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英语语音教学.docx
9页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英语语音教学 Reference: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础分析这一理论的内涵,能探寻到促进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奖励、定时强化、媒体强化、在模仿与交际中强化及循序渐进Keys:强化理论;强化;英语语音教学;英语语音学习H311:A:1674 - 5884( 2011) 03 - 0067 - 03强化(reinforcement)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从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在斯金纳白鼠按压杠杆的实验中,饥饿的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白鼠按压杠杆这一行为(反应),受到了强化(食物刺激),便增加了压杠杆这一行为(反应)重复出现的概率,食物刺激这一事件便是强化虽然巴甫洛夫用经典条件反射对强化作过部分研究,但斯金纳是对强化问题作比较全面研究的第一人。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可以说,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本文主要分析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内涵及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一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内涵在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之后,人们开始对特定条件下动物做出的习惯性反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斯金纳的发现及他的观点对“行为主义语言学”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斯金纳认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概念完全用于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的语言习得现象在条件反射概念和他对鸽子所做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一)强化与奖励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他强调了“强化”与“奖励”的内在联系他认为习惯的形成需要积极的奖励,如果没有这种及时和必要的奖励,有机体(人和动物)是不可能形成某种习惯的有机体在多次奖励后能够逐渐形成比较复杂的行为并将其巩固下来斯金纳认为,在“强化”和“奖励”之间必须作出明确的区分受到强化的行为一定是得到了加强的,而受到奖励的行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得到加强奖励一词不包括强化一词所包含的加强作用,但有时像奖品、金钱、荣誉之类的奖励,确实可以加强它们所奖励的行为,在这时,它们可以被称为强化物。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可以使行为得以加强而且,奖励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而有效的强化物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则是立即表现出来的另外,奖励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而强化则是一个中性术语,是要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的二)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使有机体在作出某种行为(反应)后,行为概率增加,这就是积极强化相应的刺激物称为积极强化物在斯金纳白鼠按压杠杆的实验中,给予食物的刺激就是积极强化,食物便是积极强化物在有机体发生行为后排除某种刺激,有机体行为概率增加,则称消极强化相应的刺激物称为消极强化物例如,学生主动回答了问题,教师对他说不用做家庭作业了,以后该学生仍能主动回答问题或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多,这种不用做家庭作业的刺激就是消极强化家庭作业就是一个消极强化物总之,不管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都鼓励了有机体的行为他们强化了反应,增加了其重复的可能性三)消极强化与惩罚在当今许多心理学与教育学著作中,往往都混用消极强化与惩罚这两个概念但在斯金纳看来,消极强化与惩罚是有本质区别的。
虽然,消极强化与惩罚都是根据其结果来判断的,但消极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而惩罚则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比如,学生因为行为表现不好而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这里的“处罚”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某种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惩罚,学生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那么,学校或教师就应该解除对学生的处罚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学生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这就是一种强化——消极强化四)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斯金纳根据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把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指满足人和动物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对于有机体来说,二级强化物包括对大量行为起强化作用的许多刺激,诸如特权、社会地位、权力、财富、名声等,这些大多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决定人类行为的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五)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强化程序是关于强化的时间安排问题,指确定什么时候给予强化,这是斯金纳整个强化理论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强化的安排上,斯金纳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把强化分为连续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和间隔强化(也称延缓强化)连续强化是对每一次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也就是说当有机体作出一次正确反应后,强化物即时到来或撤去例如,当孩子扫地后,家长马上对他进行表扬;当孩子协助妈妈做饭后,家长也即时予以肯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爱做家务的良好习惯但是,当按照连续强化程序安排建立起了某种行为并将此行为保持下来之后,倘若不再给予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如当一个孩子已形成做家务的习惯后,家长对孩子做完家务后不再给予表扬,那么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就会逐渐消退间隔强化不是对所有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也就是说有机体行为的发生与强化物的出现或撤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比率出现或撤去间隔强化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组合出四种强化程序[3]:定时强化和变时强化、定比强化和变比强化定时强化就是每一固定时间间隔之后给予强化例如,每隔5分钟强化一次实验表明,每两次强化的时间间隔越短,动物的反应就越快变时强化就是指每次强化的时间间隔不等例如,第一次隔5分钟进行强化,第二次隔8分钟进行强化,第三次隔10分钟进行强化,……,随机安排。
