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一些日常行为.docx
5页教育心理-从心理防御 机制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一些日常行为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 是其人格构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与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紧密相连的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学说包含有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其中本我是无意识、 无理性的,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 易把握的部分它要求无条件的满足,只遵 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从 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由于受到了现实 的熏陶而变得渐识时务本我由现实原则支 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 抑的东西进入意识;自我还要在超我的指导 下,按照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 是道德化了的自 我超我是父母权威的内化,执行父母早年 的职责超我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监督和控制自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 人格构成是不断交互作用的: 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照现实的原则,只允许来自本我 的冲动有部分的表现自我对上按照超我的 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 动的欲望,对外适应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 平衡综上所述,也就是说自我不但要同时 服务于超我,本我和现实,而且要使它们的 需要得以相互协调。
在这种协调过程中自我 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如果其难以忍受的话, 它就会产生焦虑作为反应焦虑的产生会促 使自我发展一种机能来调节冲突, 缓和危险对自身的威胁:既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能使 本我得到满足这种发展出来的机能就是心 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是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一种 儿童式的反应自我在采用防御机制时要消 耗一定的能量,因而会相应地阻碍现实行为 的发展除了弗洛伊德以外,其他的心理学家对于防御机制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综合他们的看法,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压抑、 投射、否认、升华、置换、反向形成等1) 压抑压抑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防御机 制,是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冲动,需 求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了无意识之中, 使自己意识不到其的存在被压抑的欲望并 没消失,它依旧在无意识中不停地运动,伺 机寻求满足例如:一个厌学的儿童由于不 愿意去上课,总是自己寻找一些理由,结果 不能去上课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 种想法2)投射投射也是比较常见的防 御机制之一,是指将自己的想法、愿望与动 机强加于他人,断言他人也是有此动机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想法、愿望往往是超我所 不能容的。
例如:一个小男孩喜欢上了一个 小女孩(因为没有到可以谈恋爱的年龄,所 以他不敢想她有所表示,只能把这中喜欢深 深地压在心底),又不能表示出来他就有 可能起哄说同班某个同学喜欢这个小女孩, 即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他人身上3)否认 否认是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拒绝承认一 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认为它们从未 发生过这些事件会使人伤心、痛苦例如: 心爱小宠物的死亡、深爱着自己的人的故去 等等我们经常听说的某人拒绝承认亲人的 死亡,依旧坚持说其未死的事例就是否认的 生动例子4)升华升华就是把那些不能 被社会和超我所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 建设性的活动力量例如有的孩子具有攻击 性,在他小的时候大人还可以容忍,当他大 一些后就会因攻击他人受到惩罚那么他会 怎么来发泄他的那些能量呢?他很可能会 试着学会一些充满竟争的运动,例如篮球、 足球等他会在这些充满竟争的比赛中发泄 自己的那些攻击能量 这样就既满足了自己 自身的需要,又符合社会的要求使其不受惩 罚5)置换置换是指人们因某事物而引 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 接发泄到这个对象身上去,就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去了例如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在学校 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了,他又打不过人家,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和气恼, 他就很可能回 到家以后把他的弟弟作为出气筒来发一通气。
他就是通过置换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 内心的压力,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衡 6)反向形成反向形成说的是把无意识之中不 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 相反的行为反向形成在儿童之中的出现频 率比较高例如一个孩子偷偷吃了放在桌子 上的苹果,当妈妈追问苹果的下落时,孩子 马上局声说"不是我吃的"就是这个反向 形成的例子总之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有很多,以上 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主要类型 对心理防御机 制有一些了解不但有利于我们对儿童行为 的理解,而且会有助于我们发现儿童行为背 后的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