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法探究.docx
8页基于问题驱动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法探究 摘 要:学习的精髓在于“质疑”通过精心构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知、深化理解并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设计需旨在激发其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与持续探索化学世界的动力;同时,问题应兼具吸引力,紧密贴合学科逻辑,巧妙融入合作学习策略,以最大化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效能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与参考Keys:问题驱动法;初中化学;设计;教学质量;思维引 言长期以来,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侧重于“教师讲授”,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模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消磨了他们对化学问题探索的渴望,进而制约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问题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根植于建构主义理论,聚焦于问题的精心设计与灵活运用,通过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生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在这一过程中,问题不仅成为知识的载体,还成为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全面提升的催化剂鉴于化学学科知识点繁多且细致入微的特点,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巧妙构思一系列层次清晰、逐步深入且形式多样的问题链,以此激励学生主动投身于问题探索的实践中,从而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恢复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有效提升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1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特征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中,问题的精妙设计无疑是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石教师需根植于化学课堂的土壤,精心构思每一个问题,确保它们满足三大核心要求1.1 问题的吸引力构建学习的动力源自兴趣,而兴趣则往往被新奇与趣味所激发在化学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不仅要精准对接化学概念与知识点,更要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捕捉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心[1]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的踪迹,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为学生编织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富含教育意义的课堂情境,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例如,在学习“氧气”时,设置问题:哪些领域需要氧气?炼铁高炉的燃烧需要氧气、潜水员下海潜水需要氧气、在高海拔环境下登山时需要氧气…… 接着,引出问题: 关于氧气的相关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引领学生回到生活,带着好奇去思考与氧气相关的特性然后,利用课堂“猜谜”活动,出示两瓶气体,都未贴标签引出问题:猜测并分辨每个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能否分辨?由此,教师结合本节关于“氧气”的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带火星的木条等对两瓶气体进行测试。
观察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是“氧气”,顺势引出关于“氧气”性质的讨论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时,关于酸与碱的反应,教师可以结合某病人胃酸过多而导致呕吐等病症,医生为患者开的药是胃舒平,而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引出问题: 请思考氢氧化铝为什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同样,在平时洗头时,除了使用洗发水外,为什么还要使用护发素?在夏天被蚊子叮咬后,为什么涂上一些肥皂水会感到很舒爽?上述问题的设计,令学生觉得很有趣,更会主动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些问题,为后续课堂探究营造良好氛围1.2 问题设计要聚焦化学思维 在学习中,思维与认知密切相连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已经增强,教师在设计化学问题时,要突出启发性、引导性、梯度性,顺应学生认知规律从观察实验入手,分析与之相关的化学知识点;从问题启发入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从问题解决入手,强调独立思考、交流碰撞,帮助学生获得化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时,围绕“分子”“原子”之间的讨论,设置问题:分子和原子,两者有何不同?分子的特点是什么,原子的特点是什么?从微观视角,让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的特征、分类及性质,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化学微粒观和元素观。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围绕金属展开讨论,并结合教材引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这些金属有何特点?金属在空气中是否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金属锌能够与稀硫酸、盐酸发生反应并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铁、铝、铜,这些金属能够与稀硫酸、盐酸发生反应吗?有氢气产生吗?金属在与酸发生反应时,产生气泡的速度与其化学性质有何关系?由此,从问题设计来看,问题本身要与化学知识点紧密对应,要能够抓住学生认知冲突,突破化学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多质疑,多讨论,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化学问题探究中获得成就感1.3 问题设计要增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借助于问题设计,以交流、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不同的想法,强调学生从集体探究中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围绕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与反应后,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展开合作讨论有学生认为反应后总质量减少,对该猜想,应该如何来验证?如盐酸与碳酸钠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打开盖称重时,发现总质量变轻,为什么?该反应中,有气体产生,反应后的产物总质量减少,但对于气体的质量,与减少量是否相等?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面对学生的大胆猜想,教师要通过追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验证的方法,反思对结论的推断[2]同样,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活动,列出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对实验前后的总质量进行准确测定再如,对于铁丝,当其在氧气中燃烧后,对其总质量进行称重,结果如何?