大明》(二) 颂歌与怨刺诗颂歌:歌功颂德、颂战功王威 《呦呦鹿鸣》怨刺:变雅针砭时弊、斥责昏君《十月之交》《节南山》;变风:讽刺统治阶级、揭露丑行、抒发怨愤《硕鼠》《伐檀》(三) 婚恋诗恋爱诗《关雎》《静女》;弃妇诗《氓》(四) 农事诗:(五) 征役诗 《无衣》《君子于役》《何草不黄》四、 艺术特点及影响奠基之作,《国风》及《小雅》的艺术特色更加鲜明(一) 直抒胸臆的特色真实地反映社会,直率地抒发情志自然朴实具有真朴之美,以及现实主义精神1. 揭露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有不得其所者,相与歌咏,各言其伤反映现实政治,揭露贵族荒淫生活等例:2. 真率抒发思想感情直抒胸臆、不矫揉造作,扭捏作态1)“人穷则反本”的情感宣泄:a《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黄鸟》:彼苍天者,歼我良人2)男女之情《关雎》《静女》等大胆直露,真诚率直影响:汉代乐府、古诗十九首、唐新乐府、独抒性灵等(二)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南宋朱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这以彼物比此物也南宋李仲蒙:叙物以言情,为赋;索物以托情,比;触物以起情,兴也。
1. 赋诗最基本最常用 的表现手法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先赋后比兴、或者比兴后在用赋2. 比《硕人》、《鹤鸣》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呈现精彩纷呈的物象3. 兴《关雎》、《桃夭》、《蒹葭》A只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B有点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烘托气氛、比附中心主旨比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往往合称赋比兴三者交相为用,互为补充三) 语言的声律美1.诗三百篇都是入乐之作,语言中多重言、双声、叠韵,铿锵、婉转的特点2.虚词运用有助于增强诗歌 的抒情效果和感染力,不仅是音韵和谐婉转,并且恰如其分表达语气情态3.四言句式回环往复、重章叠唱的特点4.正声、雅乐语言优雅、用韵考究五、文学史地位及影响结合艺术特点)1.抒情诗传统 《诗经》多抒情言志之作(叙事也为抒情服务)此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传统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重要形式2. “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思想内容)“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a屈原的发愤著书、汉乐府的诗缘事而发、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B后代以“风雅”进行文学革新:唐代陈子昂、李杜都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政治生活、人民疾苦的关注都是对此精神的继承。
3. 比兴手法(艺术表现手法)A屈原 楚辞 极大地发扬了比兴寄托手法,后代诗歌常运用形象思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后世华为“兴寄”传统形成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特点《尚书》:记言最早历史文献(政府文献)神权政治观念古散文最早形态《春秋》:记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鲁国,孔子修订《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六、 《左传》的叙事特点《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体先秦散文之最,标准叙事散文成熟民本思想叙事成就:a相比于《春秋》增长了大量历史事实、传说、历史人物b把简短叙事叙事发展为完整叙事C发展春秋笔法,不再以个别字寓褒贬,而是通过事件体现道德评价D发明叙事中、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例:《城濮之战》1. 叙事中倒叙、预叙与插叙的运用2. 长于描写战争反映了左传重要的叙事特点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不局限于描写战争过程,注重揭示战争背景、因素、过程及后果 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神秘化的特点以道德因素作为事情成败的解释;事件中常有凶吉预兆3. 叙事的戏剧性色彩故事性,虚拟性,神秘性4. 人物描写人物个性鲜明,且人物性格的形成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其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人物言行分散于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
言中见事,事中有人”例 晋文公重耳、夫差勾践等5. 工于记言特别是其中的“外交辞令”七. 《国语》的文学成就最早国别史,各国史料汇编记言为主儒家思想倾向(重民、尚礼、崇德)人神并重、先民后神例:《晋语》之重耳1. 现实主义色彩明显揭露春秋统治者的凶残、穷凶极恶,揭示百姓悲惨处境,展现鲜明的历史画卷2. 部分人物形象鲜明部分篇幅集中对某一人物的刻画3. 虚构的文学色彩4. 语言平时自然,明白流畅与尚书的佶屈聱牙、春秋的凝炼含蓄不同八、 《战国策》的语言艺术纵横家言(谋士的策论、游说之词、政治主张等)战国末、秦汉之际西汉刘向编订纵横家思想倾向(崇尚计谋策略的政治思想、举贤任能的用人主张、争名逐利的结识哲学)1. 语言艺术总体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2. 具体之形象生动策士为达成游说目的,善于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重要手法为:巧用比方、寓言和博引史事3. 敷张扬厉气势充沛,词风逼人,感情充沛4. 明快通俗为达游说目的,语言接近口语例:九、 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 为史传文学的祖述其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及散文小说的滋养尤为明显《史记》《左传》等的编排体例是在先秦历史散文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他们更是吸取了对事件、人物的叙述写作技巧。
2. 为后世散文的楷模以《左传》为代表的历史散文,受到后世的推崇,左传的文学风格,国语、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对后世也有相称的影响力3. 奠定小说的叙事传统A先秦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的褒贬分明的倾向,对古代小说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B奠定古代小说的叙事结构:以事件顺序安排情节,重视事件的起承转合等C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初具规模个性化语言、细节描写性格、少外貌心理描写D古代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受先秦散文的启示与我国叙事文学作品最初产生与历史著作中有关十、 《论语》的语录体特点论:伦次编纂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语战国初期编纂语录体是《论语》的基本文体特点,记录只言片语或者对话段落,短小简约,没有形成单篇、形式完整的篇章全文全用口语,通俗浅显;孔子重文采,语言意蕴深远,自然古朴《论语》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已经深刻平实、含蕴隽永的语言弟子形象:耿直莽撞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十一、 《孟子》论辩技巧及文风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荡的文风孟子人生诉求:蔑视统治者,鄙视权贵,希望可以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孟子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大胆泼辣。
论辩技巧:1. 文学散文式的论辩文风先秦诸子散文皆具有论辩性质,其中从《墨子》开始走向论辩散文 成熟,但墨子重质轻文,虽然逻辑严谨,但语言朴质,没有文采孟子的文章语言生动,艺术表现力、感染力更强2. 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技巧a使用类比推理,欲擒故众,反复诘难,巧妙设问,引人入瓮B长于比方在论辩中常用简短浅显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用品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有些虽然略有牵强,但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c生动的寓言故事,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戏剧性 文风:1.其实浩荡,是总体风格源于孟子的人格修养的力量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按照人的心性对仁义道德的自我修养,具有此浩然之气,则至大至刚,无往而不利,乞丐非凡,无私无畏,写文用语自然情感激越,词风犀利,气势磅礴2.孟子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增长文章气势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显,精炼准确,继承了论语、左传等的语言风格,言简义丰十二、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文学价值先秦最高内、外、杂庄子的体道人生,是一种艺术人生,其精神世界具有诗意的文学表现一)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1.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虚拟的寄寓于别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借用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别人接受,托己及人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文章以寓言为主,使其结构看似变化无穷,难以捉摸《逍遥游》先用寓言烘托、陪衬,最后点出主题文章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的判断,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二) “意出尘外、怪生弊端”的想象和虚构通过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面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庄子的哲学思想抽象、博大、玄妙,形而上的理论很难用一般的逻辑思绪阐述清楚,因此庄子化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虚构形象世界来暗示、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