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12页第一章 绪论1.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规律的科学2. 营力:指地球部放射能所引起的作用力3. 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力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第二章构造地貌1. 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2. 构造地貌分级-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3. 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大地水准面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4. 地球表面分成三大部分:洋底、陆地和大陆边缘5. 地壳均衡说: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 机制普拉特+艾里二地壳均衡理论:大陆或山脉通过陆壳 较厚来补偿其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底则通过深部地幔密 度较大的物质来补偿洋壳较薄及海水层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 足,从而保持了地表形态的相对稳定6. 洋底构造地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7. 大陆边缘: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8. 断块山: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9. 陆地构造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10. 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 貌11. 山地:咼于周围平地,部有一定咼度的正地形。
(<200m)12. 平原:一般分为堆积平原与侵蚀平原,即在构造沉降中不断有大量 碎屑物从外围搬来堆积而成<200m )13. 高原: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因外营力侵蚀切割微弱而形成 海拔高、地势起伏和缓的地形(>1000m )14. 盆地: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15. 断层崖: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16. 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 ,并沿断层线 发育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17. 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山锥,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台地和熔 岩高原,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18. 褶皱地貌: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地貌19. 断层三角面:横切断层崖的河流将原始断层崖分割成一系列三角 形的断层崖,其中每个三角形的断层崖称为断层三角面20. 单面山: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小的(倾角<40 °单斜构造上的地貌, 其两坡不对称,前坡(逆倾坡)短而陡,后坡(顺倾坡)长而缓21. 猪背脊:是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大的(倾角 >40 °单斜构造上的地 貌,其前后坡的坡度都较陡,坡长也基本相等,因而两坡基本对 称22. 大洋中脊:洋脊是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达 8万Km,洋脊高 2000 —3000m, 宽 1000 —2000km。
23•顺地形: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相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山,向 斜成谷24. 逆地貌: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亦称倒置地形)25. 锥形火山:以中、酸性岩浆的猛烈中心式喷发作用,岩浆被抛向 空中经冷却下落堆积而形成的火山锥,通常有较大的坡度,故称 为锥形火山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1.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 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2. 物理风化作用:指由于(大气)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使岩石在原地发生崩解的作用(仅仅是机械破碎的过程而化学成分等无明显改变)3.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热胀冷缩方式、冰劈作用、层裂或卸载作 用、盐分结晶撑裂作用、根劈作用4. 化学风化作用:在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 ,使岩石、矿物发 生分解的作用发生了化学反应,成分改变)5. 化学风化的方式: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碳酸盐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6.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分解7. 分类: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指生物活动导致岩石机械破坏的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在新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和生物死 亡后的遗体腐烂的分解产物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8.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裂隙发育程度, 气候和地形9. 球形风化:岩石中因发育多组裂隙,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 ,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是由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10. 风化壳: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 不均的薄壳11. 残积物:经长期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风化产物12. 土壤:经过生物风化作用的改造而富含腐植质的残积物13. 风化壳性质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气候、地形14. 风化壳垂直分带性(三层结构):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向 下过渡为基岩15. 风化壳水平分带性: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风化作用的强度和 风化产物的特点都有不同,产生了水平的分带16. 坡地的要素: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坡长(坡顶至坡底的 斜线长度),坡形(坡面的几何形态)17. 坡地重力地貌:坡地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流水、风等作用影 响下发生崩塌、滑坡、蠕动等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重力地貌18. 坡地重力地貌的形式有:崩塌、滑坡、蠕动等19. 休止角:在重力场中,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 受重力和粒子之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 角20. 倒石堆:崩塌所发生的崩积物通常呈锥体堆积在坡脚处21. 崩塌的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地貌因素,地质因素,气候与气象 因素,人为因素22. 崩塌:指斜坡上的碎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称为崩塌23.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下,受重 力作用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24. 滑坡的类型:按组成物质可分为:黄土滑坡、黏土滑坡、碎屑滑 坡和基岩滑坡25. 