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合作学习,最终得出“有气体、烟生成”或“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时,要聚焦气体或烟的质量 2 问题驱动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以“问题”来驱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教师需要结合化学知识,搭建相应的问题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养成问题驱动法的应用,还要受到课堂、学情等多方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教师要做到灵活、恰当,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问题解决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2.1 贴近课程实际,构建情境化问题 问题驱动法教学,“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不同化学课程,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设计贴近学情、课情的问题学生在特定的课堂问题情境中,认识、了解、思考、探究相应的化学问题,并从化学问题情境中获得学科知识和素养[3]显然,教师作为课程推进者,更需要对接学生,深入研读化学教材,寻找并设置情境化问题,利用问题驱动,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去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该节知识点主要介绍与“燃烧”“灭火”相关的知识,如燃烧的条件、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灭火原理、爆炸以及灭火方法等内容在问题情境下,利用多媒体播放山火救援现场,让学生观看消防人员的工作内容及灭火方法,有开辟防火带、使用水泵灭火、投放二氧化碳等措施问题教学情境的营造,为引出问题创设条件 观察这些视频,请学生思考,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消防人员通常会采用哪些灭火方案?为什么?对该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着重引领学生从“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等方面来切入 针对山火面积较大时,选择“用水灭火”“设置阻燃带”等方案围绕“燃烧与灭火”话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把握“燃烧的三要素”,结合具体的火灾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案可见,问题驱动法教学抓住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其能够从问题讨论中掌握化学知识2.2 对接学情需要,设置分层问题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因知识储备、性格、思维习惯等差异性,对同样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对接学生实际,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分层性问题,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C60”时,该节知识点较多,有关于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以及主要用途的,有关于碳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等知识。
在问题驱动法应用中,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要具有分层性、灵活性对于基础弱的学生,以基本知识点为主如对于金刚石、石墨和 C60,既然都是同一种元素碳,为什么却有不一样的性质?试着说出其原因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问题设置时,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对于金刚石、石墨和 C60,对比其结构、性质和用途,试分析与其原子排列方式有何关系?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预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围绕问题,强调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启发,指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尝试解决相关问题[4]在问题探究中,学生明白“金刚石之所以坚硬,原因是其碳原子之间形成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石墨的导电性与其层级结构有关”分层化问题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和趣味2.3 巧用问题导入,引领学生深层探究 在问题驱动法教学中,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协助教师尽快打开课堂教学节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5]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方式,对照所学化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适切性,适当增加悬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驱动学生高效参与后续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该节主要介绍各类常见的金属以及存在形式,了解不同金属矿物的成分,认识铁的冶炼过程,了解炼铁高炉的工作原理,等等。
在课堂导入环节,以“生活中铁制品为什么会生锈”展开提问,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由此开启学生对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学习接下来,引入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对于铁处于不同溶液或不同环境下,其锈蚀程度也有不同,试说明原因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如蒸馏水、水、稀盐酸、盐水、棉花干燥剂等,让学生将未生锈的铁钉投放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对比实验结果,展开问题探究从“铁为什么生锈”开始,在学生动手实验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对不同环境下“铁生锈”现象进行交流碰撞,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得出“水、氧气同时存在”成为“铁生锈”的主要原因 探究明白了“铁生锈”的原因,对于后续“金属的保护”问题,自然知道要通过“阻断水、氧气”来保护金属3 结束语 在化学课堂上践行问题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紧密贴合学生实际,巧妙融合化学知识要点,借助富有吸引力、层次分明、情境交融及综合应用的问题设计,逐步拓宽学生的化学认知边界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细微、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让化学问题成为交流的桥梁,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升化学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值得注意的是,问题驱动并非追求数量堆砌,而应注重质量,问题需精炼且富有逻辑性,能够自然而然地引领学习进程,使学习过程流畅而高效。
Reference:[1]闫双庆.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 (15): 77-79.[2]王睿,杨雪梅. 融合UbD理论的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探索——以“复分解反应”为例 [J]. 化学教学, 2024, (08): 36-41.[3]陈捷. 初中化学课堂渗透趣味实验的教学探索 [J].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24, (Z1): 119-121. [4]郭学华. 初中化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J]. 山西教育(教学), 2024, (07): 83-84.[5]滕学梅.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 [J]. 学园, 2024, 17 (20): 50-52.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