定比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固定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强化不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而是在预定的多少次反应之后出现例如,每5次正确反应后给予一次强化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定比强化中的反应比在定时强化中的反应快,并且这种现象在动物和人的活动中普遍存在实验者们认为这种强化最符合实际,也最有效变比强化是指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例如,第一次强化在达到5次正确反应后给予,第二次强化在达到10次正确反应后给予,……,随机安排这类强化有利于学习者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当然,如果这种变化是无规律的,则容易引起学习者不知所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实际上,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有关观点一直都在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它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以奖励为主在我国,由于受方言、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教育发达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极不平衡,特别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或者有着浓重乡音地区的学生普遍语音基础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音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不注重语音,形成了许多习惯性的错误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对学好语音是抱有信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的问题因种种原因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单词不会正确拼读,课文不能比较准确、流利地朗读,在语音及口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威胁”下,他们害怕开口讲英语时犯错而出洋相,丢面子,因此语音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地抑制。
鉴于此,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奖励”显得尤为重要也正如Brown( 2000)所说,“学习者的成功反应应该受到立即的奖励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任何不适宜的‘惩罚’都不利于语言学习在得到教师的赞同和奖励的情况下,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将得到‘强化’和‘巩固”奖励在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奖励,可以是分数,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学金),可以是肯定的语言、口头表扬、鼓励等(如Right,Goocl,Excellent),甚至可以是带有鼓励色彩的面部表情等,都能起到强化作用,尽管“赞扬”和“奖励”对行为的强化作用并不是立即能表现出来的;对于学生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尽可能地给以鼓励,特别是对那些乡音重,害羞不敢张口表达的学生,更要多赞扬和奖励;要善于观察,发掘每一个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突破点,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给以强化二)定时强化斯金纳的定时强化观体现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就是要进行重复性的、持续性的语音实践大家都知道,小孩是在不断听大人说相同的话,不断地与大人进行不厌其烦的问答中掌握母语发音的学习一门新语言(英语),也只有不断地重复刺激视听,定时强化,才能形成语音知觉但要注意的是,语言实践的重复应该是有意义的语言实践过程,这样才有助于语言习惯的形成心。
音段音位教学阶段以音素( phoneme)和单词发音为主,是基础,只有通过定时强化所学过的内容(如每周1次),并采取适当的重复性操练方式和复习,语音习惯才可能得到不断的巩固持续性有两重意思:一是学生每次的语音练习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段,比如每次20分钟;二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上持续不断地学习,比如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英语语音学习成为习惯,直到能正确地发音,发音连贯,并具有可理解性,以及达到顺畅有效的语言交流的功效三)媒体强化媒体强化是指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以及网络资源,力求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地道的语言模仿材料和语言接触环境,从而产生强化的效果在语音实践中,英语发音处处受到母语的干扰,特别是一些读音与母语近似的发音,难以分辨,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对视觉、听觉和其它感官的直观作用,通过听觉、视觉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把两种语言加以比较,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排除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尽量采用视听模仿法,利用幻灯、录像、影片等,可使学生不仅听到示范发音和必要的讲解,又能获得每一个动觉在空间上正确的视觉形象(如口、舌变化的方位、幅度、持续、停顿,气流的运动等),使动觉的视形象与动作的表象结合,这里的视觉形象和发音示范都可以成为强化媒体。
四)在模仿与交际中强化Stern (1970)认为,“语言学习主要是模仿,应该像儿童那样模仿一切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模仿可看作是做出适宜性反应的基础,也是强化语音习惯的第一步,在音段音位教学阶段尤为重要语音的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运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模仿法可分为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直接模仿法指单纯模仿,即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进行模仿而分析模仿法则需说明所学音位的发音部位和语音上的某些特定,让学生自觉模仿对于通过简单模仿就能够正确发出的那些音,使用直接模仿法就可以了,无需过多的解释而对另一些较难掌握的音,则要简略地介绍发音方法和发音器官的动作,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比较只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大量地重复,持之以恒地强化练习,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模仿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积极地进行语言交际,尤其在超切分音位如重音、连读、同化、节奏和语调等的学习阶段语言交际通常被看作是强化语音习惯的重要过程和途径把英语语音学习融入有意义、带语言情景的语言练习和任务性的语言交际训练中去,在实践中学,边学边用这样学,目标清楚,又有意义,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也可以通过语言交际,逐步体验并观察对方的语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