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安全检查表》word版.doc
10页菏泽德泰化工设备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规范、条例等检查结果备注1塔1.1应根据介质性质、通量大小、允许压力降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塔内件,并尽可能采用经工业装置验证过的高通量、高效、节能的塔内件SH/T 3121-20001.2根据通量选择塔内件时,可通过比较流动参数来选择板式塔或是填料塔SH/T 3121-20001.3对具有不结垢、不结焦和不含固体粉末的介质,在压力降是关键因素时,可选用填料塔、网孔板塔或高开孔率筛板塔;在压力降不是关键因素时,而负荷弹性范围要求大于3:1时,宜选用浮阀塔,弹性负荷要求小于3:1时,可选用浮阀塔、舌型塔或筛板塔SH/T 3121-20001.4对具有中等程度结垢或结焦的介质,在压力降是关键因素时,宜选用无堰大孔径筛板塔;在压力降不是关键因素时,宜选用大孔径筛板塔、固舌板塔、泡帽塔或V-Grid板塔SH/T 3121-20001.5对具有严重结垢、严重结焦或含有固体粉末的介质,宜选用挡板塔SH/T 3121-20001.6在绝对压力小于13.3kPa下操作的塔,宜选用填料或格栅,也可选用网孔、浮舌等塔板当填料段上、下部气液负荷相差较大时,宜选用组合填料。
SH/T 3121-20001.7塔内径小于0.8m时,宜选用填料塔SH/T 3121-20001.8根据工艺需要或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塔内结构可由几种不同型式的塔板或填料组成,但类型不宜过多SH/T 3121-20001.9对设有中段回流的油品分馏塔,在确保分离精度的前提下,应多从中、下部取出热量,以获得较高品位的热源SH/T 3121-20001.10降液管内液体停留时间不宜小于5s,液体在降液管内的流速不宜大于0.1m/s,液体在降液管底隙处的流速不宜大于0.3m/sSH/T 3121-20002换热器2.1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工艺条件和介质性质按下列原则确定:1、一般宜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当操作压力较高或管壳程介质相混合会导致产品变质或影响安全操作时,宜选用U型管换热器;3、当壳程介质为洁净流体时,且冷流进口和热流进口之间介质的温差小于110℃时,宜选用固定管板换热器当冷流进口和热流进口之间介质的温差大于110℃时,如选用固定管板换热器,应根据结构计算要求考虑是否设置膨胀节4、当洁净介质的流率较小、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均较低时,宜选用板式换热器;5、当介质流率较小、传热面积较小且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较高或介质含有固体颗粒时,宜选用套管式换热器。
SH/T 3121-20002.2一般情况下重沸器宜选用热虹吸式当重沸器内介质汽化率要求大于30%时,应选用循环式重沸器或罐式重沸器当介质为高粘度、易结垢的流体或该循环系统的阻力较大时,应选用强制循环式重沸器SH/T 3121-20002.3一般情况下,冷凝冷却器宜选用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或空冷和水冷却组合式冷凝冷却器空冷器的选用按下列条件确定:1、当热流出口温度与计算气温(空气入口温度)之差大于15℃时,宜选用干式空冷器,否则宜选用湿式空冷器;2、当空冷器管内侧膜传热系数大于1163W(m2·K)时,宜选用高翅片空冷器;当管内侧膜传热系数为116.3~1163 W(m2·K)时,宜选用低翅片空冷器;当管内侧膜传热系数小于116.3 W(m2·K)时,宜选用光管空冷器SH/T 3121-20002.4管壳式换热器管子外径宜选用25mm或19mm的无缝钢管,当介质结垢严重或要求压力降较低时,可选用公称直径为40mm的无缝钢管SH/T 3121-20002.5管壳式换热器的折流板间距和型式应根据传热效率、允许压力降和防振要求确定折流板间距最大不宜超过壳体内径,最小不宜小于壳体内径的16%。
两相流换热器折流板的型式和间距应满足两相流的要求SH/T 3121-20002.6换热器系列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传热面积较大的单台换热器,不宜选用传热面积较小的多台换热器并联使用SH/T 3121-20002.7确定介质走管程或管程的选择原则是能提高传热系数、合理的压力降及便于维修普通冷却水、易结垢的流体、粘度较小的流体、高压流体以及有腐蚀性、有毒性或有沉淀物生成的流体宜走管程SH/T 3121-20002.8换热网络应采用窄点设计法SH/T 3121-20002.9管壳式过热器管内液体介质的流速不宜大于3m/s,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不宜小于0.8m/sSH/T 3121-20003泵和压缩机3.1泵应根据被输送介质的物性和工艺参数来选型在一般情况下,对流量较大、扬程相对较低、粘度小于650mm2/s、溶解或夹带的气体小于5%(体)的液体介质,宜选用离心泵;对小流量、高扬程的液体介质宜选用高速离心泵;对流量较小、扬程相对较高、粘度小于35mm2/s、温度小于110℃的液体介质,宜选用旋涡泵;对流量小、扬程高、粘度大的液体介质,宜选用容积式泵SH/T 3121-20003.2当两种液体的性质相近、操作条件的差别不大、且允许少量液体互混时,可共用一台备用泵,备用泵应按条件苛刻者选用。
