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ppt

118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1601071
  • 上传时间:2019-01-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0MB
  • / 1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第一节 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的萌芽 1、十六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十六、十七世纪西欧各国进入封建制度解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封建生产关系渐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又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首先,在动力技术上,人们逐渐以自然力取代人力和畜力,而动力技术的进步使冶金和金属制造业发生重大变化生铁炼成熟铁,可制造出较复杂的工具,如旋床、钻床、磨床、起重机、重力锤等,在纺织业中,从十四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手摇纺车,使劳动效率提高了一倍,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又发明了小型脚踏纺车和脚踏织布机,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冶金和金属制造技术的进步,逐渐兴起了新的工业部门——军火工业十四世纪前后,中国发明的火药、火枪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铸造枪炮,大炮也不断改进,最远射程可达2000多米劳动的社会分工也更加复杂,十六、十七世纪,法兰克福有手工业行业190多种,伦敦有100种以上,巴黎有350种,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缝衣、制面包等,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手工业专业化程度的加强,产生地区分工,英国的绒面呢、尼德兰北部的船舶、西班牙托利多的刀剑、意大利米兰的甲胄等。

      到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工业中心: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威尼斯、罗马等,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的建立,在社会上和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和商品要转化为资本,二是直接生产者要与生产资料分离商品和货币并非一开始就是资本在封建社会,农奴和依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不能成为自由劳动者,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条件,是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其表现形式为:强制剥夺直接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推销国债,提高赋税,实行包税制,在国内外实行武力征服、掠夺等等,表现在具体国家和地区虽不大相同,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则是全部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态,马克思在仔细研究和分析了圈地的过程后,把它称之为“生产关系革命”所谓圈地,主要是用暴力剥夺个体农民的份地使小农赖以存在的份地制化为乌有,从而使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最终崩溃殖民掠夺是原始积累的另一要素,从十六世纪起的350多年间,他们从非洲掠夺黑人运往美洲卖为奴隶 此外,原始积累的方式还有商业战争、国债制度、现代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运用国家权力、运用暴力来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方式的产生。

      3、早期的资本主义关系 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最迅速的是英国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步伐,其中以毛纺织业最为兴盛十三、十四世纪英国还是一个羊毛原料生产国,所产羊毛独占欧洲市场,英国政府又鼓励外国织工移入本国传播纺织技术,同时,英国采取措施,如征收羊毛出口税、禁止羊毛出口、禁止外国呢绒输入等,来保护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到十六世纪,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呢绒销路广,需求量大,依靠作坊手工业的小生产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势在必行圈地以后,有的贵族地主把大片土地改营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有的把土地出租给乡绅、富农或市民,自己坐收地租贵族地主与这种租佃者的关系,已不是过去那种按传统的封建惯例租地的关系,而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依契约来维系关系,租约期满,土地才有可能被收回,称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租约长期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历史背景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2)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3)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西班牙帆船,2、新航路的开辟 最先探寻通往印度航路的是葡萄牙人,从十五世纪初开始,葡萄牙的贵族阶级在专制王朝的支持下,到达加纳,发现那里黄金丰富,后被欧洲人称为黄金海岸八十年代到达刚果和安哥拉,每次出航都带回大批贵重物品这种情况对西班牙人是个刺激,为了同对手竞争,西班牙朝着另一方向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其结果是开辟了横渡大西洋的欧美航线,发现了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哥伦布根据地圆学说,认为从大西洋到一直西航可到达印度,西班牙国王采纳了他的意见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瓦特林岛,他认为所到的地方是印度,把遇见的土著居民叫做印第安人1519年9月,由于在本国受不到重视而投效西班牙国王的葡萄牙人麦哲伦作环球航行,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企图征服各岛屿,结果被当地居民杀死,其余船员经过印度洋,绕好望角北上,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这样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宣告成功3、早期殖民征服和掠夺 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的,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1494年6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2220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529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由于印第安人大批被虐杀,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从十六世纪起,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斥黑人,运往美洲为奴十六世纪内,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奴约90万,十七世纪约275万,十八世纪约700万,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运到美洲的黑人共达1500万,加上猎奴和贩运中死亡的人数,非洲损失人口约6000万至一亿,由于奴隶贸易获利丰厚,因此西欧各国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竞争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这项贸易,后来荷兰一度夺得垄断权,但不久它的地位又为英、法所取代继西、葡之后从事殖民侵略的是荷兰、英、法,由于他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工业发达,国势发达,可用商品和大炮打开西、葡殖民帝国的大门,荷兰人对殖民地的经营主要通过贸易公司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以印尼为主要活动区英国的殖民活动开始于十六世纪晚期,主要是一些工场主和商人集资组织贸易公司,从事固定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扩张从1613年开始,英国以印度为主要殖民侵略对象,不断渗透其势力,但与葡萄牙势力发生抵触于是英采取结好印度王公共同对付葡人的策略,排挤了葡人,并继承了他们的权益随后英国插手印王公间的内争,借机扩充势力但十七世纪末以前,英殖民者只能采取蚕食政策扩大力量,因为莫卧儿帝国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具有一定制止力量。

