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预算与业绩评价.ppt
40页第七章 预算与业绩评价 (一). 预算编制: 1. 预算管理机构:企业的预算控制部门 预算委员会由各个职能部门的代表构成 预算主管通常由高级会计师担任 其中:委员会的职责: 1.)监管预算过程的各个方面,确保最终总预算的及时编制; 2.)监督预算执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2. 预算的主要目的: 1.)协调不同部门的行动,达成统一计划; 2.)为部门经理提供从总预算分解的具体目标; 3.)通过比较实际结果与预算目标,引入控制系统; 4.)建立可以用于未来预算业务的计划框架. 3. 预算编制程序:销售预算完工产品存货预算生产预算资源预算材料、设备、人工材料存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间接成本预算总预算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预计材料采购量=预计生产耗用量+预计期末材料存货-预计期初材料存货在预算资产负债表中有:资本支出预算、营运资金预算、现金预算预算编制举例:P134 P135 例 透支额 8500 8500 4500 3250期初现金余额 57000 17300 67750 93450 加: 现销收人 120000 100000 75000 65000 赊销收人 - 25000 52500 64500 收到的利息 - 30000 - -合计 177000 172300 195250 222950 减: 工资 11500 11500 11500 11500 材料成本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偿还透支款 4000 1250期末现金余额 17300 67750 93450 18290011月现金预算 10月12月 9月 4. 预算控制: 1.)预算控制步骤: 制订计划 比较实际结果与预算数据 差异分析其中: 最重要的步骤 对预算数据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分析. 2. ) 预算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预算,是突出损失、浪费、无效率的方法; 预算,是划分责任的一种方法; 预算,有助于确保资金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利用率低的资金项目; 预算,有助于协调企业的各项业务 因为各部门人员参与预算过程,可能使预算目标设置较低,从而,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 如果预算没有弹性,则目标很可能与实际结果差别较大; 当实际结果与预算数相差甚远时,预算将失去作为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并且企业的员工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 问题: 好处: 零基预算,是一种与每个业务活动的必要性都有关的预算,而不是基于前期的、甚至是考虑了通胀情况而作出了调整的预算。
(二). 预算的类型: 固定预算与计划的销售量或生产量有关,但它不允许计划与实际结果之间有任何差异 (如前述预算的例子) 弹性预算,是一种包括与不同业务量水平对应的预算 2.弹性预算: 3.零基预算: 1. 固定预算:按内容: 变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销售量差异按是否有利: 有利差异F 不利差异A 二. 标准成本法与差异控制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将标准成本及收人与实际结果相对比以得到差异的一种控制技术,然后对差异进行分析以提高企业的业绩 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 差异分析 就是通过分析差异来评价企业的业绩,以便让管理层采取正确的措施 差异,是计划、预算或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差异分类:变动成本成本差异计算一般模式: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价格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 人工价格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材料数量差异、 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数量差异:(一.)变动成本差异:1.直接材料差异: 直接材料差异、 直接人工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直接材料总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总差异 由两部分构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成本-生产实际耗用量的标准成本 =(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实际耗用量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标准单价例 P1422.直接人工差异: 直接人工总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总差异 由两部分构成:直接人工价格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例 P142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总差异 由两部分构成: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实际费率-标准费率)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费率 例 P143(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 =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 其中: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工时标准费率 例 P144固定制造费用 总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费率 固定制造费用产能差异= (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费率预算的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计划)产量 单位产品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产能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数量差异= (预算产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费用 三部分构成: = (实际销量-预算销量)单位标准利润 = 预算销售收入-实际销售收入= (标准价格-实际价格)实际销量(三.)销售收入差异: 就是分析在成本一定基础上,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对利润的影响。
