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阳县竞业园学校八年级物理全册10.3做功了吗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沪科版.doc
6页做功了吗 学导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熟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2. 技能目标:会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3.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的了解,学习焦耳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学习热情学导重点 及方法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知识那样可以依靠直观认识为依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贴近我们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学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问题预设1.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不存在,那么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后来人们发现并认识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它是谁?写出其概念来?2.通过课本P196图10—24中三个实例的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再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实例3.你能查找资料得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并举出实例来: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劳而无功”例如:②无力,因为惯性而移动,“不劳无功”例如:③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的距离垂直,力不对物体做功。
例如:4.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并总结解题规律5.写出并熟记功的计算公式?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6.阅读信息窗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贡献,了解功的单位是怎么来的?1J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课本P197图10—25中,估测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7.完成课后作业第2-5题并总结解题规律过 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分钟提出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得出结论:Fs=Gh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功”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功了呢?目标咀嚼2min有目标才有方向请阅读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目标,明确本节的重难点及知识链接,结合自己的预习,并且用自己较规范的物理语言概括和表达出自己的目标来,有2-3名学生来说出各自的目标自学指导8分钟带着你的目标扬帆起航,去发现你的问题,解决你的问题吧1.再次阅读教材和资料,进一步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完善导读问题并解决“我的问题”,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记在“我的问题”处2.提出的问题要围绕目标,既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又要联系生活实际3.认真阅读,独立思考,思考之后解决不了的可与同桌小声交流解决。
4.教师巡视学情,个辅各小组学困生问题导读-评价单上出错较多的问题5.对学生再读自学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表扬鼓励学生预设知识: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讨论指导7分钟1.先交流导读问题再交流“我的问题”随时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派组内书写好的同学呈现在黑板上交流时要找出问题的答案、思路和拓展,交流完组内的问题后,再交流黑板上的问题,选择1-2个本组能解决的问题重点解决,并在黑板上标记,组内帮助学科长做好展讲的准备2.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其他组交流寻找解决方案并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3.老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并鼓励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学科长做好分工,组长做好督促和检查教师及时点拨学科长如何做4. 教师观察对组内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再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实例。
① 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做功了吗? ② 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 ③ 小孩用力推车,满头大汗,车却未动,小孩做功了吗? ④ 小孩用力推箱,箱子被推动了,箱子的重力与支持力做功了吗?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功 ② 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③ 小孩没有做功 ④重力与支持力没有做功学生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⑵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讨论: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②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③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④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⑤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展讲指导6分钟1.根据选定的问题,各组学科长代表小组展讲,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要有起始语、陈述语、讨论语,要说答案、思路和拓展要调动并引领同学做出补充或提出质疑其余组做好记录、补充和质疑2.教师维持秩序和评价、规范学生的展讲;同时引导其余组提出质疑课下学术助理将黑板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上交预设:1、你背着书包走水平路到学校,你对书包向上的力是否做了功?答案“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S=0 。
没做功思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⑵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拓展: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中,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S=0,没做功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 物体没有受到力,是靠惯性移动 ,F=0,没做功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可以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 如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人用力推车,对车有水平推力,且车沿水平方向通过了距离,符合做功的两个要素,推力做了功总结提升:2.足球运动员用400N的力将足球踢出50m,问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多少功?答案无法确定思路: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可以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不知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多少距离,为此无法判断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拓展:熟记几个常见的做工数据:①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②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 ③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 ④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训练指导10分钟1.合上课本,开始考试,认真审题,做题2.思考做题所用的知识和方法3.教师做好评价和及时的强调和指导个辅:关注并个辅基础较差的学生打点收获3分钟1. 回顾本节所学、所思、所想,同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本节的收获2. 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说出自己的收获3. 教师提问2-3名同学,其他同学也可自告奋勇的表达已知力F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可以计算功W; W=FS已知功W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可以计算力F; F=W/S已知功W和力F可以计算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S=W/F导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