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简介资料大全.docx
4页国语简介资料大全 国语简介资料大全 《国语》,乂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 代有的学者从内容推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大事大都不相连属,II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 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确定的文学价值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大事,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转变的过程 《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实行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始终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 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重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 《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夭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
《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大事《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国语》依据确定挨次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 例上最大的特点 《国语》的作者,口古存在争议,迄今未有定论最早提出《国语》作者为左丘明的 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后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也记载:“《国语》二十一篇,左丘明著依据他们的说法,左丘明为孔子《春秋》作传后,不幸失明,但他:“雅思未尽……稽其逸文,纂其别说……”依据作传所剩下的材料,乂编辑了一本书,即《国语》班固、李昂等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但是在晋朝以后,很多学者都怀疑这类说法晋代思想家傅玄最先提出反对看法,他在《左传•哀十三年:正义》引中言:“《国语》非左丘明所作凡有共说一事而二文不同,必《国语》虚而《左传》实,其言相反,不行强合也宋人刘世安、吕大完、朱熹, 直至清人尤侗、皮锡瑞等也都对左丘明著《国语》存有疑问 宋代以來,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左传》为西汉刘歆的伪作 到了现代,学界仍旧争辩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
普遍看法是,国语是战国初期一些生疏各国历史的人,依据当时周朝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他们认为:《国语》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一地它主要來 源『•春秋时期各国史官的记述,后來经过生疏历史掌故的人加工润色,大约在战国初年或稍后编纂成 国语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徳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而且格外突出忠君思想 国语的政治观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重视人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国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训练、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对争辩先秦时期的历史格外重要 从史学和文学成就看,《国语》不如《左传》但《国语》也有较为明显的艺术特色, 这就是:一、长于记言,二、有虚构故事情节虽然在语言上较为质朴,但从文学的进展角度來看,应当说比《左传》前进了一步例如,《晋语》所记輛姬深夜向晋献公哭诉进谗的事,早在秦汉之际就彼人怀疑《孔丛子•答问》记陈涉读《国语》至此处,向博士问道:“人之夫妇,夜处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虽黔首犹然,况国君乎?余以是知其不信,乃好事者为之词虽然博士曲为《国语》回护,硕说宫廷之中有女性的内史旁听记录,这是不能劝说人的。
唐人柳宗元曾写《非〈国语〉》一文,他说:“尝读《国语》,病其文胜而言庞,好诡以反伦并说《国语》“务富文采,不顾事实,而益之以诬怪,张之以阔诞”其实,柳宗元列举的非难之词,从文学的角度看,正是对《国语》应当确定、赞美之处我们看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取得临时和平之后,如何忍辱负重,蓄积力气, 预备复国,作品写得何等生动传神: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乂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郵,西至于姑蔑,广运白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蹩守之生文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饨;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其达士,絮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來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儒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歆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乂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 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这种“十年生聚”的情景描写得何等生动-深刻重民如此, 焉有不胜之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开心.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