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齐国典故晏越之交及其当代启示-第1篇.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3366119
  • 上传时间:2022-06-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齐国典故“晏越之交”及其当代启示    林冬梅古往今来,友情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我国古代交友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又极具价值其中不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国风·秦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等,还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其中有不少都成为千古佳话,如知音之交、刎颈之交等,它们感动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甚至长存于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特别是齐文化中的交友文化,更是中华交友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本文以齐国典故“晏越之交”为例,思考齐文化中的生动交友故事对我们当代交友的现实启示一、齐国典故“晏越之交”的含义齐国典故“晏越之交”中的“晏”即晏婴晏婴,又称晏子、晏平仲、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在齐国历史上,晏婴与管仲齐名,史书并称管晏,素以谦恭下士、清正廉洁、能言善辩、智慧具足等名扬诸侯该典故中的“越”即越石父,春秋时期的齐国贤人晏越之交意指晏婴和越石父之间的友谊比喻以礼相待、相知甚深的朋友关系典故“晏越之交”源自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春秋》等史籍记载: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一带),看见一个戴着破烂的帽子、反穿着皮衣、又背着草料的人,正坐在路边休息晏婴觉得这个人虽然衣着破烂,但是像一个君子,便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那個人有气无力地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婴似乎对这个人很有兴趣,就走到他身边,用亲切的语气对他进行询问,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越石父是不能忍受自身的饥寒交迫,迫于生计才到中牟给人家做奴仆的,做奴仆已经三年了而且也很渴望有人帮他赎身于是晏婴当即解下自己车左边的马,把越石父赎出来,拉着他一同回到了齐国当车子到了晏婴居室时,晏婴没有和越石父打招呼就进了屋,于是越石父很生气,要求同晏婴绝交晏婴感觉很奇怪,就派人回应他说:“我本不曾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和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应当伸张自己,因此,君子不能因为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能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我的。

      刚才您坐车时,不跟我打招呼,就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在您又不和我打招呼,就独自进了屋,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您现在如此不尊重我,我还是去做奴仆,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晏婴明白了,原来自己刚才没有礼让越石父,自己先进了门,从而伤害了他于是赶紧出来对他施礼道歉晏婴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我真诚地改正自己的过错于是晏婴命令人把厅堂打扫干净,重新安排席位,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父越石父这才高兴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您对我以礼相待,我这个做奴仆的真是不敢当啊!”从此,晏婴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二、齐国典故“晏越之交”的当代启示典故“晏越之交”引人深思一方面,我们感受到越石父作为一个“士”所具有的可贵品格——自尊自重、刚正不阿、有骨气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被晏婴的高风亮节所打动:一是他尊贤礼士,仁爱天下他能够施恩于人,哪怕是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二是他虚怀若谷,闻过则改作为一国之相的他,能够向比自己地位低很多的奴仆承认错误,的确难能可贵作为一国之相的他,能够向比自己地位低很多的奴仆承认错误,的确难能可贵。

      该典故让我们对友情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带给我们不少启迪第一,友情贵在平等,贵在真诚,贵在尊重该典故告诉我们,友谊是双向的、平等的朋友之间应该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这样才能牢不可破,长期共存第二,朋友不仅能帮助人,还能吸引人,更能引领人、提升人朋友是一面镜子,它能帮助你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朋友更是一把尺子,它可以使你丈量自身的修养在该典故中,晏婴施恩于人,免人于厄,却自恃有功,疏于礼节,进而言之,他对越石父这个朋友虽有施救之恩,却并未真诚相处,平等相待,由此让越石父感觉到人格受辱,并感到他们之间的友情遭到了亵渎所幸晏婴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而晏婴的过失不是自己发现的,而是通过越石父这面镜子照见的是越石父及时提醒了晏婴,而且晏婴立即对自己的过失进行了反省和匡正,从而让自己“去俗亦远”有人说:朋友是一面镜子,能让你更加立体地解读自己和这个世界反复品读这个典故,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领悟第三,该典故进而也引发我们更多深度思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尊严”二字乐于助人是一种传统美德,在助人时让受助者保持尊严,更是一门大学问、一种大智慧正如《朱子家训》中所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我们在对别人施以援手时,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注意呵护受助者的尊严,让他(她)感受到和别人一样的平等,由此就能使他(她)感受到精神上的抚慰与激励,进而达到助人的最终目的而这对于助人者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全呢?人活一世,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也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更多的细水长流,更多的温暖与和谐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