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多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5篇.doc

6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42242694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21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5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440字)  一、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  1、简易方程  2、多边形的面积  3、因数与倍数  4、认识正、负数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对称、平移与旋转  7、分数加减法  8、统计  9、可能性  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事视野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领他们了解大自然与生活的一切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亲历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二)进一步认识身边的事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秘初步掌握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经历数学研究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作指导,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克服困难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倍数与因数、多边形面积计算、正负数,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复杂的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可能性的统计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等量关系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区分应用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等意义解决数学问题  (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理解掌握多边形的特征及面积机计算方法,区分对称平移与旋转,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学会计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方法和优选法,能运用分析现实问题  (四)继续探究统计的复杂知识,并能合理科学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措施  (一)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绿色多元课堂教学  (二)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四)善于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或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多维目标  (五)注意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六)善于借鉴学生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水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层层上升,逐步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1700字)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再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这个学期我更应该关注的是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继续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在教学中的主要活动: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  (以上在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在本学期末进行测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4.结合研究课题《问题教学法》,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应用题分析能力。

        5.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在学生中建立“一带一”小组,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五、教学的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预期效果: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计算准确率达到95%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3114字)  一.学情分析  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  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 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  (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y=x2,y=x3,y=1/x,y=x1/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  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  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