1.销售价格差异: 销售收入差异分析: 2.销售量利润差异:例 P145146例 P145146 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 (产销量、收人、成本)(四.)差异的应用:目的 其中,重要步骤: 确定形成差异的原因、 应该进行怎样的改变主要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材料价格差异: 折扣、涨价 材料数量差异: 高效利用材料、 不合格的材料具体,见P146 表7-10 差异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 差异的大小;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常用方法:例外管理学说 2.差异的可控性;只有可控差异,才需努力3.标准的性质;不能使用“理想标准”解决方法:设置较低标准、或引入“可容忍限度”4.差异间的依赖关系例如:便宜、低质量的材料 有利的价格差异但,同时产生 不利的数量差异 流动性越好: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资产盈利能力越弱; 流动性越差: 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流动性 三.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的作用 可比性: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或其他会计期间的业绩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来获得有关企业业绩更清晰的认识 比率的种类: 流动性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 效率比率 (一.)流动性分析: 指的是那些现金或易于快速变现的资产 流动性的 双重意义: 主要流动性指标: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1.) 流动(营运资金)比率 多数会计师更喜欢看到1.5 :1 的比率2.)速动(酸性测试)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 :1被认为是理想的3.)存货周转天数销售成本365平均存货(或存货期末余额)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4.)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销售收人365应收帐款5.)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赊购金额365应付账款 (二)盈利能力分析:1.) 股权资本回报率息税前利润 净资产100 股权资本=发行的普通股与优先股资本+留存收益2.)总资本回报率息税前利润 总资本100 总资本=股权资本+长期负债3.)毛利率毛利 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未考虑销售和配送费用,反映的是生产过程获得的利润。
4.)净利率息税前净利润 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100 息税前净利润=毛利-费用该指标扣除了费用,因此,是对企业业绩更好的反映 (三) 股东比率(效率分析):1.) 每股盈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 发行的普通股数量其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 税后净利 -支付的优先股股利 2.)市盈率每股市价 每股盈余3.)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量4.)股票收益率每股股利 每股市价100 以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股票回报,可以用它与其他投资项目进行对比,如,银行存款的利息5.)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盈余每股股利 这个指标衡量赚取的利润是企业决定支付的股利的倍数6.)股利支付率普通股股利 普通股利润100 7.)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 动用资本 该指标计算企业所使用的资本能够产生多少销售收入8.)销售费用率费用 销售收入还可以构建个别费用率指标: 销售费用/ 销售收入100% 总人工费用/ 销售收入100% 资本杠杠借入资金总额(包括债券与借款) 权益资本(包括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和优先股)杠杠高:必须支付大量利息,因此,业务活动会比较保守;杠杠低: 利息负担较低,因此,业务活动会采取更冒险的方式; 比率分析,需注意的问题:1. 趋势分析的可比性; 2.对比的标准 相似性;3.会计数据的局限性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会计程序的变更: 如,使用了新的会计标准; 2.)外部环境的变化: 如,经济衰退; 3.)当前通胀率增加: 物价上涨使利润增加; 4.)经营方式、业务活动发生变化: 如,可能转向新市场如: 成熟的企业与刚成立的企业对比,没有意义。
会计数据过去的定量数据没有考虑:与未来计划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如,员工士气 四. 平衡计分卡 传统业绩评价 的缺陷: 只考虑企业的短期目标, 基于企业过去的业绩并且只是定量分析 现代方法: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试图通过将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与业绩目标及指标相整合来解决上述问题 平衡计分卡,包含四个要素: 财务、 顾客、 内部流程与创新、 学习与成长 P151 图7-3 财务净资产收益率; 顾客顾客忠诚、及时送货; 内部流程过程质量、过程周期时间; 学习与成长员工技能顾客 平衡计分卡每个方面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我们应该向顾客展示什么? 内部流程: 我们应该在哪些业务中处于领先? 创新与学习: 我们怎样取得进步与发展? 财务: 我们应该向股东展示什么? 平衡计分卡中对四个方面的衡量:财务 平衡计分卡使用的一般指标: 投资报酬率ROI 、 经济增加值EVA 顾客: 顾客满意度、顾客保留率、 市场份额、从顾客处获得的利润. 内部流程: 质量、反应时间、过程成本、 新产品的引入 学习与成长: 员工满意度、 有效的信息系统. 五. 标杆法 标杆法,是一种用于企业之间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业绩比较的现代技术。
其目的: 找出最佳业务实践,即标杆,然后将现有的业绩与标杆进行比较,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标杆的类型: 内部标杆法、 功能标杆法、 竞争标杆法、 战略标杆法 内部标杆: 是指同一行业(同一企业)内一个经营单位或部门与另一个单位或部门相比较的方法 功能标杆 (也叫经营或一般标杆): 是指内部功能单位与该功能的最佳外部实践进行对比,不论其处于哪一行业的方法 竞争标杆(行业标杆): 是指通过逆向工程这样的技术,搜集关于直接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竞争者如何完成某项工作的详细情况,并分析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弄清其是如何实施的,然后,按适合企业现有资源的方式构建这项工作 战略标杆: 是指目的在于促使战略或组织变化的一种竞争标杆法 标杆法的优点: 1.)能够确定需要改进的流程; 2.)有助于降低成本; 3.)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4.)使企业按顾客的要求提供产品或服务; 5.)有助于企业重视计划流程; 6.)提出企业可实现的目标 标杆法的局限性: 1.)在每个业务中识别最佳业务实践者,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很难说服外部企业共享信息; 3.)有时候,将最佳实践从一个企业移植到另一个企业会非常困难 第七章案例分析: XYZ公司流动负债 56000流动资产 940001.) 流动(营运资金)比率 =1.678572.)速动(酸性测试)比率 =0.60714速动资产 34000流动负债 5600094000-存货60000=340003.)存货周转天数销售成本 240000365=91.25天平均存货(或存货期末余额)60000平均存货600000=(期初存货60000+期末存货60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