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小学生主要问题行为(新)课件.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315018
  • 上传时间:2019-04-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7.50K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中小学生主要的问题行为,第一节 抗拒权威,一、抗拒行为 二、蔑视纪律和规范 三、反社会,一、抗拒行为,(一)抗拒行为的三种表现: 1、不尊重权威 2、破坏公物 3、残酷,,这种抗拒行为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是个人感觉到某些方面享有的自由行动权利被剥夺时,自身激发出的一种动机状态,目的是确保行动的自由二)抗拒行为的原因: 1、家庭教育恶劣 2、家长、老师不懂学生的心理特点 3、少年特有的心理特点,二、蔑视纪律和规范,(一)逃学离家出走 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案例:挨了打孩子欲逃学离家出走 9岁的小林从小跟在父母身边长大,小林的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平时喜欢和小林讲道理,并早早告诉小林外面社会的规则,要求小林按照父 母的原则来做事情,小林也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有一次,小林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同学的父母投诉到了家里,父母很生气,责骂了小林几句,然后对着小林的脸打了一巴掌小林觉得受不了,大叫着说要离家出走,随后拿着书包出门了,小林父母以为小林上学去了,没理会,直到学校老师打来询问小林为什么没上学时,急坏了的小林父母才到处寻找,最后在公园里找到了小林。

      1、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 (1)客观原因 ①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 ,造成儿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伤而出走 ②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体中用极具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儿童会因为沉溺于这些活动而实际上造成了出走的局面2)主观原因 主要与儿童的个性心理有关2、策略 (1)通过学生的个别谈话,找出逃学或离家的原因和动机 (2)通过“家庭”,与孩子父母探讨管教方式的问题 (3)让学生了解逃学或离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对自己不利 (4)利用一些行为改变技术,使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抽烟喝酒 1、学生抽烟喝酒的原因 (1)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2)寻求刺激 (3)炫耀攀比 (4)认同,2、策略 (1)透过会谈,说明青少年不适合抽烟喝酒的原因,并提供戒烟戒酒的有效方法和资料 (2)首先协助学生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产生改变行为的决心;其次订定改变的计划,并依计划切实实行 (3)可用一些行为改变技术,逐步消除抽烟喝酒的行为引申资料,3、吸毒 青少年吸毒往往是从吸烟开始的 青少年吸烟年龄愈早,愈可能滥用和依赖冰毒、海洛因等违禁毒品,从吸烟到吸毒只有一步之遥,吸烟者最容易对吸毒产生好奇心。

      青少年吸毒的四个新倾向 : (1)由隐蔽走向公开 (2)低龄化 (3)毒品种类越来越多,新型毒品泛滥 (4)女性吸毒者越来越多,,(三)赌博 赌博的原因: ①追求刺激 ②想赢钱 ③消磨时间,逃避现实,三、反社会,案例: 12岁的男孩小朋,每当学习成绩不佳,回家后就是挨骂、挨打后来母亲下岗,父亲每天工作从早到晚,孩子挨打变得更加频繁,甚至出现因打孩子被警察干预这个孩子渐渐变得对人非常冷漠,叛逆,撒谎、偷窃、打架斗殴经常发生在心理诊所确诊为反社会人格一)反社会人格的特点 1、缺乏道德情感,没有良心,没有内疚感 2、与人相处稍不如意就翻脸,跟任何人都不能保持长久和谐的关系 3、有欲望就要立即满足,不能经受挫折 4、没有责任心,没有义务感 5、智力发育良好二)反社会人格形成的原因 1、个性特征 个人对社会规范的不适应、抵触和反抗等心理现象就是反社会个性的特征 2、学校环境 3、家庭环境,第二节 品行不良,一、偷窃和偷窃癖 二、不诚实 三、轻视学业 四、网络成瘾症,一、偷窃和偷窃癖,(一)偷窃和偷窃癖的区别 偷窃是一种企图无偿地占有他人利益的扰乱他人的行为 另一种种类型的偷窃是心理障碍所致,俗称偷窃癖,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二者区别: 偷窃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 偷窃癖是为了满足其心理上的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或者纯粹是为了给别人造成困难而获得快感这大多是由于幼时家庭教育的失误,或者缺乏父母的爱而引起的一种补偿反应案例:一名14岁的女孩竟有“偷窃癖”,这女孩从4、5岁时就表现为爱拿别人的玩具,上小学后又常顺手拿走别人的文具、本子等,8、9岁时,又开始偷拿父母的钱,到亲戚、朋友家作客,也常常偷窃别人的钱或小东西,多次被发现,屡教不改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其母亲性情急躁,而父亲性情温和,对女儿溺爱女孩常向父亲要零花钱,父亲几乎都不拒绝,而母亲从不肯给她零花钱;母亲恨铁不成钢,有时对她讲道理,有时打骂,并说:“对她实在爱不起来!”在这种家教环境中长大,这女孩对母亲反感,因而母亲买的衣服她不爱穿;对母亲的态度也反感,她渴望父亲的爱和关心,但父亲又无暇顾及她二)策略 1、与学生探讨偷窃的动机、次数、时间、物品,以及动手后如何处理等 2、随机向学生讲解有关的法律常识,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并用“现实疗法”告诉当事人他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全责,社会将不会对他的行为负任何责任等3、应用“角色转变法”,先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失窃者的可能遭遇和感受。

