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操作技能的形成-毙考题.docx
4页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操作技能的形成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1、操作定向1) 操作定向含义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 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个方面:A、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B、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如有哪些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哪些刺激容易引起分心等2、操作的模仿1) 操作模仿的含义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后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定向映象的模仿是机械的模仿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2) 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C、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D、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3、操作的整合1) 含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份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学习者在模仿阶段只是初步再现出定向阶段所提供的动作方式,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份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2) 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特点都有所降低B、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惯,各种动作成份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C、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D、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4、操作的熟练1) 操作熟练的含义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2) 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A、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B、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C、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D、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1) 开始进步快;2)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3) 后期进步较慢;4) 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1) 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这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有代表性2) 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这是指教师、教练、示范者、录象、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场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