      4、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后果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对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抱着发财的欲望,纷纷到亚、非、美洲进行殖民,疯狂掠夺资源,侵占土地,建立血腥的殖民统治,使殖民地各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和发展,大大滞缓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在欧洲还引起了两场革命①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原来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已大大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②价格革命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增多,仅在十六世纪之内,欧洲黄金数量从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增加一倍多,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增加达两倍多,而这些金银是用殖民地人民廉价劳动力开采的,成本极低,因而引起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西欧各国城乡雇佣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而新兴资产阶级及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却从谷物上涨中获得好处第二节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英国和法国 一、英国 英国在十六世纪有人口400万,80%住在农村,仍然是封建农业国。

      全国有26个大城市(几万人)和1700多个小城镇,伦敦当时也仅有10万居民十六世纪英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1、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发展 十六世纪以来,英国工业部门发展最快的是毛纺织业,经过半个世纪左右,英国的呢绒就在欧洲市场上逐渐占据首位,所以英国人把毛纺织业称为“民族工业”早在十四世纪,英国毛纺织业最初见于农村,不受城市行会的限制,而农村中成千上万的家庭手工业者则受制于商业资本家,商人购买羊毛、工具、织机等生产资料,交给一些梳毛工、纺毛工和织工进行加工,产品归商人所有,生产者只领得一定的加工费,这种加工费实际上就是工资,后来,资本家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和生产监督,逐渐把分散的手工业者集中在互相毗邻的厂房里,这就成为集中的手工工场2、圈地运动 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年和十六世纪最初数十年间,英国农村掀起了一场圈地的高潮,这主要是因为佛兰德尔和后来英国国内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大为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而引起的当时养羊业的收益超过农业一倍以上,于是新贵族纷纷把耕地变成牧羊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农民失去了土地后,流离失所,充塞城乡,给英国社会造成严重威胁,于是都铎王朝颁布不少限制圈地的法令,但全都没有执行,政府对违反法令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来没有绳之以法,相反,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政府却颁布一系列迫害失地农民、禁止流浪的法令。

      3、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竭力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实行专制统治亨利七世(1485—1509年)即位之初,国内局势不稳,于是,亨利七世采取断然措施,禁止封建贵族蓄养家兵,解散其家臣,摧毁他们的堡垒,同时在中央加强统治机构,严加惩处胆敢反叛的大贵族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工商业,奖励航海事业,因而得到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与国王勾结起来,在国会中经常通过有利于王权和新贵族及资产阶级的法案,国会实际上是国王的御用工具英国的宗教改革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国王常利用宗教改革打击教皇势力,加强王权罗马教会占有英国1/3左右的土地,每年有大量财富流向教廷,这加深了国王与教廷的矛盾英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导因,是教皇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与其皇后(西班牙公主)的离婚,于是1533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他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审判教徒,镇压异端;国会法令规定,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集宗教会议,不得制订新的教规,现行教规必须由国王指定的“三十二人委员会”审查通过,凡与国家法令抵触的条文一概废除。

      改革后的宗教称为“安立甘教”(国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