影响滑坡的因素:K岩性 主要发空在遇水厉软化的较51地屋上2. 构笔 软器结构咼产扶上倾向与歩向一秋*如节瑾面.渐层直.下峑合页尊3. 地织 主要遷过「由壬直和坝翌s r蟻主婆塵遼过②水和冰的理化5、地下水仏地褰与人为因素26. 滑坡的防治:①排水②改变斜坡力学平衡条件③改变斜坡岩土性 质27. 滑坡的治理:减重削坡压脚,控制爆破,锚杆(索)加固,抗滑桩加 固,挡墙法,对弱面或岩层进行注浆等加固措施第四章流水地貌1. 流水地貌:流水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 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种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 地貌陆地上分布最广的地貌)2. 坡面径流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岩性因素,植被因 素,人为因素3. 坡面径流作用形式:冲刷、搬运和堆积4. 沟谷:由沟谷水流侵蚀形成的长条状的凹地,长度几米至几十公 里不等5. 沟谷的发育:细沟,切沟,冲沟,坳沟6. 洪积扇:自沟谷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流速也降低,再加水流分 散成放射状,搬运能力受到限制,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 积,形成的以沟口为顶点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7.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 相带:扇顶相,扇中相,扇缘相(滞水相)8.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成因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扇面轴部有常 年性河流并形成冲积物,后者轴部为间歇性河流,主要形成洪积 物。
9. 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由大量土、砂、石块 等固体物质(占15〜80%)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10. 泥石流形成条件: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物质来源),暴雨和洪水(润 滑作用),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11. 河流的侵蚀: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 河流的侵蚀作用12. 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河流下蚀作用在源头或河床坡度突然转折 处不断向上游或河间地推进,这种侵蚀方式称为溯源侵蚀作用它实际上仍是河流下蚀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13.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 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推移,悬移,溶解质搬运)14. 河流的沉积作用:当河流的搬运能力下降时,其搬运的物质就要 发生沉积,即河流的堆积作用15. 河谷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谷坡和谷底二部分,谷坡上常有阶地 发育,谷底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16. 河床:河流平水区河水所占的谷底部分17. 河漫滩:指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底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 河底滩称为河漫滩18. 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滨河床浅滩-雏形河漫滩-河漫滩19. 河漫滩的沉积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下层为较粗的河床相冲 积物,上层为较细的河漫滩沉积20. 阶地: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 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
21. 河流阶地的成因:①河流以侧蚀作用或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宽广 的谷底②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床位置降低,两侧谷底位置相 对抬咼而成为阶地22. 河流阶地类型: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为上叠阶地,叠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构造阶地,河曲阶地,河流袭夺阶地,冲 积锥,洪积扇阶地,滑坡,泥流阶地23.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而在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 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24.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①拦门沙阶段 一一水下三角洲阶段②河流分 汊阶段一一沙岛与汊道形成阶段③沙岛合并阶段一一三角洲形成 阶段25. 三角洲的类型:河流型、波浪型、潮汐型26. 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有时使得溯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 取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27. 水系: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28. 分水岭:把相邻两条河流或流域分隔开的山岭或高地第五章喀斯特地貌1. 喀斯特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以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 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 斯特作用2. 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 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3. 喀斯特作用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 力,水的流动性4. 喀斯特水的运动状况分为四个带:垂直渗透带,季节变动带,水平流动带,深部滞留带5•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带性特征(气候条件):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 地中海型,温带型,寒带及高山型,干燥型第六章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6. 启动风速:沙粒在一定的风力作用下开始运动,使沙粒开始运动 的临界风速即为启动风速,一切超过启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与 沙粒粒径,地表性质,沙子含水率等因素相关)7. 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方式:悬移(1%),跃移(78%),蠕移(22%)8. 风沙作用:指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9. 风蚀作用:指的是风对地表的破坏作用,包括地表松散物质被风 吹走的吹蚀作用和风沙流对地表的冲击、摩擦和旋磨的磨蚀作用 两种形式1. 风蚀地貌:石窝和石檐,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谷和风蚀残丘,风蚀雅丹,风蚀洼地2. 风积作用:当风力减弱、下垫面结构发生改变或风沙流前进遇到 障碍物使风速减小时,可以使沙粒发生堆积,这种现象称为风积 作用3. 风积地貌: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沙丘形态 一一新月形沙丘、沙丘链 和复合型沙丘链等;平行于风向的纵向沙丘形态 ——新月形沙垄、 沙垄和复合型沙垄等;多方向作用下的沙丘形态 ——金字塔沙丘4. 沙漠化防治:为削弱风沙流,固定沙丘,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 施。
工程措施:设置障碍、覆盖沙面生物固沙:种草、种植乔 灌木5. 荒漠: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被稀少及岩石裸露或砂砾覆盖的 地面自然景观6. 荒漠的分类:岩漠,砾漠(戈壁),沙漠,泥漠7. 黄土 :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特殊土状堆积物,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