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教案冀少版.doc
64页九年级生物教案(冀少版)目 录专题一 科学探究第一章 观察、测量和标本制作第二章: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专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二章 细胞的分、分化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章 细菌、真菌和病毒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第一章 生物的依赖一定的环境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专题四 生物圈中持绿色植物第一章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第二章 根的生长、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三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四章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专题五 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营养第一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章 人体的呼吸第三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四章 神经调节第五章 激素调节第六章 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七章 人体的运动系统第八章 传染病和免疫专题六 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专题七: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专题一 科学探究(2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 观察、测量和标本制作考试内容考试说明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1、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行一般步骤。
2、说出不规则物体的测量的基本方法3、描述制作标本的方法4、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1、学会观察: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观察的目的,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观察要按照一定的左右顺序进行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3、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进行观察二)练习测量:测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科学实验研究手段,是以研究物体的定量研究,精确描述物体,离不开测量1、 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方式和工具(测量叶的周长用:细线和刻度尺测量面积用:方格纸 测量体积用:量筒和水等)2、 由于测量工具和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存在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1)定义:将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经过采集、压制或者浸泡,制成供观、学习和研究用的实物标本2)植物标本的种类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两类3)注意事项:采集标本时要尽可能采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齐全的植株。
4)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整形、压平、干燥、装贴处理等2、昆虫标本: (1)采集工具:①捕虫网由网袋、网圈、网柄组成②毒瓶:保持虫体完整制作方法:取几枚桃仁,先加水浸湿、压碎,再放入罐头瓶中,上面铺上一层吸水纸③三角纸包:标本放三角纸包中必须把翅膀背面反叠,以免损坏鳞片,在三角纸包外面要注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和采集人2)制作工具:展翅板(3)制作步骤:用捕虫网捕捉昆虫,用镊子将昆虫移入毒瓶中杀死对于翅上有鳞片的昆虫先放入三角纸包中,然后连同三角纸包放入毒瓶中步骤有:①针插②展翅③干燥④保存四、学习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4)、完成实验(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2、对照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设计实验的原则:可行性原则 ;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课堂练习:教学反思: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二章: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内容标准考试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各作用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理解各部件的作用,特别是调整时以物像或光线的影响使用显微镜1、熟悉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能规范和熟练的操作2、理解放大倍数和视野大小的关系3、熟练视野明亮的调节。
4、正确认识显微镜下倒像,掌握标本移动与物像之间的关系制作临时装片1、了解显微镜下观察材料是薄而透明的2、了解玻片标本的类型:切片、涂片、装片3、熟悉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能规范、熟练的模仿4、熟悉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能规范熟练的模仿教学过程:知识要点: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1、转换器和遮光器2、通光孔与光圈3、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4、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5、反光镜的平面与凹面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收放三、模仿制作临时装片1、玻片标本的分类(1)根据材料分为: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2)、根据存放时间分为:永久装片和临时装片2、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的步骤:(1)净: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3)取: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块表皮,放在水滴中;(4)展:用镊子把撕下一块表皮展平;(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专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6课时)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指要: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玻片标本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的种类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细胞的结构和生活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动物细胞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典例解析:例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①目镜15× 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 物镜25×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小时,视野亮,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多;反之,放大倍数大时,视野暗,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少答案:C例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目镜上 D、物镜上 解析: 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上;反光镜上即使有污点,也不会出现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因此可判断污点是在物镜上答案:D例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 )中再盖片A、清水 B、9%的盐水 C、生理盐水 D、糖水 解析: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与人体内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保持一致,使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保持原有形状滴加浓度较高的盐水或糖水,细胞会失水变形;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胀裂答案:C点评:一般在制作动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为防止细胞变形,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在制作植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滴加的是清水,原因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限制了细胞形状的变化。
例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C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细胞膜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液泡 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由于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的体积相对较大,容易看清;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又跟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不易看清;线粒体的体积太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答案:C例5、人的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生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比( D )A、减少了一半 B、增加了一倍 C、有的变多,有的变少 D、不变 解析: 由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分裂时染色体要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所以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是一样的答案:D基础训练: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病毒除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小麦种子燃烧后,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3、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4、粒体中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细胞利用5、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6、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它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