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虫总论、蛔虫、鞭虫、蛲虫.ppt
48页l 第一节 线虫总论l形态特征l虫卵形态l生活史特点l致病l 第二节 蛔虫l 第三节 鞭虫l 第五节 蛲虫我国常见的线虫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Round Worm 圆虫)肠道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循环系统中的线虫: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形态特征(1)1.体呈长条形圆筒状: 大部分为两侧对称2. size: 可从1mm~1m3.假体腔(原体腔):含消化、生殖、神经、外分泌系统 不具备循环系统4.雌雄异体(Sex separated):行有性生殖5.雌虫大雄虫小6.头端结构(虫种鉴别):不具口腔者:三片唇瓣具口腔构造者:有附着器官,如齿钩,牙板02形态特征(2)形态特征(2)7.尾端结构(虫种鉴别):雌虫尾部尖直 (无特殊结构)雄虫尾部:具1~2根交合刺:--尖尾:尾部向腹面卷曲--尾部薄膜化形成伞状交合囊:有辐肋作为支撑 8.四个开口:食道开口肛门排泄口(孔):虫体前半部腹面中线生殖口--雌虫称为阴门--雄虫为泄殖孔虫 卵l 外形:多为卵圆形l 颜色:因种而异l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外层为薄的 卵黄膜(受精膜)厚的 壳质层 是卵壳主要组成部分,能抵抗外界机械压力内层为薄的 脂层或蛔甙层,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从 外界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l 内含物:因种而异生活史与致病蛔虫生活史丝虫生活史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 不需要 中间宿主(肠道线虫)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生活史中 需要 中间宿主(组织内线虫)发育:幼虫须经四次 蜕皮 L1L2L3L4L5(幼龄成虫)成虫虫卵生活史l 致 病:L1L2L3L4L5(幼龄成虫)成虫虫卵致病幼虫所致损害: 幼虫移行症!!成虫所致损害:异位寄生幼虫所致损害: 幼虫移行症!!成虫所致损害:异位寄生致 病ü 幼虫 ü 皮炎、肺炎ü 过敏反应 ü 幼虫移行症: ü 非正常宿主(不 能发育为成虫) ü 引起病变幼虫致病 不同于 幼虫移 行症!!!ü 成虫ü 肠道ü 淋巴系统ü 神经系统ü 肌肉ü 异位寄生蛔虫、似蚓蛔线虫:蛔虫病(Ascariasis)、蛟蛔Ascaris infection (Roundworm infection)成虫:l 粉红色,长圆柱形,形似蚯蚓l 口孔周有三片品字形排列唇瓣l 雌虫尾端钝圆l 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对形 态-1蛔虫顶端 三片唇瓣体壁结构形 态-2蛔虫雄虫尾端结构雄虫尾端 向腹面卷曲形 态-3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蛋白质膜玻璃状卵壳受精蛔虫卵:45~70×35~50μ(60×45 μ )外覆一层蛋白质膜透明玻璃状卵壳卵内含一圆形卵细胞两端有新月形间隙形 态-4已具感染力的蛔虫卵形 态-5未受精蛔虫卵:88~94×39~44μ比受精蛔虫卵狭长,卵壳极薄卵壳外覆不规则蛋白膜卵内充满卵黄颗粒脱蛋白膜的未受精蛔虫卵形 态-6生 活 史 小肠上端孵化穿透肠壁小静脉或淋巴循环肝脏心、肺 使肺微血管破裂而入肺泡 肺中进行第二、三次蜕皮随吞咽经食道达小肠 第四次蜕皮(成虫)l 线虫, 中间宿主l感染阶段为 蛔虫卵l成虫一般寄生 ,以宿主半消化性食物为营养l雌虫每天平均产卵 个l虫卵在21~30℃下,约需两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形成幼虫生活史要点土不需要感染期小肠24万需源性幼虫移行: l Feverl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l 过敏反应,如 哮喘、嘴唇水肿 l 大量幼虫同时移行至肺部造成严重 出血性肺炎(Kiono曾一次吃下2,000个虫卵实验证明) l 支气管肺炎 l 咳血致 病-1致 病-2 成虫:l 过敏反应,如脸部水肿、荨麻疹l 掠夺营养成分,产生干扰消化物质,致营养及发育不良、间歇性腹痛、磨牙l并发症: 钻孔习性!!!