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播音主持科学发声训练法.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90621524
  • 上传时间:2024-09-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0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发声训练科学发声训练 热身喽~口部操!•1、撮唇:10次,30秒 •2、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嘴唇合闭,向左撅唇;然后向右撅唇)•3、转唇:8*8拍,30秒嘴唇合闭,顺时针转唇;然后逆时针转唇)•4、双唇打响:30次,30秒嘴唇合闭,用气迅速冲开双唇,发出声音)•5、顶腮:30次,1分钟用舌尖向左顶住左腮,然后换右边) •6、转舌:8*8拍,1分钟用舌尖沿牙根转圈) •7、立舌:舌头立起,左右轮换•8、弹舌:舌头在口腔打响 热身升级• 绕口令一:嘀哩哩 嘟噜噜 嗒啦拉• 绕口令二:大母鸡小母鸡,母鸡母鸡炖母鸡• 绕口令三:我吃鹅蛋我养鹅,我不吃鹅蛋我不养鹅,鹅飞鹅跑我追鹅,鹅不飞鹅不跑我部追鹅• “气泡音” 气息练习•一、呼吸器官及其基本方法•1.呼吸器官:•(1)呼吸道(口腔、咽腔、气管、支气管、肺泡)•(2)膈肌•(3)胸廓和相关肌肉•(4)腹部肌肉 气息练习•2.呼吸的基本方法•(1)胸式呼吸(浅式呼吸、锁骨式呼吸)•(2)腹式呼吸(深式呼吸)•(3)胸腹式联合呼吸 气息练习•3.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呼吸要领•(1)吸气要领•两肋打开    吸到肺底    膈肌下降    腹壁站定•“闻香法”•(2)呼气要领•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感觉。

      呼的力量大于吸的力量•“毒蛇法” 气息练习•(3)注意事项•      吸气时两肩自然放松,勿抬,避免造成胸式呼吸;同时也要避免单纯的腹部膨胀形成胸式呼吸,要把注意力放在腰腹部上•      吸气不能过多,七八分饱即可 气息练习•4.换气•换气的情况• 两句话间有较大停顿,可以从容地换气,以满足下一句话发声表达的需要以及生理气体交换的需要• 由于思维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为维持较长时间地发声需要而超出了生理能力,需要补充气息又没有补充气息的时间,这种换气的技巧叫做“补气”或者“偷气” 气息练习•怎样“偷气”•(1)基本动作•保持住发声结束时的气息控制状态不变,两肋向外一张,接续后面的发声动作•(2)基本要求•在不破坏语句的连贯,在受众不察觉的情况下少量、无声的补充气息 气息练习2.气息控制的要领①准备:姿态积极、心理放松、集中精力②发声姿势:a.站姿:丁字步,两脚一虚一实,一个支点;肩膀放松,前胸舒展,双肩自然下垂,胸部微含向前,头部取平视角度b.坐姿:坐椅子的1/3处(酌情处理,坐稳),上身正直,其他同站姿•“弯腰练习法”  “数枣练习法”  “狗喘气练习法” 共鸣练习•1、调动咽腔共鸣•     咽腔是主要的共鸣腔。

      它形状多变,伸缩自如,声带发音首先获得它的共鸣它以口腔后部为过渡,上接鼻腔,头腔,下联胸膛,是发声管道的核心调动起咽腔共鸣,能得到流畅、柔美的音色发声时,尽力把咽腔打开,意识中想象在咽腔中舌后有一团气,这团气如固体一般向下推,从而逐渐朝下打开咽腔直到食管上端这样,来自声带的声流,就在咽腔空间形成共鸣 共鸣练习•2、调动胸腔共鸣•胸腔主要指咽腔以下的空腔调动胸腔共鸣,能得到宽厚、低沉的音色发声时,颈要部扩张,喉头下沉到低位置,胸口缩进,明显感到上胸腔内的强烈振动•3、调动口腔共鸣•口腔是咽腔前面的空腔调动起口腔共鸣靠前则得到轻盈、甜润的音色,靠后则得到刚强、洪亮的音色发声时,口腔自然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入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声波随气息的推送,闻开咽腔而流畅向前,在口腔前上部引起振动 共鸣练习 •4、调动鼻腔共鸣•鼻腔是咽腔向上至鼻孔这一段空腔调动起鼻腔共鸣能得到端庄、悠扬的音色体会打哈欠的感觉,鼻翼张开,利用咽腔调节冲向口、鼻二腔的气息比例,使鼻腔振动学牛叫或用哼鸣音哼歌,能有效地掌握鼻腔共鸣 共鸣练习• •5、调动头腔共鸣•    头腔主要指筛窦和额窦调动起头腔共鸣,能得到明亮、华丽的音色。

      发音时,增强气息向上的力量,气息从鼻中膈引向两侧通至筛窦,使之振动并向上扩展进入额窦,就会感觉到眉心间振动 共鸣练习“X”发声法 我说练声···•练声的实质:     •练声不是把一个浑厚或嘶哑的音色练成明亮圆润的音色练声是在扩展你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去模仿通透、弹性,练声的主要目标• 练声的目标:•    一是要形成一个通透开阔的气柱或声柱;•    二是要练得声音富有弹性、变化自如 练声主要不是改变器官质地,而是改变一些发声习惯,形成新的发声习惯练声过程就是不断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的过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