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检测试题.doc
15页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检测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太阳梦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化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4分)2.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3.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4.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20分)耳边杜鹃啼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6.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7.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5分)8.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母亲的中药铺①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②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③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④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⑤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⑥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⑧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⑨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9.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10.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11.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1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3.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柴 禾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
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