SH/T 3121-20003.3在一般情况下,排气量大的压缩机宜选用离心式或轴流式;高压或超高压的压缩机宜选用往复式;压力较低、排气量较小的压缩机可选用往复式或螺杆式连续运行的大型离心式、轴流式和螺杆式压缩机不宜设置备用机组连续运行的往复式压缩机宜设置一台备用机组SH/T 3121-20003.4炼油装置内的泵和中小型压缩机的原动机宜选用交流异步电动机,个别功率较大或转速较低对全厂功率因数补偿有利的原动机宜选用同步电动机对大中型离心式或轴流式压缩机的原动机,在全厂蒸汽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宜选用汽轮机SH/T 3121-20003.5电动机电压应按功率大小选用,当功率大于或等于160KW时宜用6000V,当功率小于160KW宜用380VSH/T 3121-20003.6泵试运时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GB 50275-983.7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GB 50275-983.8锅炉给水泵的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GB 50275-983.9易燃介质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GB 50275-983.10泵的转动部位应装安全防护罩。
GB 12801-914辅助容器4.1同时开工、停工、检修的装置(包括联合装置各部分)有原料供求关系的,可在接受原料的装置(或部分)设置一台原料缓冲罐,其缓冲容积(高低限液位间容积)可按原料在罐内停留15~30min确定SH/T 3121-20004.2需要经分析化验证明其符合产品标准后才能送到成品罐的特殊产品,例如催化重整装置的苯和甲苯应设产品中间罐每种产品应设置两个中间罐,每罐的容积可按产品在罐内停留8h确定,装满系数为0.8SH/T 3121-20004.3在重油加工装置内宜设置污油罐,以便收集取样和设备、管线残存油品放空等排出的少量油品SH/T 3121-20004.4装置内有独立的燃料油系统时,燃料油系统宜设置两个燃料油罐,每个油罐的容积按照装置8~24h的燃料油消耗量计算,装满系数按0.8计,且每罐的容积不宜小于10m3SH/T 3121-20004.5当油品或溶剂不允许与空气接触时(例如芳烃抽提装置的原料、产品、溶剂、加氢装置进料等),其油品或溶剂的储罐应采用氮封措施SH/T 3121-20005 加热炉5.1加热炉的烟道和封闭炉膛均应设置爆破门,加热炉机械鼓风的主风管道应设置爆破膜。
参 照GB 50028-93 5.2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二级标准的规定SH 3011-2000 5.3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露筋、疏松等缺陷SH 3011-2000 5.4安装在燃气管道的阻火器应采用法兰连接SH/T 3413-1999 5.5安装在燃气管道的阻火器应选用阻爆燃型阻火器SH/T 3413-19995.6钢制烟道和风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SH 3506-20005.7钢结构安装立柱偏差不应大于3mmSH 3506-20005.8钢、结构安装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柱高的/1000,当柱高小于或等于20米时,不应大于12mmSH 3506-2000 5.9钢结构安装立柱不得向同一方向倾斜SH 3506-20005.10钢结构安装立柱的柱脚板底面标高允许偏差3mm ,各立柱间标高之差不应大于5mmSH 3506-2000 5.11同一平面横梁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mm,同一接点处横梁端都应平齐,横梁中心线相对于立柱轴线偏移不应大于2mm,横梁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1/1000,且不应大于5mmSH 3506-2000 5.12烟囱的垂直度不应大于烟囱高度的1.5/1000且不应大于20mm。
SH 3506-2000 5.13圆筒炉筒体高度的允许偏差为5mm,筒体周长的偏差不应大于周长的2.5/1000,且不应大于18mm,圆度偏差不应大于直径的1/1000,且不应大于20mm,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筒体高度的1/1000,且不应大于12mmSH 3506-2000 5.14炉管焊接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且符合《石油化工管式炉碳钢和铬钼钢炉管焊接技术条件》SH3085和《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SH3520的规定SH 3506-2000 5.15燃烧器的喷嘴及供气、供汽系统的管路必须畅通无阻;连接部位应严密、无泄漏;一、二次风门等调节机构应准确、转动应灵活燃烧器的安装位置偏差应小于8mm.SH 3506-2000 5.16烟、风道挡板和烟囱挡板的调节系统应进行试验,检查其启闭是否准确、转动是否灵活,开关位置应与标记相一致挡板与内壁的间隙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SH 3506-2000 5.17人孔门、观察孔和防爆门安装位置的偏差应小于8mm人孔门与门框、观察孔与孔盖均应接触严密,转动灵活SH 3506-2000 5.18重力式防爆门的门盖重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铰链转动应灵活。
SH 3506-20005.19加热炉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材料GB 50264-97 5.20防止人身遭受烫伤的部位,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不得大于60℃GB 50264-97 5.21设备的外表面温度在50-850℃时,除工艺有散热要求外,均应设置绝热层GB 5026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