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袁振国范文.docx
15页[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袁振国一:[袁振国]《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 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
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二:[袁振国]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篇 书,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读书,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读完书,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对有效的教学而言,学科的课程并非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所以教师要做的是不仅要了解起学科课程,而且要能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因为传达知识的能力绝非简单地了解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学教授尽管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教起学生来却捉襟见肘,条理紊乱而词不达意所以掌握教学技能对一个教师来说便成为关键所在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性来完成教学任务:激励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评估先前知识、有效地表达观点、考虑学习者的各种特性、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复习相关内容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些任务完成的多寡,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亦即决定了“好()”与“坏”的关键。
人们常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而这桶水永远都装满鲜活可口的圣水我崇拜窦桂梅老师,记得在一书中曾写道窦老师在平时工作之余大量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几年来记的笔记有10万字之多,多篇发表正是在她不断的学习、符号学中,自身修养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远瞩地指导实践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学者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不正是我们发展提高的最关键所在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我们青年教师是二十一世纪教坛的主力,继往开来是我们使命用我们的不懈的追求、坚定的信念、永恒的执着去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会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如英语、计算机等等乐在学中,乐在超越自我之中 第二篇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中国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中国仅得了20分。
……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三篇 三:[袁振国]教师三年读书计划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就更加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进一步提高我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今年上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深化以“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为重点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现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如下,欢迎阅读借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依据,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读书选择及活动要求: 1、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制定好三年读书学习计划,三年内每人至少阅读12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其中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