      4、对报复父母型的偷窃行为,特别注意引导其以正当方式获得长辈的认可,减少其心理挫折不平衡感5、适度满足其个人的需求,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平日金钱的使用方法零用钱的额度等问题,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培养子女勤俭、储蓄、勤劳的习惯 6、对于有偷窃癖的当事人,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应用“连续打扰法” 7、对患有偷窃癖的当事人如无效,应转入心理治疗的专业部门二、不诚实,(一)定义 撒谎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或是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 由于这种行为具有欺骗性,所以被老师、家长认为是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案例:一个爱撒谎的小男孩 一母亲向心理老师述说:“我的儿子今年8岁,从小经常撒谎,明明自己摔碎了花瓶,却说是小猫跑过去把花瓶撞倒 了;明明他父亲已经去世,他却说是爸爸去美国读书;明明没写完作业时却说老师没布置,,作业我很生气,经常为此打他骂他,他还是不改,而且越来越喜欢撒谎, 有时侯明知道谎言很快会被戳穿,他还是要说,说是很好玩很过瘾,我们很着急,请问这是道德品质问题吗?”,,(二)撒谎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方式 2、期望获得重视 3、维护自我形象 4、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撒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品质问题,但也要引起重视,很可能会继发出现逃学、盗窃等反社会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轻视学业,轻视学业也称之为厌学,它是一种心境状态,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案例,小B,男,某普通学校初中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学习成绩极差上学常忘记带当天的课本或带错课本平日在家少言寡语,喜欢独坐;在校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任课老师均反映他上课常发出怪声,与老师无理取闹,作业不做也不交为逃避上课,他常常躲在厕所因厌恶学习,曾有过几次逃学行为,有时竟以拒绝吃午饭来抗议上学经《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测试,小B的智商IQ=101,属于正常;《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敌对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超出正常值,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属于正常范围,不足以证明其患有心理疾病小B厌恶上学,对上学有关的事也表现出厌恶情绪,这是厌学的泛化现象结合他在校的表现和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小B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一)厌学的原因 1、学校因素 2、家庭因素,(二)策略 1、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帮助孩子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4、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5、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四、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与毒品成瘾、病理性赌博等具有类似的特点,并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案例: 小虎,男性, 13 岁,初一 学生,上网成瘾 6 个月小虎从小身体健康,未得过什么大病小学学习很好,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小学期间也间断上网,时间很短因考上了重点,小虎要求买一台电脑作为奖励,所以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当时正在暑假期间,小虎上网时间逐渐增加,甚至忘了吃饭,而且主要在玩游戏开学以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学习父母加以阻止,并要求他减少上网时间刚开始一周还能坚持,以后又故态重演,甚至作业不能完成所以在小虎上网时间过长时,父亲强硬制止,他异常不满,以摔东西、绝食来抗议,最终以父母妥协而告终以后上网时间更长,父母的阻止丝毫不起作用,甚至发展到父亲阻止而引来双方动手而且脾气暴躁、不与父母沟通案例: M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放假以来他整天待在家中和电脑做伴,没日没夜地玩电脑游戏 “他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也不关心家里发生的事情m女士说,儿子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希望他能去念大专,可跟他商量他也不表态m女士说,自己在外开店,爱人开了一家工厂,平时两人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儿子沟通,但是现在想和他讲讲话了,儿子却嫌自己烦,什么都不愿意讲 “一个好好的小孩怎么就变得那么自闭,难道电脑游戏就真的让他满足了?”m女士感到非常疑惑。

      儿子能够从起床到凌晨上床,一直呆在电脑前面,不做任何其他事情,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能忍着同学约他出去玩,他也不去陪他买衣服,他也不买一)定义及表现形式 1、定义 “网络成瘾症”也称为“病态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具体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格登博格(1995),,2、表现形式 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 强迫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技术成瘾二)网瘾标准 1、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① 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以后还想着它); ②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③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④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⑤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和无助)的方法? ⑥你是否对家人和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⑦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⑧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⑨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 ⑩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2、中国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2008年) 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

      其次,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 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3、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 4、青少年还未学会正确地应对现实中的困难挫折 5、部分青少年缺乏工作、学习与生活目标,第三节社交恐惧,社交恐惧心理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特征是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超常的害怕和焦虑反应明知这些交往活动及交往对象对他本人并没有伤害,却不能自我控制,产生无必要的恐惧感案例: 戴某,男,17岁,某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父、母亲大专毕业,在机关工作,收入稳定 戴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但父亲对他的要求较严,希望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自幼就性格腼腆,少说话,对于家中的陌生客人经常躲而不见 念书期间,伙伴就较少,不太会与人交往但因为上学时聪明且非常的勤奋用功,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很好的,虽然与别人的交往较少,但有家里人的理解和关爱,对各方面的发展,自己认为很顺利但自从考入高中寄宿在学校,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就开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很让自己苦恼,让自己不知所措。

      两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余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学,发现此女同学偏着半个身子靠着桌子写字,正巧女同学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当时认为这影响了他,因为女同学从他的眼光里看出“问题”才偏着半个身子写字,同时摸耳朵是在警告他从此,只要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