成虫移行(异位寄生):因老化、发烧或服用某些特写药物而引起可造成严重、致命症状-- 逆流致呕吐或跑出鼻孔甚至吸入支气管-- 侵入胆管、胆囊、肝及阑尾-- 穿透肠壁入腹腔形成腹膜炎-- 引起肠梗阻、肠扭转及肠套叠-- 致出血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与其他肠道线虫感染不易区别粪便中找到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雌虫产卵数相当稳定计算虫卵数(EPG)可估计雌虫数目诊 断流行地区:温暖的热带地区为一普遍的寄生虫,落后贫穷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下最盛行,全球约1/4人口感染易感人群:所有年龄层均易感,以5~9岁小孩最多见感染途径:经手--口途径,粪便施肥区多由生食半生食蔬菜引起虫卵抵抗力:干燥环境(直接日晒15小时)易被破坏 40℃以上可将虫卵杀死,50℃时只要一小时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粪便中可存活数个月流 行 病 学l 生活史简单l 雌虫产卵量大l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l 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l 虫卵抵抗力强流 行 病 学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对患者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常用驱虫药:阿苯达唑(肠虫清)(成人,400mg/d,顿服,1~2d)甲苯达唑(成人,200mg/d,顿服,3~4d)国产新药伊维菌素治疗蛔虫病治愈率100%,剂量为6mg/d,顿服,与阿苯达唑效果相同,且排虫较阿苯哒唑快。
驱虫时间宜选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急腹症病人主要靠外科手术!治 疗粪便处理及卫生教育菜园禁止使用水肥(或须经堆肥程序)避免食物污染(如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的传播)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根茎、块茎类植物(如地瓜)预 防鞭 虫 Whipworm鞭虫病 Trichuriasis Whipworm infection分布:世界范围成虫: whip-like,如鞭状前段食道细长,约占身长五分之三后端肥胖,约占身长五分之二,含小肠及一组生殖器官形 态 学-1雄鞭虫成虫: 30~45mm后端则呈盘旋状,含有一粗大交合刺形 态 学-2雌鞭虫成虫: 单管型生殖系统35~50mm,后端长直钝圆,阴门开口于粗细交界处形 态 学-3鞭虫虫卵:呈深棕色梭型(纺锤形)或(酒桶状)或 柠檬状两端有透明突出的 盖塞双层卵壳(黄色外壳及透明内壳)形 态 学-4生 活 史鞭虫发育无内脏移行途径!!!生活史要点:l 排卵量:3000~10000/dl 主要寄生在人体的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阑尾及回肠未端l 土源性寄生虫l 人类为主要宿主,猴、猪可能是保虫宿主l 成虫以细长的 前端 钻入肠粘膜l 无内脏移行途径!!!生活史要点与流行病学成虫主要寄生在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阑尾及回肠末端发现一般感染较轻,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每克粪便超过30,000个虫卵时,症状才会变得明显(1)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2)严重感染时造成脱肛或直肠脱垂(3)过敏反应(4)营养不良、体重减轻(5)明显或轻度贫血,虫体附着肠壁上而造成出血致 病诊断:l在粪便检查中发现典型的虫卵,但一般感染虫数少,可采用浓集法l直肠镜检法流行:同蛔虫 预防:同蛔虫诊断、流行与预防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别名(COMMON