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战略管理柯达上课讲义.ppt
12页2012年1月19日,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和业务重组申请 此时的柯达,其账上有58亿美元资产,而负债却达68亿美元有130多年历史的胶片巨头柯达,就此走到了穷途末路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2百 年 柯 达 的 末 路 柯达经营环境分析 组员:李必升 雷雄飞 阮 斌一、公司简介 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卷时代,柯达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摄影的代名词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二、外部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数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各国对于本国数码产业的发展都有许多优惠政策,相应的对外资设置种种障碍 2、经济因素 新兴工业化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对于影像产品的需求急速增加,刺激了本国影像产业的发展。
3、技术因素 20世纪末,数码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对传统胶片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数码相机的杀伤力尤为显著,胶卷需求逐渐开始停滞 4、社会因素 虽然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但是各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冲突,企业全球化战略遭遇严峻挑战 (二)行业环境分析 1、行业状况及前景分析 世界传统相机行业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转变,胶卷的需求也逐渐停滞不前,而数码相机行业则开始迅猛发展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目前影像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的厂商有:柯达、富士、索尼、奥林巴斯、佳能、惠普等 20世纪30年代柯达曾一度占据60%的世界影像市场,而到了20世纪末,柯达相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度跌至13%,并一直呈下降趋势 三、内部环境分析(一)企业资源分析 在同行业中,柯达的多位竞争对手无论在资金、技术、品牌、营销等各方面与柯达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企业能力分析 作为知名企业不论是富士还是索尼其财务能力、营销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都具有雄厚的实力而近十多年柯达在这些方面的作为可以说是乏善可陈、远远落后三)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反观柯达,其长期以来在胶片领域积累下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的进步瞬间不复存在,就连其发明的数码相机也落后于同行其他企业。
四)竞争优势分析 1、 在效率方面,长期以来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导致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2、在产品的品质方面无法做到像日韩企业那样的差异化、低成本 3、在创新方面,固守传统的胶片产业不愿创新,等到不得进行转型的时候已经回天乏力四、总结 在过去1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柯达公司曾依据超前的经营理念,完善的机构设置,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保持了在传统成像技术、照相工业和照相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面对数码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面对世界影像工业和市场的转型,年迈的柯达公司无法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呆板的公司战略彻底被市场所抛弃,这一切都注定了柯达这个昔日影像帝国的命运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变化对企业的战略及时作出调整,使战略与环境相适应,这样才能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到此结束 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