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汇编(powerpoint 61页).pptx

63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3
  • 文档编号:275922676
  • 上传时间:2022-04-11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16M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近代英国近代英国 近代法国近代法国 近代德国近代德国 近代俄国近代俄国 近代美国近代美国 近代日本近代日本第一节第一节 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慈善教育(贫儿学校、乞儿学校)2.学园二、工业革命时期1.初等教育1)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P151)2)工厂法的颁布(P154)3)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l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P153)l幼儿学校(欧文工厂)2.中等教育n文法学校n公学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1)产生2)筹建n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n1829 年,国教派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地方学院的建立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n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n训练学院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1.1.初等义务教育法(初等义务教育法(18701870年)年)18701870年,教育署长年,教育署长WFWF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又称福斯特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教育法国家拨款补助教育,设立公立学校国家拨款补助教育,设立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全国划分学区5-12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岁的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教会办的学校不能从地方财政中得到补助教会办的学校不能从地方财政中得到补助学校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

      学校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的初等教育制度,等教育制度,国家化的教育制度国家化的教育制度终于在英国形成终于在英国形成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法n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n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名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称费舍教育法内容: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费舍教育法uu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uu改革考试制度uu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校费舍尔法案初步确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点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点n n国家长期不管理、不过问教育,教育大权旁落n n明显的双轨性质(劳动人民、资产阶级贵族)n n教育中的古典主义、经院主义、重文轻理的传统根深蒂固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法国教育概况近代法国教育概况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代表性的教育思想一、一、17、18世纪法国教育概况世纪法国教育概况(P167)n17、18世纪,法国的初等教育受天主教派控制 n1682年 成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n1684 兄弟会开办了训练教师的讲习所,附设“练习学校”(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n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的新教团体)n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n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n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瓦锡等n康多塞方案1792.4 P171n雷佩尔提方案1793n拉瓦锡方案P172共同主张共同主张u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

      u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u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n专门学校的建立n高等教育:n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n巴黎师范学校 三、三、19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P173)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不断变更1.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拿破仑时期)n帝国大学及帝国大学令n大学区制n1850法卢法(P176)2.初等教育的发展n1833 基佐教育法(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l 1881、1882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性、免费性、世俗性三原则)3.中等教育的发展l拿破仑时期 中学 国立中学(中央政府) 市立中学(地方办)l中学增加实科课程的教学,设立实科教育中学4.高等教育l专门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巴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l大学:巴黎大学近代法国教育的特点n教育行政管理权为中央牢牢控制n明显的双轨制 n统治阶级子女 家庭教育(预备学校) 中学 大学n劳动人民的子女 初等学校(高等小学) 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四、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1.爱尔维修论教育1)智力平等说与教育万能论n智力平等说:人生来智力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进行学习。

      n主张教育的民主化n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爱尔维修论教育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教育3)重视道德教育n主张以资产阶级的道德取代宗教道德教育2.2.狄德罗论教育狄德罗论教育重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自然素质提出国民教育思想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教育应由国家管理国家推行强迫义务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的应用3.3.拉夏洛泰论教育拉夏洛泰论教育n n在论国民教育中阐述国民主义教育思想n n教育权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批判教会教育,主张教育世俗化n n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n n强调知识与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n n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第三节近代德国的教育制度一、17、18世纪的帝国教育1.德国的社会状况v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政治落后于英法等国v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v封建贵族实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2.教育状况v初等教育:巴西多 “泛爱学校”v泛爱:即尽可能地爱儿童l它强调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l中等教育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骑士学院l高等教育 1694 哈勒大学 1737 哥廷根大学二、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n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新人文主义运动n洪堡的教育改革1.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n福禄培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n1872初等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强迫义务教育)n师范教育的发展(第斯多惠)2.中等教育n文科中学、实科中学的改革3.高等教育n柏林大学的创办(洪堡)办学理念: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大学精神三、第斯多惠论教育三、第斯多惠论教育n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之一,对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n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1.论教育的目的论教育的目的n n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n n提出培养自动性要求:人的主观上的主观愿望和追索的能力(主观能动性)n n培养自动性以获取真、善、美的思想内容为目标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n n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天资、教育、自由自主n n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教育可以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n教育:使天资得到最大开发,但教育必须遵循天资。

      n自由自主:人的主动性,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掌握知识n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必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发挥,注重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3.3.教学论教学论1)关于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n当时欧洲在何种教学内容最符合正确教学目的上存在争论n形式目的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n实质目的说:让学生掌握实际知识n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完全对立起来学生掌握知识依靠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所有的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n两个目的之中有一个始终重要些,高级些,占优势统治地位形式目的更重要小学教学中要把形式目的放在首位n强调思维的训练要和正确地学习实际知识的教材同时并进2)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n n遵循自然原则n n遵循自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即遵循儿童的天性n n遵循文化原则(自然与文化统一)n n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时间、空间、社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现代文化的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要求n n文化:由民族历史的传统与发展所形成的一切社会文化论教学原则论教学原则l教育要适应德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与要求,把人培养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公民。

      l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l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连续地发展与学习地过程之中,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务必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l直观性原则l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l循序渐进的原则l启发式原则3 3)论教师)论教师n n教师必须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进步的政治方向n n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n n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n n教师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第四节 俄国近代教育制度教育概况教育概况乌申斯基论教育乌申斯基论教育一、一、1717、1818世纪的俄国教育世纪的俄国教育1 1. .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创办实科学校(炮兵学校、航海、外国语学校等)创办实科学校(炮兵学校、航海、外国语学校等)改善初等教育,全国各地设俄语学校改善初等教育,全国各地设俄语学校创办科学院(创办科学院(1725 1725 俄国科学院)俄国科学院)2.17552.1755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系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系3.3.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1782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初级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初级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二、二、1919世纪世纪2020世纪初的俄国教育世纪初的俄国教育n n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n n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n n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n n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n n教区学校 县立学校 中学 大学n n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的教育改革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初等国民学校章程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n n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突出特点:鲜明的军事的封建等级和宗教神学的性质三、乌申斯基论教育三、乌申斯基论教育n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n以卓越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n“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n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1.1.论教育中的民族性原则论教育中的民族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是乌申斯基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中的主导性原则民族性:改革俄国教育,使之适应于俄国社会的需要,符合俄罗斯民族的特点必须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特殊的国民教育制度,使用祖国语言进行教育教学2.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本质和目的l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门艺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