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docx
17页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1.主要的动态经济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动态评价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相对应的两个类别前者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及到达均衡状态所要求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到达均衡状态的过程或到达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后者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的变化,探讨各经济变量调整的“时延”及其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过程 分析方法渊源 运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分析方法去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由来已久例如,人们在D.李嘉图的著作中,既可看到他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假定下,研究商品价值和价格如何形成以及价格永远围绕着价值而升降的静态分析;也可看到他关于随着人口增加、农产品涨价,名义工资上涨,而利润率势必趋于下降的动态分析 J.S.密尔是第一个在经济学中区别静态和动态概念的经济学家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1848)一书,就是区分为静态经济与动态经济两部分来加以论述的 首先明确提出要用静态与动态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他在《财富的分配》(1899)一书中提出,静态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个静态社会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这个静态社会里,人口、生产技术、资本数量、生产组织和方法乃至消费者的欲望,都被假设为恒定不变,社会处于“静止状态”。
他认为,只有在这个既有完整的组织而又不受社会进步所干扰的静态社会里,一切经济范畴(如价值标准、工资、利息、利润等),才是“自然的”或“标准的”而动态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现实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现实社会里,一切事物和现象(如人类的欲望、人口、生产技术与设备、生产组织与方法、所生产的财富种类)都在不断变化 克拉克认为,静态的社会只是一种假想,实际上并不存在;动态的社会才是实际的社会但他强调指出,在静态社会起作用的各种力量,不但在动态社会中起作用,而且是动态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范畴(如价格、工资、利息等),实际上是一系列动态势力与静态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在一个盛行着竞争的市场上,虽然总是由动态势力来决定各种价值范畴(如商品价值、工资、利息等)的升降,但也总是由静态势力来驱使着各种价值范畴围绕着各自的“自然标准”而上下波动,从而使实际生活中的价格、工资、利息经常比较接近于各自的“自然标准” J.A.熊彼特更明确规定,静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循环”,动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 所谓“经济循环”,意指顺应原有基本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经济过程,即逼近均衡状态的一定周期。
所谓“经济发展”,意指经济内部自发地开展“创新”而呈现的重大变动 所以,发展不是循环运动,而是循环轨道的变更;发展不是趋向均衡状态的运动过程,而是均衡状态自身的移动 缪达尔等人的静态和动态观 瑞典经济学家G.缪达尔(1898~1987)、E.R.林达尔(1891~1960)、E.伦德堡(1907~ )等人把时间因素引进经济分析之中,利用时点与时期的分野,对静态理论和动态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区分 缪达尔在《货币均衡论》(1931)一书中认为,传统经济理论所注重的均衡分析,往往只是研究一个时点上的均衡条件,但这种均衡只是一种暂时的、静态的均衡,它将被各种变动所打破,并且会在另一时点上到达新的均衡例如,商品的供应价格与需求价格可以在某一时点上到达均衡,但供应和需求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任何变化都将引起价格的调整,然后又会在新的时点上到达暂时的供求均衡 所以,从时期的角度看,均衡总是瞬间的或暂时的,不均衡倒是经常的;均衡总是在时点上发生的,而时期则是两个时点之间的间隔,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动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一系列的不均衡他认为,一个时点上的即时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动态分析提供必要的准备,但如果把全部分析停留在一个时点的静态均衡上,而忽略了时期的、过程的动态分析,那是很危险的。
因此,尽管瑞典学派承袭K.维克塞尔(1851~1926)的一般均衡分析,但他们致力于将它发展为一般动态均衡理论,也就是把时点的均衡分析发展为从一均衡到另一均衡的过程分析或时期分析林达尔在其《货币与资本理论的研究》(1939)中提出,传统的静态分析也不是完全不研究变动问题,但这种变动却与时间因素无关而仅只是围绕着一个均衡点而开展的,或者说是同样经济过程的反复发生;而动态分析所研究的变动则是一定时期内的变动或发展,是均衡移动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各个均衡点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缪达尔等人还提出事前的和事后的分析方法,把一些经济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费用等)区分为事前估计、事后计算两类,强调预期(特别是资本家的预期)对经济过程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资产阶级动态经济分析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所谓事前估计是指分析时期开始时预期的量,是属于推动动态过程向前发展的预期问题;所谓事后计算,是指时期结束时已实现的量,是属于动态过程已实现的结果问题 据说,这种动态分析方法由于引进了时间因素,就能说明用 2.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访谈法 访谈法又称为面谈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职务分析方法。
是指工作分析人员就某一职务或者职位面对面地询问任职者、主管、专家等人对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在一般情况下,应用访谈法时可以以标准化访谈格式记录,目的是便于控制访谈内容及对同一职务不同任职者的答复相互比较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由有关人员事先设计出一套职务分析的问卷,再由随后工作的员工来填写问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员填写,最后再将问卷加以归纳分析,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据此写出工作职务描述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到工作现场,针对特定对象(一个或多个任职者)的作业活动开展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间的相互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开展分析与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又称工作写实法,指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分析,到达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五)资料分析法 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例如责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对每个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分析奠定根底。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本岗位员工,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详细地加以记录,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要求开展分析研究的方法(关键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特征或事件,如成功与失败、盈利或与亏损、高效与低产等) 3.动态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从另一角度看,又可分为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到达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到达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开展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还是个别厂商的价格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到达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而其后继者们在发展凯恩斯经济理论方面的奉献,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厂商等,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在微观经济学中,另一类是平均量,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开展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充分信息,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到达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无论是个别市场的供求均衡分析: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完全理性,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根底”,主要是长期化和动态化方面的研究,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管理理论等、福利经济学、分配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只在蛛网定理(cobweb theorem)这类研究中、市场理论,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在局部均衡的根底上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又可分为静态、收入。
凯恩斯在《就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开展分析、中心理论不同、一般均衡理论,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学中、生产理论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开展比较动态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进展不大,如家庭、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采用的主要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1: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5、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基本假设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满意请采纳,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研究方法不同因此,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即生产什么,从另一角度看,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研究对象不同,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产量均衡分析、产权理论,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都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正如萨缪尔逊所说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4,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4.分析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哪种方法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观察法 观察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