NAME)针状虫(pin-worm)、坐虫(seat-worm)寸白虫、粪口虫疾病:蛲虫病分布:无所不在01成虫:前端角皮层衍生为肥厚的头翼明显的葫芦状食道球形的咽管球蛲虫与常见线虫 大小的比较形 态 学-102雌蛲虫淡粉红色,尾端呈针尖状阴门开口于前1/3,有括约肌控制排卵形 态 学-203雌蛲虫成虫 前端角皮层衍生为肥厚的头翼明显的咽管球结构 雌蛲虫阴门开口于中1/3,有阴门括约肌 控制排卵蛲虫头端及口唇电镜形 态 学-304咽管球雄蛲虫尾端向腹面卷曲,呈“6”形具有一根交合刺,但不易见形 态 学-405蛲虫卵 不对称型(“D”形、馒头状)透明卵壳内含蝌蚪状幼虫虫卵蝌蚪状幼虫蛲虫卵的发育已具感染力的虫卵形 态 学-506夜间移行到肛周产卵的雌虫生 活 史07雌雄成虫(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雌虫产卵(肛周)蜕皮1次感染期虫卵肛门-手-口幼虫(结肠、直肠 ) 蜕皮3次成虫雌、雄交配,雄虫死亡并排出体外6 hr雌虫阴门括约肌在肛周因 接触空气而收缩,并一次 产下全部虫卵再感染幼虫重新爬回肠道生 活 史 要 点08l人类是唯一宿主l成虫寄生在 及l雌虫于夜间宿主熟睡时移行至肛门及会阴周围l虫卵在 数(6)小时 后即可发育成具感染性的虫卵l从吞下虫卵到雌虫在肛周产卵约经4~6周l虫卵被宿主误食、鼻腔吸入,幼虫重新爬回 十二指肠l无重复感染则自我限制(排卵后即死亡)l因虫卵轻且容易散布,常造成家族性感染盲肠大、小肠交界处学校教室、会议厅及家中灰尘检验中,约 92%含蛲虫卵, 以床上最多l 少有严重症状出现l 食欲不佳、失眠、过动、情绪不稳、磨牙l 雌虫在肛周、会阴周围产卵及阴道刺激引起瘙痒l 局部剧痒,严重干扰正常睡眠,常被归为发育不良的主因l 雌虫可误入女性阴道、子宫、输卵管引起炎症,甚至阻塞输卵管造成不孕l 误入腹腔、膀胱或阑尾,偶尔造成阑尾炎致 病09l儿童有肛周瘙痒、嗜睡及好动等情形应怀疑l粪便中找到虫卵的机会很低l透明胶纸法l 一次诊断率约50%,三次达90%l 要确定病人无感染,需重复检查七天l 检查最好在早晨沐浴或排便之前进行各种改良 的肛周擦 拭法诊 断-11012诊 断-3透明胶纸法镜检 下的蛲虫虫卵诊 断-413l 是所有蠕虫中分布最广的寄生虫l 估计全球有二亿一千万人受感染l 经济情况较差的地区及幼儿园、孤儿院较为盛行l 冬季感染率较夏季高l 5~14岁儿童较成人易受感染l 白人较黑人易受感染l 无法在猫、狗身上寄生,但虫卵可借由这些宠物传播l 感染方式:肛门-手-口、间接接触、吸入、逆行流 行 病 学14治疗:l 扑蛲灵:睡前顿服一次,5mg/kg,治愈率可达90%以上l 甲苯达唑: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治愈率可达100%l 阿苯达唑: 成人顿服400mg,儿童服100~200mg,疗效达90%以上l 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等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预防:l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l 睡前在肛周涂上软膏防虫卵播散,起床后冲洗肛门l 采用淋浴,内衣、裤及床单要与他人分开洗涤l 已感染患者睡眠房间应隔离l 食物应避免沾染灰尘l 学童传染性疾病的卫生教育治疗与预防15l全家接受治疗:一起服药,起床后洗澡,床单、换下的衣服煮沸暴晒l卫生习惯养成:勤剪指甲及清洁,饭前便后需彻底洗手教导小孩勿咬嚼玩具教导小孩勿以手指挠抓肛门尽量穿松紧裤,少穿开裆裤。
预防在公共场所(如学校教室、宿舍)交叉感染l环 境 清 洁:清洁卧房勿使尘埃飞扬(用吸尘器或湿抹布)小孩尽量单睡一床蛲虫病的彻底治疗16161、线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简述蛔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3、为什么蛔虫病流行广泛? 4、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生活史特点有何区别?5、简述蛲虫的生活史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复习思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